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明确秸秆全量还田对改善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扬州市在50个秸秆全量还田长期定位监测点基础上分析了2006—2010年的数据。结果显示:秸秆全量还田比对照(不还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9.6 g/kg、4.2 mg/kg、29 mg/kg,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了0.27 g/cm3。秸秆全量还田能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产量和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宿迁市宿豫区长时间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6年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逐渐稳定在中性范围。秸秆还田后5年土壤平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5.45 g/kg、1.56 g/kg、27.52 mg/kg、115.38 mg/kg,较2012年分别增加了5.31%、17.19%、82.1%、18.4%。逐年的秸秆还田平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增加,而全氮保持在稳定水平,说明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维持土壤肥力的长期稳定,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耕地地力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率在3.9%~6.0%;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1~3.1 g/kg;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中磷、钾养分含量,尤其是钾素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2.3~3.9 mg/kg。同时提出了秸秆还田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分别增产12.4%和17.9%。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处理有机质分别提高了1.2 g/kg和2.1 g/kg,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6.5 mg/kg和24.7 m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连续3年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上海市郊区奉贤、金山和崇明3个区典型地块中,连续3年对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进行监测,检测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容重、有机质、p H值和CEC值。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有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37%,速效钾平均提高了4.55%,全氮平均提高了3.59%,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值降低了5.79%。土壤固碳(C)量为2 062.06 kg/hm~2,秸秆还田后增加的土壤固定N量103.10 kg/hm~2,N肥减施量为5.16 kg/hm~2。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加4.5%,对作物增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全量还田使小麦产量增加了10.1%-18.6%,使水稻产量增加3.7%-11.3%,提高了结实率,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2)秸秆全量还田1a后,有机质含量增加0.9-1.8g/kg,速效钾含量增加2.5-6.7mg/kg,速效磷含量增加0.2-0.3mg/kg,容重降低0.08-0.12g/cm3。  相似文献   

8.
麦秸秆全量还田是解决焚烧麦秆的有效途径。2009—2011年在同一田块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当季表现不增产,但后茬小麦平均增产199 kg/hm2左右,土壤容重略有降低,土壤有机质提高0.3 g/kg左右,土壤速效钾提高3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9.
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实际效果,2 0 1 3年研究了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菌剂在前期能有效加快秸秆腐熟;麦草全量还田时无论是否施用腐熟剂,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施用腐熟剂对还田效果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能增加水稻产量及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肥料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底施缓释肥+尿素能进一步加快秸秆腐熟与分解,快速释放养分,土壤有机质增加1.1 g/kg,速效氮增加17 mg/kg,速效磷增加4.9 mg/kg,速效钾增加4 mg/kg。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需求,植株综合性状增强,增产幅度大,生产成本低,可在全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稻草持续还田腐熟定点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艳静 《农学学报》2017,7(8):35-38
笔者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开展了稻草持续还田腐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 年稻草还田腐熟,土壤有机质增加,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水稻产量增加。与无稻草还田相比,水稻增产590.67~774.00 kg/hm2,增长7.14%~9.36%;土壤容重降低0.02~0.03 g/cm3,降低1.53%~2.30%;土壤有机质增加0.64~1.34 g/kg,增长1.97%~4.13%;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方差分析,常规施肥加“谷霖”腐秆剂的稻草还田处理与常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处理之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之间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有效磷含量差异达极显著,其余各处理之间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草持续还田腐熟不仅能培肥地力,而且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玉米连作田土壤肥力的状况,以聊城市小麦、玉米连作田土壤样本为试材,测定土壤中的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pH,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内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均值分别为37.75 mg/kg、23.34 mg/kg、198.34 mg/kg、10.50 g/kg、8.22。检测数据表明:调研区域内土壤氮磷钾养分较为丰富,有机质缺乏,土壤为碱性。因此,建议聊城市小麦、玉米连作田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来改变施肥方式,应该控制化学肥料的投入量、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设施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于2013、2014年8~10月对河北省廊坊市农田土壤进行初步调查,共选择该市23个农田样点,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的常规方法,通过分析p 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指标进而评价该市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廊坊市农田土壤为弱碱性(8.33),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64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0.99 g/kg,碳氮比均值为16.79,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88.47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9.37 mg/kg。从种植的植物来看,各种蔬菜的农田土壤养分均低于玉米农田。从区域分布特征看,廊坊西部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各项含量均略高于总体平均值,且差值较小,而北部与东部地区的各项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麦轮作条件下连续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菌剂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实验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典型地区扬州市宝应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稻麦秸秆连续5年全量还田以及还田配施快腐菌剂对耕地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有利于提升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2)秸秆还田同时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3)水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性质,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梯度堆肥添加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农35作为供试大豆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堆肥添加量1.5、3.0、6.0 kg/m~2,以不添加堆肥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堆肥添加量对土壤含水量、p H、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及梯度堆肥添加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TN、TP、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大豆产量。其中,1.5和3.0 kg/m~2的堆肥投入量对有机质、TN、TP、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的提升,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堆肥投入量为6.0 kg/m~2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松嫩平原大豆生产中推荐堆肥添加量为6.0 kg/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贵德县耕层土壤养分状况。[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析贵德县499个耕层土壤8项农化指标。[结果]贵德县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19.71 g/kg,全氮1.54 g/kg,全磷1.70 g/kg,碱解氮111 mg/kg,有效磷41 mg/kg,速效钾249 mg/kg,缓效钾1 029 mg/kg,pH 7.97。碱解氮、速效钾、缓效钾总体含量水平高;有效磷、有机质含量与丰缺指标比较,结果为中等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耕地地力评价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VT腐熟剂对秸秆腐解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土壤分析方法,探讨了VT秸秆腐熟剂对怀集县秸秆腐解速度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其更好地增加土壤肥力.结果表明,施用VT腐熟剂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酸碱缓冲作用,加快秸秆腐解速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VT腐熟剂后,水稻秸秆的腐解程度在腐熟前期明显优于常规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有效磷含量明显下降,速效钾含量和缓效钾含量比对照明显上升,全磷含量和对照有显著差异,全钾含量比对照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量对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0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玉轮作体系中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及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50%、100%和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容重降幅为1.41%~9.1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2~0.04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40.00~120.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均能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7.57%~13.16%、16.29%~26.06%。[结论]秸秆还田量达到150%时,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方面出现转折,建议不超过100%秸秆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19.
农作制度对设施草莓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期种植设施草莓土壤化学性状的特点及其与农作制度的关系,在浙江省范围内采集草莓-水稻与草莓-蔬菜2种种植制度下的代表性设施草莓土壤,比较分析了2种种植制度下设施草莓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p H值、电导率等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浙江省设施草莓土壤盐分积累不明显,电导率较低,但土壤酸化显著;土壤有机质以中低等水平为主,平均为23.9 g/kg;全氮处于中高水平,平均为1.5 g/kg;土壤有效磷积累显著,平均高达142.1 mg/kg;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122.9 mg/kg;交换性钙处于较高水平,平均为1235.5 mg/kg;交换性镁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为72.0 mg/kg。草莓-水稻与草莓-蔬菜2种种植制度下设施草莓土壤化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后者低106.5μS/m、3.4 g/kg、0.6 g/kg、128.7 mg/kg和137.0 mg/kg;但土壤p H前者比后者高0.1个单位。研究认为,草莓-水稻种植制度下有利于缓解设施草莓土壤因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减免氮、磷等养分的过度积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乡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乡市、辉县市、原阳县等7县(市)2006~2008年测土施肥项目化验的10 683个土壤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土壤各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6.08 g/kg、全氮1.02 g/kg、有效磷16.26 mg/kg,分别较1987年增加62.16%、50.00%和190.36%,速效钾与1987年基本持平,充分显示新乡市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施肥方针的正确性。针对全市土壤养分现状,提出了还田、稳氮、控磷、增钾的施肥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