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选育经过"晋薯18号"原代号02-5-8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1年用9704-32作母本,用9333-10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02年培育实生苗,2003年入选的实生苗单株进入选种圃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表现突出,编号为02-5-81。经过品鉴试验、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8株系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毒病害,SMV株系SC18是我国东北和南方两大产区的优势株系,在黄淮大豆产区亦零星发生。本研究对5个抗×感杂交组合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后,发现各组合F_1均抗病,F_2表现3∶1(抗∶感)分离比,F_(2∶3)表现1∶2∶1(抗∶分离∶感)的分离比,表明5个抗病亲本(中作00-683、滨豆95-20、东大2号、中品661和RN-9)对SC18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杂交组合"中作00-683×东大2号"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F_2出现15∶1(抗∶感)的分离比,表明中作00-683与东大2号可能各携带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SC18的抗性,且独立遗传;抗×抗杂交组合"中作00-683×滨豆95-20"的F_1、F_2和F_(2∶3)在接种SC18后均未检测出感病株,表明中作00-683与滨豆95-20所携带的对SC18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利用RN-9×7605重组自交家系将RN-9对SC18的抗病基因Rsc18定位到大豆6号染色体(C2连锁群)SSR标记Satt286和Satt277之间,遗传距离为6.12和4.69 cM。  相似文献   

3.
甜菜花培新品种—中甜花培1号(原组合代号91-5-1)是以K-5的未授粉胚珠培养得到的纯合二倍体株系作父本,与四倍体品系C-87作母本杂交育成的花培三倍体新品种。该品种经过1992~1993年所内小区试验,1993~1995年异地鉴定,1996~1998年全国区域试验和1998年生产示范,具有含糖率高,抗褐斑病性强,较耐根腐病,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等优点,属于标准偏高糖型品种,产质量均优于当地和统一对照种。  相似文献   

4.
一、“盐75—21”的选育经过:“盐75—21”大麦是一九七五年用早熟三号作母本,丹麦795Siri Pojberg 作父本,经过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系谱编号:7521—0—2—5—14,七九年性状基本稳定,该组合株系的共同特点是综合性状好,穗型疏密适中,粒型较大,千粒重40  相似文献   

5.
渝麦12号(渝审麦201000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1999年用河南小麦新品系宛抗42作母本,与自育中间材料97-3作父本杂交,在昆明夏繁加代后于2002年选育出优良F5株系03062,经2003-2005年进一步选择和品比试验获得定型的F9株系,以代号渝03062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一、选育经过恢复系制西是1981年用306F8(F2从福建农学院引进的早窄8/R1-2杂交后代)与IR54杂交(组合代号K81010),经多代选择,1984年开始按株系跟踪测交,1986年发现汕A×K81010-3(代号86Z177)表现突出,当年复测,性状稳定,1987年开始制种,1988年小区比较试验,1989年定名“汕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水稻杂种后代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螟稻Ts5为亲本与另5个感虫亲本作正反杂交,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的F1代中,以Ts5为父本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于以Ts5为母本所配的组合.F2代的抗虫株与非抗虫株群体在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某些农艺性状,F2代的抗虫株、非抗虫株群体与亲本相比,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F3代的抗虫株与非抗虫株群体及亲本在分蘖动态变化上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为低代抗虫株系的田间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橡胶树热研7-33-97不同杂交组合子代早期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优良品种热研7-33-97具有生长速度快、抗性强、产胶潜力大和干胶理化性能好等优点。为研究热研7-33-97作为杂交亲本选育优良新品种的潜力,分别对热研2-73×热研7-33-97、热研5-11×热研7-33-97、热研7-33-97×海垦1的人工杂交授粉子代进行生长量和产量早期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茎围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热研7-33-97作为父本或者母本均能较好地遗传其速生、高产性状。子代性状的正态分析表明,从热研2-73×热研7-33-97杂交组合子代中选育出胶木兼优品种的可能性较大,从热研5-11×热研7-33-97杂交组合子代中选育出高产品种的可能性较大,从热研7-33-97×海垦1杂交组合子代中有选育出抗风高产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分析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并对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金台牧场野生大豆和大白眉种间杂交后代中,选取18个性状稳定的株系对其2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各株系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经因子分析提取到5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3.611%,表明所选的5个公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20个性状所包含的信息;三粒荚数、一级分枝数、茎秆重、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大豆产量的依据。筛选出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的5个株系(15、3-2-2、~(60)Co 600、18-2、8-1-2),为利用和保护野大豆资源及改良栽培大豆提供理论依据及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我院大麦室于1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采取系谱法,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于1994年选择到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经两年品系比较,该品系于1996年以“苏B960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1997-1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2001-200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于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B9602被定名为“扬饲麦3号”。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的水稻(早稳)和常规品种作为主体亲本,进行了早稳×早稳、早稳×常规品种、常规品种×常规品种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结果显示,在早稳×早稳组合和早稳×常规品种的一些组合中分别以不同频率出现早世代稳定株系,常规品种之间的杂交组合后代没有出现早世代稳定株系。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是早世代稳定水稻亲本所特有的,早世代稳定株系出现频率与杂交组合双亲有密切关系;早世代稳定性状既不是质量性状也不是数量性状,既不是隐性基因控制也不是显性基因控制。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可以通过杂交传递到F1单株,并以F2群体中的株系为传递的基本单位。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与相应F1单株农艺性状一致。另一方面,同一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中,既有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又有按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分离株系存在。初步推断水稻早世代稳定亲本中存在特有的控制因子,在杂种合子细胞分裂启动时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开关基因,关闭有丝分裂,启动了减数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产生纯合胚,形成了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F2株系。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Cry2Aa~#的抗螟虫转基因材料B2A68为供体,三系野败型恢复系R299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再结合标记选择,选育出稳定抗虫株系B2A299。对该株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螟虫抗性鉴定、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B2A299及其杂交组合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明显增强;所配组合丰源A/B2A299,综合性状优良,产量较高。B2A299及其杂交组合为抗螟虫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3.
D优 65 1是南平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南恢65 1与不育系D62A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 ,2 0 0 1年参加南平市晚稻区试表现突出 ,2 0 0 2年续试 ,2 0 0 3年通过南平市审定。1 恢复系及组合选育1 996年晚季用明恢 63/IR661F6代的稳定中间材料作母本与CDR2 2杂交 ,同年冬季在海南加代 ,F1 代表现植株整齐 ,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优势明显。后代经海南与本所育种基地往返种植筛选 ,1 998年冬在海南种植F5 代株系 1 1 0个 ,株系性状整齐 ,用珍汕 97A、D62A、D70 2A不育系测交 ,F1 代种子于 1 999年晚季在本所大田种植 ,其中株系编号R65 1…  相似文献   

14.
<正>1创新培育经过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选育材料44-4作母本,凉薯3号作父本,1990年创制杂交组合并获得实生种籽,1993年培育实生苗进行无性单系选择,其中系谱号为9203-16的无性单系表现优异,其植株生长繁茂,株型较矮而紧凑,单株产量高,随后经多年评价、鉴定,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同年通过省生产试验,2006年4月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为"川芋10号"。  相似文献   

15.
新质源不育系新露A的选育与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萍  崔璀 《杂交水稻》1990,(6):37-37,6
一、新露A选育经过 1985年春季,我们利用测64-7 ×利托F3代中间材料与桂33配组,在F3代中发现一个群体性不育株系,当季选典败单株与开花习性良好的中间试验材料及品种测交。1987年早季在本所观察测交F1代。 6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表现不育,其中不育株x( V20B × 26窄早) F4表现较突出, 12株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不育,其中5株个别或有少量染色花粉。当季造典败且性状倾向父本的单株以一母多父的形式进行成对回交转育。当年冬季到海南冬繁加代。至1989年中季已回交4代,8个成对不育株系性状已基本稳定,其中有3个成对株系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达100%,至…  相似文献   

16.
龙眼杂交后代果肉黄酮含量的遗传倾向研究与优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冬本’(♀)ב青壳宝圆’(♂)杂交组合后代94个株系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肉黄酮含量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杂交后代群体中果肉黄酮含量表现差异,聚类分析存在超双亲的株系,筛选中偏高果肉黄酮含量的龙眼株系96-125、96-75、96-141共3个。组合传递力为96.48%,表现为低亲遗传,总体表现趋中变异,但也有超高亲的遗传变异,低低亲、高高亲比率均为12.77%。  相似文献   

17.
1 选育经过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 ,我院大麦室于 1 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 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 ,采取系谱法 ,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 ,于 1 994年选择到 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 ,经两年品系比较 ,该品系于 1 996年以“苏B96 0 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 ,1 997~ 1 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 ,2 0 0 1~ 2 0 0 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 ,于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苏B96 0 2…  相似文献   

18.
一、选育经过中早1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早籼新品种。1993年用嘉兴13为母本 ,与中早11(IR72/中优早81)杂交 ,经杭州富阳和海南陵水连续多年加代选育 ,从F6 代中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定型株系经花药培养 ,获得17个体细胞无性系 ,1996年春在海南种植成株系 ,从中选择基本性状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3个株系参加1996年夏在杭州的产量鉴定试验 ,1998年被正式定名为中早16。2001年2月和2002年2月分别通过湖南省衡阳市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适宜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中迟熟品种种植。2…  相似文献   

19.
<正> 从CIP引入实生杂交种材料100份,放在西南点—宁蒗县11份,进行适应性及农艺性状评价。以便选出抗晚疫病性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优良杂交组合株系,提供大面积利用。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4个太空诱变株系及5个对照(1个统一对照,4个母系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含糖做差异性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二倍体诱变株系JT7503-36528 SP2含糖率比统一对照高2.68度,比母系高1.84度,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四倍体诱变株系JT334-3 SP2产量及含糖均超母系对照,产糖量超母系对照14.3%,这2份诱变材料入选株系超亲性状显著,证明甜菜太空诱变后代返地育种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