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源菌含有色毒素,会降低稻米品质,危害人体健康。介绍了稻曲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性,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发病规律,总结了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初侵染源、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适期药剂防治等稻曲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是由病原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后期谷粒病害 ,常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发生 ,农民认为是丰年征兆 ,故称它为“丰收果”[1]。稻曲病多发生在单季中稻 (北方 )和连作晚稻 (南方 )上 ,杂交稻制种田近年也有加重的趋势 ,双季早稻一般较少发生。一、稻曲病发生特点一般年份稻曲病的发生不会很严重 ,穗发病率多在1%以下 ,每穗病粒数1~2粒 ,如果以这种发病程度而论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水稻稻曲病在水稻上可说是一种“富贵病” ,凡是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高产的气候条件 ,如中…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田间分布及取样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田间分布及取样技术的分析李马谅(泉州农校,泉州362000)近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在杂交晚稻上发生严重为害。为了搞清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找出适宜的调查取样方法和抽样数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发生流行规律,为预测... 相似文献
6.
7.
阐述了辽宁省盘山地区水田稻水象甲虫害来源、发生规律、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并进行了灭虫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速克毙、凶象毙、稻乐丰和象甲净等4种农药50ml/667m2用量,防治一般水田稻水象甲,效果可达100%。应用生物农药杀确爽50-60ml/667m2用量,防治养蟹稻田稻水象甲,防治效果在92.3%-94.3%。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稻曲病在永安市普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分析近几年来永安市水稻稻曲病的主要危害症状及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一般产量损失约5%,重病田损失更大。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防治稻曲病重点是针对感病品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预防。“爱苗”可以有效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稻曲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且增产效果最佳,对水稻安全。是值得推广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文章通过分析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坂面镇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田间发病症状和流行因素,并提出较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好力克SC和爱苗SC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极显著优于井冈霉素AS,井冈霉素AS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满穗SC.同时30%爱苗SC及井冈霉素AS,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两次用药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在孕穗末期用1次药的防治效果;而43%好力克SC及20%满穗SC在孕穗末期用1次药与在孕穗末期、齐穗期各用1次药的防治效果相当,因此在防治水稻稻曲病时需根据具体药剂决定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15.
16.
为提高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选用27.8%福赛SC(13.9%苯醚甲环唑·13.9%赛呋酰胺)等3种药剂对稻曲病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7.8%福赛SC(13.9%赛呋酰胺·13.9%苯醚甲环唑)每667m~2用25 m L和30%福连SC(8%戊唑醇·22%多菌灵悬浮剂)每667m~2用70 m L的防效及对水稻制种田的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常用杀菌剂30%爱苗EC(15%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每667m~2用20 m L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18.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6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调查稻曲病发病率、严重度并计算损失率。同时测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并考察剑叶角度、剑叶长和株高等株型性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发病率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相关性大小为着粒密度>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发病率与穗长、剑叶角度、穗弯曲度、剑叶长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提出在株型育种中应注意选择一次枝梗数较多的偏散穗、长弯穗型,避免选用二次枝梗数过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