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张爱民黄铁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品种间杂交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各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明义 《小麦研究》1999,20(4):10-12,3
本文简要回顾了小麦化学杂交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小麦CHA的研究利用、CHA杂种小麦的优势表现和CHA杂交制种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CHA杂种小麦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小麦F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状况,并对F2代杂种优势存在的原因和小麦F2代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小麦杂种F2代的利用可促进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水稻、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列居世界领先地位。玉米杂交种的推广面积已达到全国玉米总面积的80%以上,杂交小麦和杂交棉的研究历经20~30年,至今不衰。但有关的基础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需急起直追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对这5种怍物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基  相似文献   

4.
以10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SQ-1为材料,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幼穗长为2.5~4.0cm,穗分化期为药隔期喷施4.0kg/hm2的SQ-1,诱导雄性不育率达到了99.93%以上,并经方差分析,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SQ-1与参试小麦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10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SQ-1为材料,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幼穗长为2.5—4.0cm,穗分化期为药隔期喷施4.0kg/hm^2的SQ-1,诱导雄性不育率达到了99.93%以上,并经方差分析,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SQ-1与参试小麦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为了研究不育系育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改进不育系制繁种技术,提高繁种产量,以5份不育系(BS107、BS1086、BS640、BS608和BS366)和常规品种京411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光温调控,研究不同材料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花后10d、花后20d和花后30d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特性指标的差异,分析短日低温(不育系制种区)和长日高温(不育系繁种区)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CiTrFv/Fm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S107和BS1086的PnGsTr变化趋势相近,BS640和BS366的GsCi变化趋势相近,BS608的PnGsCiTr变化趋势与其他不育系差异较大。PnGsCiTr较高的材料为BS640,PnTr较高的材料为BS1086,PnGsTr较低的材料为BS608。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CiTrFv/Fm相关性不显著;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Tr呈正相关,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对结实率影响最主要的因子是Gs,其次是PnTr。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廖伏明,罗闰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5)自我国1970年首次发现野败(即WA)后,经全国各地协同攻关,迅速开展了大量的测保和测恢工作。1972年,采用连续回交的办法育成了二九矮4号A、二九南1号A……  相似文献   

9.
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用于A1、A2保持系选育的测验种。A3类型高粱杂交草已应用生产。就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技术,检测了8个SSR位点在71份中国小麦育成品种(系)中的多态性,确定了各SSR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大小。在71份小麦品种(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75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个数最少为6个(gwm186),最多为15个(gwm174),平均9.4个。PIC值最高为0.8739(gwm174),最低为0.6552(gwm186),平均为0.7968。仅利用少数几对高PIC值的SSR引物,能够将全部71份品种(系)区分开,供试材料间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并对SSR标记应用于小麦品种鉴定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食用菌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现阶段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出发,结合食用菌自身生长特性以及目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食用菌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中的可行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食用菌对动植物生产中废弃物的利用、生物转化率的高低、菌体蛋白生产的高效性以及生产食用菌后菌渣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证实了食用菌生产能够实现生物链中生物质的多层级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丰产的小麦品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叶色深绿;(2)株型紧凑;(3)叶功能期长;(4)秆接、秆细,穗大粒多,收获指数高;(5)抗病性好.据资料显示,近30年来四川小麦品种增产的进展是较缓慢的,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亩产量由350 kg增至373 kg,30年只提高6.5%,每10年约提高2.2%.小麦育种要想取得突破,杂种优势利用是一条可行途径.目前已培育出育性转换只受光长控制不受温度影响的光敏核不育两用系制种安全,配组自由,现已测配出比标准品种川麦107增产25%以上的强优势组合,杂交小麦即将问世.  相似文献   

13.
籽瓜是西瓜的分支品种,丰富的籽瓜资源是制作炒瓜子的主要原料。取籽后的籽瓜瓜皮和瓜瓤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充分利用籽瓜废弃物有利于提高籽瓜产品的附加值。本文介绍籽瓜的营养成分,综述籽瓜副产物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展望籽瓜及其加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唯一尚未实现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粮食作物,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论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杂交小麦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分析了当前我国杂交棉应用状况及其作用地位;从杂种优势的遗传特性、生化和分子基础等方面综述了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 回顾了我国了棉花杂交种选育及制种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同时指出我国当前杂交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交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2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且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2.1%~5.3%之间。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珠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2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2个化学杂交剂制成的CHA杂交小麦,3个亲本(其中2个为对照品种)共7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交优势的影响,明确了春性杂交小麦适宜的密度范围,为合理利用杂交小麦的优势效应采取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羧甲基淀粉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羧甲基淀粉的性能、工业应用及在产品中的功能和产生的效果。阐述了羧甲基淀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羧甲基淀粉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茄子褐纹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病是茄子生产中的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茄子及其近缘属植物。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茄子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国际上关于褐纹病的研究总体还较少,本研究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茄子褐纹病的研究概况,对病原菌的形态、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及环境条件、发病症状、抗性遗传及抗病机制、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认为全国范围内开展褐纹病菌的分离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鉴定、抗源材料的筛选利用及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分离是解决茄子褐纹病危害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褐纹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研究利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阐述了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麦红吸浆虫抗虫鉴定筛选、抗虫机制、抗性基因遗传以及抗虫基因定位、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并结合笔者研究结果采用SSR分子标记在7B染色体上找到了与冀麦24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Wms400,遗传距离为5cM。以期为小麦抗虫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抗虫基因的克隆和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打下基础,并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低甲氧基果胶的结构、特性、应用的介绍,以及国内外果胶生产工艺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应将低甲氧基果胶作为研究重点,这将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果胶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