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谷物淀粉的生物合成和主要理化特性、淀粉性状的遗传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等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淀粉品质性状研究在谷物品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谷类作物的许多品质性状,例如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沉淀值,玉米的赖氨酸和蛋白质含量等,都是胚乳性状。胚乳性状的遗传规律是谷物品质遗传改良的基础,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小麦淀粉与其主要加工食品的品质性状关系 ;破损淀粉与加工食品品质关系 ;淀粉性状的遗传和分子生物技术在淀粉改良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改良小麦淀粉性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 个高粱杂交种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及相关性,为优质高粱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析20 个高粱杂交种及亲本的品质性状,使用DPS对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各品质性状间杂种优势的总趋势是:单宁>总淀粉>脂肪>蛋白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优势为主,总淀粉和单宁的杂种优势以正向为主;高粱籽粒中脂肪含量和单宁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总淀粉和其他品质性状之间都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蛋白质含量与低亲、中亲和高亲值都呈不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低亲值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中亲值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高亲值呈不显著正相关,单宁含量与低亲、中亲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高粱籽粒中单宁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杂种优势较强,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优势较弱,单宁含量和脂肪含量正相关,总淀粉含量和其他品质性状负相关,脂肪含量遗传易受高亲影响,总淀粉含量易受低亲影响,单宁含量与双亲关系均很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麦淀粉主要特性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及小麦淀粉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普通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品质性状在后代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同时对RIL群体后代家系的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膨胀势及RVA参数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在后代群体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6.43%~46.03%,变异大;淀粉主要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背景清楚,准确反映了小麦主要淀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对所研究的淀粉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定位。  相似文献   

6.
稻米食味品质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食味品质是最重要的稻米品质性状之一。从淀粉组成和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和QTL分析以及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对淀粉品质的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讨论了进一步开展稻米食味品质形成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最重要的稻米品质性状之一。本文综述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子标记QTL定位以及该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应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稻米品质的方法,提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2种穗型水稻,以其穗部位置不同的稻谷粒为试验材料,测定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粒形特征、垩白性状、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碾米品质相关性最高,与垩白性状相关度较高,与营养品质和粒形性状相关性相对较低。淀粉RVA谱特征因子主要通过峰黏度、冷胶黏度和热浆黏度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碾磨因子则主要通过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垩白因子中主要通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作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因子主要通过脂肪酸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的作用而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好坏。粒形因子主要通过粒宽、粒长和长宽比对食味值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评价粳米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由食品系魏益民副教授主持的《关中主要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研究》课题于1993年5月22日,由陕西省教委主持在我校通过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关中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基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研究选用关中及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及部分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系小偃6号,小偃107,79(1B),N83,83(37)-65为材料,以德国标准强力粉Meneba为对照,采用国际谷物化学协会及德国谷物化学协会分析标准,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共取得了3项重要结果:①胚乳栅栏淀粉细胞的数量、糊粉层细胞的质量与小麦籽粒角质率、容重和出粉率具有密切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省搜集、引进、选育的21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聚合作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2.53%,5.0%,67.4%;不同品质性状间、不同品质性状与不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粗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各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种植于3个省份6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25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和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区分省份间品质性状的差异;对影响面条品质的因素作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所有品质性状在地点、品种、品种×地点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品质性状分为淀粉糊化指数、面粉吸水指数、粉质仪指数、蛋白质指数、面粉色泽指数、麦谷蛋白指数、淀粉崩解值指数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值达81.250%,涵盖绝大多数的品质性状;对总体的品质评价起第一主导作用的是淀粉糊化指数,其次是面粉吸水指数和粉质仪指数;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麦区3个省份间品质性状差异表现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对面条感官评价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而淀粉糊化的崩解值和面筋表现指数对面条感官评价的负向作用较大。【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种植区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淀粉糊化特性指数等品质性状表现易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影响该区总体品质评价的第一主导因子;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最大,在选育该区中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其品质时,应加强对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等淀粉糊特性的重视;影响面条品质(感官评价)的主要因素是破损淀粉率,破损淀粉率高的面粉,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12.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15个冬小麦品种的11个面粉、淀粉和面条品质性状在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环境方差在8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7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多数品质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环境变异对一些重要品质性状的作用较大。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②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选择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个冬小麦品种(4个母本、5个父本)及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20个杂交组合为试材,研究冬小麦品种及F1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舍量和膨胀势的配合力。[结果]4个淀粉品质性状的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在1.9以上,这说明这些品质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中优9507、济麦20、偃师4110淀粉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为面条小麦优良亲本;弱筋×强筋杂交组合类型淀粉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组合。[结论]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淀粉品质的冬小麦亲本及杂交组合F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科技》2005,(5):13-13
山东农业大学用小麦品质性状基因改良淀粉品质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获得了糯小麦转基因材料和三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性(低直链淀粉)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5.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 15个冬小麦品种的 11个面粉、淀粉和面条品质性状在 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 :1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 ,环境方差在 8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7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多数品质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 ,环境变异对一些重要品质性状的作用较大。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 2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 ,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选择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甘薯淀粉若干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并比较了84个甘薯基因型的淀粉率、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探讨了淀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述各性状于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干率与淀粉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淀粉率与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褐变度与淀粉酶活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营养品质(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关联程度差异不大,最大关联度均小于0.9;同一农艺性状与不同品质性状关联程度不同,穗粗与脂肪和淀粉含量关联序相同,均排在第二位,但关联度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胚乳相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洋  杜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12-9913
针对近年来我国水稻品质性状数量遗传研究,从遗传模型、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粘稠度等诸多具体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关于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小麦面粉淀粉特性与烘烤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245份小麦种质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热、降落值、沉淀值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淀粉性状与Zeleny沉淀值及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Zeleny沉淀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膨胀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降落值相关不显著,淀粉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在小麦品种选育中,淀粉性状可以作为品质指标,加强对其改良,不影响优质与高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品质是一个以加工制品衡量的复合性状。小麦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是小麦子粒品质性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中麦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决定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烘烤品质。子粒中淀粉的品质尤其直/支链淀粉的含量和比例影响到面团的性质和小麦制品尤其是蒸煮制品的品质。淀粉中的酶类和脂类对小麦品质也有影响。小麦子粒的品质表现是基因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温度、降水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均可影响小麦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