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063 4~10.057 9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 2~102.346 5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7,(1):31-33
为明确徐州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2014~2015年在徐州8个区县草莓产区分别采集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样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3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检测的抗性菌株比例高达54.83%,且以中抗菌株为主,占34.40%。不同区县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不同,其中铜山区、贾汪区、新沂、沛县抗性频率较高,均在70%以上。说明徐州草莓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已产生抗药性,抗性水平中抗,且抗性菌株较普遍,应避免或限制连续使用腐霉利类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腐霉利和乙霉威)抗药性现状,2011年和2012年在江苏5个草莓产区分别采集133个和206个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2012年206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草莓灰霉病菌抗嘧霉胺的菌株比例分别达到77.4%和66.0%;2012年采集的206个菌株中,抗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和乙霉威的菌株比例分别达到80.6%、11.2%、64.6%和54.4%;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抗、感表现,在江苏检测到17种抗性表现型;其中对腐霉利和乙霉威敏感及对多菌灵、异菌脲和嘧霉胺抗药的菌株占30.6%;对腐霉利敏感及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抗药的菌株占21.8%;其他表现型菌株所占比例均在10.0%以下。表明,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均已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4.
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方法]从山西省晋中、长治、临汾及五寨地区的番茄早疫病株的果实或叶片上采集番茄早疫病菌,将检测到的抗性菌株分别接种在含嘧菌酯、腐霉利和代森锰锌药物的平板上,测定不同分离菌株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采集分离到124株番茄早疫病菌。五寨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表明,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033、1.969和9.328μg/ml,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8.0和50.0μg/ml。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中、长治及临汾菌株与五寨菌株相比,均未对腐霉利及嘧菌酯产生抗药性,而对代森锰锌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最低达66.7%。[结论]番茄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对嘧菌酯及腐霉利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5.
10种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海明 《农学学报》2015,5(4):36-39
为了筛选得到对瓜叶菊菌核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瓜叶菊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瓜叶菊菌核病菌对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敏感性较高,其中福美双对病菌的EC50值为0.8742 μg/mL,EC90为19.4750 μg/mL,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低于福美双。对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菌核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和嘧菌酯的敏感性依次下降,其中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达0.0418 μg/mL,EC90为0.3138 μg/mL,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抑菌活性以腐霉利最高,EC50达0.2113 μg/mL,EC90为0.5889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低,其中EC50为7.6224 μg/mL,EC90为59.5022 μg/mL。因此,咪鲜胺和腐霉利为瓜叶菊菌核病室内生物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可以推荐供生产上使用,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选择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提高病害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以及腐霉利与福美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52mg.L-1;腐霉利和福美双原药以5∶1、1∶3、1∶5混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1.44、124.22、128.46,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WP 562.5g.hm-2、25%啶氧菌酯SC 112.5g.hm-2、50%啶酰菌胺WG 300g.hm-2 3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8.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9年分离得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中随机选取15株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对霜脲氰较敏感,其EC50值为0.076 6~0.406 3μg/mL,平均EC50值为0.150 6±0.08 μg/mL,未发现抗性菌株,中间类型占86.7%,敏感菌株占13.3%.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研究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腐霉利和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21 2和0.752 8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不同比例的复配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4∶1时相加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111.737 4。[结论]腐霉利和烯唑醇按4∶1的比例复配具有杀菌谱广、降低用量、延缓抗药性等优点,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粟俊  李威  杨俊  梁平 《农技服务》2022,(12):19-21
筛选在黔东南州防治蓝莓灰霉病的最佳药剂,为蓝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蓝莓园田间不同种药剂喷雾防治方法,比较蓝莓植株灰霉病病情指数及药剂防效。结果表明:30%异菌·腐霉利悬浮剂100 mL/667m2喷施后的蓝莓叶、花病情指数分别为2.9、1.1;防效分别为73.82%、81.80%,均显著高于其余药剂处理;其次是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喷施后的蓝莓叶、花病情指数分别为2.4、1.7;防效分别为70.45%、75.39%。生产上可推荐使用30%异菌·腐霉利悬浮剂100 mL/667m2、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为防蓝莓灰霉病抗药性增强,应2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汉中市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分布情况,本研究从汉中11个县区采集到149个蔬菜灰霉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汉中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平均抗性频率为85.23%,其中,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和勉县等平川6个县区的敏感菌株数为15株,抗性菌株数为110株,平川6个县区抗性菌株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和佛坪县等5个山区县的敏感菌株数为7株,抗性菌株数为17株,山区5个县抗性菌株的抗性频率都在50%以上。表明汉中市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亟需进一步筛选新的杀菌剂来防治蔬菜灰霉病菌。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酰菌胺是一种较新的用于防治灰霉菌的杀菌剂,国内鲜有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抗性报道。为了明确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情况,通过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地区139株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菌株中137株为相对敏感菌株,2株表现为低抗,敏感菌株占98%以上,说明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且灰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山西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不同地区蔬菜上采集分离到169株灰霉病原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454mg·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19.1650mg·L-1,最低抑制浓度1mg·L-1。以此作为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地区相比,晋南和晋中地区已产生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其抗性频率分别为89.5%和60.0%;而晋北和晋东南地区则主要以敏感菌株为主,分别占58.9%和75.0%。因此,根据各个地区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在晋南和晋中地区已经形成嘧霉胺的抗性群体;而在晋北和晋东南地区,抗性水平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山西主要蔬菜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黄瓜上得到176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176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来自8个市区的176株黄瓜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为77.84%,平均抗性水平为312.1倍,其中,敏感菌株39株,低抗菌株46株,中抗菌株28株,高抗菌株50株,特高抗菌株13株。表明山西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增强,建议在生产中减少乙霉威的使用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安徽省合肥、蚌埠、六安、和县的 5 4个番茄灰霉病菌株进行了对速克灵的抗性测定 ,并分析了番茄灰霉病菌生长特性与抗药性、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4个菌株为速克灵高抗型 ,占 7.4% ;无中抗型 ;5 0个菌株为敏感型 ,占 92 .6%。各菌株间生长速度、菌核干重差异较小 ,产孢量差异较大。产孢量与菌核干重相关极显著 ,其余性状间相关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抗感嘧霉胺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差异。以敏感菌株DT9、中抗菌株SZ5和高抗菌株SZ15为材料,在嘧霉胺药剂处理下测定了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升高,抗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降低。由此可见,黄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抗性后,抗性菌株胞外酶活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番茄灰霉菌的多重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山东3个用药情况不同的保护地番茄上,采集番茄灰霉菌进行了番茄灰霉菌(B.cinerea)对3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监测,在用药历史长、水平高的寿光丰城,灰霉病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产生多重抗性的菌株出现频率为53.7%,对多菌灵、速克灵产生双抗的菌株出现频率为100%;在泰安良庄,上述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8%和72.7%;在新建棚区新泰龙廷均为敏感菌株。所有的多菌灵抗性菌株均属高抗菌株(EC50>100mg/L),速克灵抗性菌株均属低抗菌株(1mg/L<EC50<10mg/L),乙霉威抗性菌株均属低抗菌株(O.9mg/L<EC50<4mg/L)。在无药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8代后,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并未降低。分别在PDA培养基和黄瓜子叶上进行了高体适合度和致病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