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发掘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玉米蚜的潜力,建立玉米蚜生态区域联防联控体系,以玉米田自然发生玉米蚜为防控对象,在玉米田中释放烟蚜茧蜂。调查分析释放烟蚜茧蜂、烟蚜茧蜂配合农药使用及化学防治烟蚜茧蜂对玉米蚜口减退率、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1(释放2次烟蚜茧蜂)玉米亩产量为718.6 kg,处理2(1次化学防治及释放2次烟蚜茧蜂)玉米亩产量为725.3 kg,处理3(常规化学防治)玉米亩产量为698.6 kg。玉米蚜防治效果依次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利用烟蚜茧蜂可有效防治玉米蚜。  相似文献   

2.
利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北乌头根、茎和叶乙醇提取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乌头根的乙醇提取液对玉米蚜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8.42、16.91 mg/L,50 mg/L浓度时48h的致死率达95.8%.叶的乙醇提取液对玉米蚜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24、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9.05、18.79 mg/L,50 mg/L浓度时48h的拒食率达96.0%.茎的乙醇提取液触杀和拒食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4.
选择4种药剂,6个处理对苹果黄蚜(Aphis pomi)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处理和52.25%农地乐乳油2 000倍处理均对苹果黄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第7d防效仍达90%左右,田间表现效果非常明显.2.5%功夫乳油1 5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和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3个处理的防效一般,药后第3d防效为88.66%~89.03%,田间持效期以3~7d为宜.功夫2 000倍处理的防效较差,最高防效仅为71.23%(药后第3d),生产上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栗大蚜是板栗重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群集枝梢吸食树汁液对板栗树进行为害,危害较严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与化学药剂综合防治方法均可对栗大蚜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四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四种植物源农药对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苹果的安全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鱼藤酮乳油、0.36%苦参碱水剂、0.65%茴蒿素水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在用药一周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1.89%~83.25%,其中0.36%苦参碱水剂效果最佳,完全可以取代同类化学农药进行安全果品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的较优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卵块的方法,探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田间定殖能力。结果表明,在释放瓢虫卵卡15 d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3.48%和74.35%,而后逐渐降低,但均维持在60%以上,2种瓢虫对茶蚜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4.13%,异色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8.87%,在瓢虫卵卡释放30 d内均发现有瓢虫存留,且异色瓢虫各虫态存留数均略多于七星瓢虫,但除异色瓢虫的蛹存留数显著高于七星瓢虫外,其余虫态的存留数二者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松大蚜是松树重要害虫,为害油松、华山松、马尾松等1~2年嫩梢或幼树枝干。在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栗大蚜是危害板栗树的重要害虫,它以成虫和若虫群集新梢嫩叶刺吸汁液,致使树势衰弱,板栗产量、质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冬春砸卵防治,其卵和幼虫死亡率为99.4%,防治效果明显;用40%乐果乳剂5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10倍液涂抹树干防治,其杀虫率均在92%以上,防治效果明显;采用50%抗蚜威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 500倍液、20%杀灭菊酯3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药,其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筛选防治玉米蚜虫的有效药剂,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结果]双丙环虫酯分别与啶虫脒、联苯菊酯复配为增效;吡啶喹唑啉与啶虫脒、联苯菊酯复配为增效。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双丙环虫酯+啶虫脒(4.00+8.00 g a.i./hm2),双丙环虫酯+联苯菊酯(4.00+16.00 g a.i./hm2),吡啶喹唑啉+啶虫脒、吡啶喹唑啉+联苯菊酯(15.00+3.75g a.i./hm2),防效均在82%以上。[结论] 筛选出防治玉米蚜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防治玉米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测定了黄顶菊提取物对菜蚜、玉米蚜和欧洲玉米螟等农业害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黄顶菊提取物对菜蚜、玉米蚜有明显拒食和毒杀效果,处理72 h后拒食率和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其中,对菜蚜的触杀活性较强,对3龄欧洲玉米螟能引起的死亡率为28.79%.  相似文献   

13.
2013年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虫量高、为害重,为常年罕见。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穗蚜大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历年气候条件,分析了影响穗蚜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盛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8月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穗蚜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8月湿度80%左右、温度25℃以上、降雨较少时穗蚜适宜发生并形成为害,温度28℃左右、降雨量50 mm以下、大面积种植不抗虫品种的情况下玉米穗蚜有可能严重发生。提出了玉米穗蚜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了种植抗蚜虫品种、适期早播、铲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以及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灌心、远距离喷雾、热力烟雾机施药等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系)田间抗蚜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蚜情指数法,初步鉴定了河南省4个主栽玉米品种和7个自交系的田间抗蚜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抗蚜性存在差异,4个主栽品种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和先玉335对玉米蚜的抗性级别均在“中抗”以上,其中浚单20和郑单958的抗性最强,达“高抗”水平,其次是良玉88;7个自交系中昌7和昌7-2的抗蚜性最强,达“抗虫”或“高抗”水平,齐319的抗性最弱,为“高感”水平.本研究建立了利用抽雄期至灌浆期的蚜情指数代表玉米全生育期蚜情指数的抗蚜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在驻马店和郑州两地的鉴定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玉米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是危害禾本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构建了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玉米蚜的内禀增长率(rm) 、周限增长率(λ) 、净增殖率(R0) 、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是0.341、1.406倍、24.119倍、9.335 d和2.033d.  相似文献   

16.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室内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及三龄幼虫的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各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并获得其数学模型。草蛉幼虫食量随龄次的增加而增大,二、三龄幼虫的a′/Th值明显大于一龄幼虫,三龄幼虫寻找效应用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出E=0.2814P-0.3911,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eddington模型拟合后获得:E=0.2753/(0.7703+0.2297P),表明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呈双曲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取食行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筛选出合适的刺吸电位(EPG)参数作为对不同玉米品种(系)进行抗蚜性分类的指标,为抗性玉米材料的筛选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并进行比较分析,8个品种(系)分别为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先玉335、濮改340-1-1、旱21、87-1和齐319;以不同EPG参数为指标,对供试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进行分类,并与田间抗蚜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EPG参数,建议其可作为利用EPG技术筛选抗蚜性玉米材料的指标。【结果】玉米蚜在玉米上的EPG波形主要有Np、C、Pd、E1、E2和F波,其中Np、F、E1和E2波与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有关。到达韧皮部前: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上的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感性材料齐319,可能在浚单20叶片表皮上存有阻碍玉米蚜取食的因子;此外,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郑单958和良玉88上取食时,其F波总时间及平均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或长于其他玉米品种(系),说明玉米蚜取食这3个玉米品种时,其口针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大。到达韧皮部后: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和郑单958这两个玉米品种上的第1次E1波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长,表明这两个品种在韧皮部层次上对玉米蚜的抗性水平较其他玉米品种(系)高;玉米蚜在感性材料齐319和旱21上的E2波总时间及持续吸食时间相对较高,显著大于良玉88,说明玉米蚜喜好取食感性材料齐319和旱21的韧皮部汁液。此外,以各取食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各玉米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把供试玉米品种(系)划分为3类,其抗性强弱为:第Ⅰ类(浚单20、郑单958和良玉88)>第Ⅲ类(濮改340-1-1、旱21和87-1)>第Ⅱ类(先玉335和齐319)。【结论】玉米蚜在不同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有一定差异,高抗玉米品种浚单20和郑单958在叶片表面和韧皮部层次上对玉米蚜存有一定的抗性。以E和Np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各玉米品种(系)抗蚜性进行排序,其结果与笔者课题组前期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EPG技术筛选抗蚜性玉米材料时,建议以E和Np波作为评价抗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北马兜铃不同部位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北马兜铃根、茎和叶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北马兜铃根的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 h和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8.06、16.67 mg/L,48 h的致死率达98.3%。叶的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24 h和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8.62、18.22 mg/L,48 h的拒食率达98.2%。茎的乙醇浸提液触杀和拒食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6个糯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抗性的糯玉米品种。[方法]采用蚜情指数法和大量蚜虫侵染法对6个糯玉米(Zea mays L.sinensis Kulesh)品种分别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苗期评价结果为6个糯玉米品种的抗性植株百分率为30%~70%,抗性级别显示中糯1号、丰糯1号、苏玉糯2号为抗(R),品糯28、凤糯2146为中抗(MR),苏玉糯5号为感(S);6个糯玉米品种在大喇叭口期的抗性级别均为感(S)。[结论]糯玉米在苗期对蚜虫的抗性较高,在大喇叭口期对蚜虫的抗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