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4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8.3%(38/4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内呈蜂窝样改变,与肌层分界尚清晰,未见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盆腔肿块者102例,腹壁切口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4例,会阴侧切口处探及类似肿块1例,位于膀胱内不均质肿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89/108),误诊19例,误诊率为17.6%。结论彩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疑宫腔粘连患者在我院经阴道超声检查的5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经超声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中有40例符合宫腔部分(宫腔上段或下段)粘连,10例患者符合宫腔广泛(宫腔上、下段及宫颈管上段)粘连,4例患者符合宫颈上段粘连。54例患者均经过宫腔镜检查,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51例(均宫腔镜治疗,其中45例均1次分离成功),正常宫腔2例,内膜息肉1例。44例闭经的月经恢复率为88.6%。结论经阴道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宫腔内结构,对临床诊断宫腔粘连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联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内膜早期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并行超声检查的2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四联超声(腹部二、三维,阴道二、三维,高精细血流成像,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定为恶性病变140例,均为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112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76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四联超声诊断恶性病变124例,误诊8例,漏诊16例,诊断灵敏度为88.6%,特异性为92.9%,Youden指数为0.815。结论四联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早期病变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14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恢复、不良事件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时,两组经期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0例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和诊断性刮宫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180例中,2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者26例,宫颈管受累25例,检出率分别为14.4%、13.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96.2%。B超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14例,宫颈管受累13例,检出率分别为7.8%、7.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50.0%。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或0.0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能够直接观察到病灶部位的生长部位、生长状态、病灶大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以因盆腔疼痛和(或)不孕接受腹腔镜检查的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腹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计算腹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根据AFS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观察腹腔镜检查诊断具体分期的准确度。结果:腹腔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1.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6.3%、准确度为86.4%。腹腔镜对Ⅰ期的诊断准确度为95.2%,对Ⅱ期的诊断准确度为83.2%,对Ⅲ期的诊断准确度为78.8%,对Ⅳ期的诊断准确度为85.2%。结论:腹腔镜检查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较高,但是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相对较低,且对于具体分期的诊断,腹腔镜的准确度仍然不是非常理想,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41,P<0.01)。结论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不孕患者子宫超声图像和血流动力学表现进行分析,观察妇女内生殖器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患者不孕的关系,从而对该类疾病病因进行探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方法选择30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月经正常的20~40岁健康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应用TVCDS于增生期、分泌期分别进行检测:观测子宫内膜厚度,检测子宫动脉及分支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不孕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Gonen,Casper的分型标准:不孕组子宫内膜A型占26.67%,B型占30%,C型占43.33%;对照组子宫内膜A型占60%,B型占26.7%,C型占14.33%.组间比较,不孕症组的C型内膜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不孕组的螺旋动脉RI,PI及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子宫动脉、弓状动脉及放射动脉各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减少可能是导致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TVCDS在评价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明显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和帮助,因此,可将TVCDS检查列为该类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V730阴道探头对76例宫颈癌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CT扫描、膀胱镜和结肠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宫颈癌全部经病理证实。超声检出58例,检出率为76.3%。其中未检出18例宫颈癌中,有15例为早期浸润癌,另3例为浸润癌。超声检出癌组织未侵犯周围脏器43例,手术证实符合者42例(占97.7%);有癌组织侵犯周围脏器者15例,均经手术证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癌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能诊断宫颈癌的准确性高,并能观察侵犯周围脏器的范围及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则需依赖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子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等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干细胞(endometrial stem cells,EnSCs)是存在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具有多项分化和无线增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增生和修复与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活动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异常增殖所导致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均与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增殖密不可分。该文主要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起源、分离、培养、鉴定、分化潜能以及在妇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达到早期确诊并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应用经阴道超声的方法,发现病灶后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结节表面及基底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子宫内膜轮廓的完整性及病灶的血流情况。结果:本组24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20倒,准确率为83.3%,2例误诊为宫颈肌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患内,1例假阳性。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常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和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恶性转化、复发和不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81.1%,假阴性率为40.6%,假阳性率为18.9%。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图像。结论:超声诊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不算高,但只要熟练掌握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技巧和图像特点,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还是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bcl-2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0.0%(8/20),主要表现为增生期腺体胞质的表达。(2)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l-2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在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bcl-2表达的监测有助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81例在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69.8%,误漏诊率为30.2%。结论: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动态超声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经阴道实时三维彩超对子宫畸形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可疑子宫畸形患者分别行经阴道二维及实时三维彩超扫查,并与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MRI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2例中,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1例,完全纵隔子宫8例,不完全纵隔子宫19例,单角子宫8例。经阴道实时三维彩超的诊断符合率与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28,P<0.01)。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彩超可直观地显示子宫外形轮廓及宫腔内膜的形态,对于子宫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医生怀疑IUD位置异常的100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检查后即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采用表面成像方法,系统观察IUD的位置、形态及与宫腔、肌壁的关系,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2例为节育器异位至腹腔,27例为断裂节育器或残留节育器残端嵌顿肌层,42例为节育器位置下移,部分伴有嵌顿,29例为节育器旋转、倒置位置异常.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9%,尤其对IUD在宫腔内旋转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2D-TVS,均能清晰显示IUD特征性三维图像改变.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直观清晰,立体感强,定位准确,对诊断IUD异常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