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入侵B型与Q型烟粉虱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制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近年来入侵我国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生物型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B型烟粉虱可为害寄主植物超过500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和大田作物,这些作物也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在云南、浙江、北京等地区已有Q型烟粉虱存在的报道,其在浙江省曾大量发生危害。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很难根据形态特征来区分,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叶片背面,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诱发病害发生。烟粉虱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结论]应重视B型和Q型烟粉虱的传播与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B型烟粉虱常与温室白粉虱混合发生,两者很难区分,为加强对B型烟粉虱的监测与控制,防止B型烟粉虱在阿克苏地区的扩散与蔓延,保障全区番茄生产的安全,本文将B型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从形态特征上进行区分,并提出相应检测与防控措施. 一、烟粉虱危害及形态特征 1.寄主及危害特点 烟粉虱分为Q型烟粉虱和B型烟粉虱,俗称小白蛾,原产于北非、中东地区,是热带、亚热带保护地及大田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种类有600余种,除危害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外,还可危害观赏植物及杂草.在新疆,由于特殊气候条件,该虫主要发生在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芹菜、小油菜等蔬菜的棚室中.  相似文献   

3.
B型烟粉虱危害对烟草叶片光系统I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亮  谭伟  薛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8-3995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II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虫体叶和系统叶光系统II(PSII)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上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处理烟草植株的局部叶和系统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受到较大的伤害。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均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严重破坏。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系统叶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增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的虫体叶中ABC/RC没有变化,DIo/RC增加,TRo/RC 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均明显降低(P<0.05),而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1-qP)却明显升高,分别较各自对照升高了69.83%和142.58%(P<0.05)。【结论】B型烟粉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草叶片的光系统Ⅱ(PSII),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关闭以及对PSII电子传递的抑制,电子传递中受抑制的位点包括放氧复合体和QA到QB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B型烟粉虱危害影响了烟草叶片光系统的能量流动,且烟粉虱对烟草叶片PSII的影响具有系统传导性。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是一种由许多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利用mtDNA COI基因作标记对上海地区的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所测上海10个代表性地区中,闵行区只检测到B型烟粉虱,嘉定、青浦和徐汇区只检测到Q型烟粉虱,其余各地区B型和Q型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共存.所测上海地区共45个种群中,有31个种群为Q型,占所测种群的68.9%,14个种群为R型,占31.1%.而且,大棚采集种群多为Q型(Q型占87.0%).结果说明Q型烟粉虱已在上海地区广泛存在、大量发生,并有取代R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烟粉虱主要危害类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B型烟粉虱若虫龄期和虫数与西葫芦银叶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B型烟粉虱虫龄、虫数和不同西葫芦品种对西葫芦银叶表达影响的研究表明:2头以上的2龄若虫刺吸危害,西葫芦就可以出现银叶症状.在进行试验的6个西葫芦品种中,金玉对B型烟粉虱的危害表现出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烟粉虱Q型和B型在国内外许多地区混合发生并造成危害,2种生物型的快速鉴定对于烟粉虱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2005—2009年山东各地采集的烟粉虱样品(139头Q型烟粉虱、239头B型烟粉虱)微卫星位点BEbi23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Q型烟粉虱只扩增到约400bp的片段(占98.6%),而多数B型烟粉虱扩增到的片段约200bp(占97.9%)。鉴于绝大多数Q型和B型烟粉虱分别只存在约400bp和约200bp产物片段,该方法可用于B型、Q型烟粉虱大量样品生物型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7.
武汉地区烟粉虱的危害及其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评价武汉地区主要作物上烟粉虱的危害状况与发生程度,并采用mtDNA COI 基因测序方法鉴定了烟粉虱的生物型组成.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烟粉虱主要危害葫芦科、豆科、茄科、十字花科等9科34种(变种)作物,其中以长茄、棉花、番茄、烟草、四季豆以及菜豆上的虫口密度较大,作物受害较重;同源性分析发现,在武汉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以入侵型Q型的比例最大(86.1%),入侵型B型的比例次之(11.1%),本地种群ZHJ1型最小(2.8%).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的防御反应和空间效应,探讨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B型烟粉虱与斜纹夜蛾种间竞争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室内采用饲喂寄主叶片的方法,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诱导的烟草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烟草植株内相关防御酶的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处理烟草植株的不同叶位对其影响不同。与取食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其影响顺序为虫体叶>中间叶>系统白脉叶,各处理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而处理植株的心叶与对照叶片相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危害的烟草植株叶片与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虫体叶、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心叶差异不显著。【结论】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存在空间系统传导性。B型烟粉虱取食的烟草植株内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提高,它们与对斜纹夜蛾的不利影响有关。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对后取食斜纹夜蛾的防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瓜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生物型(中东-小亚细亚1种)和Q生物型(地中海种)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的滥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危害到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利用植物抗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论文旨在探讨黄瓜植株被B型、Q型烟粉虱取食后营养和防御相关酶系的反应差异,阐明黄瓜植株应对烟粉虱取食防御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室长期培养的B型、Q型烟粉虱和黄瓜博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黄瓜植株4片真叶期分别接B型、Q型烟粉虱成虫200头,同时分别以不接虫的黄瓜植株为对照,在烟粉虱持续取食1、3、5、7、9 d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酚含量、防御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B型烟粉虱取食3 d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Q型烟粉虱取食1 d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植株显著下降。黄瓜叶片中多酚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取食后均升高,但对Q型烟粉虱取食更敏感,即活性更高。B型烟粉虱取食后引起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下降;而Q型烟粉虱取食后则引起SOD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下降。【结论】烟粉虱B型和Q型取食诱导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或保护酶活性发生不同变化。B型、Q型烟粉虱取食均能诱导黄瓜植株防御物质多酚的合成,导致叶片内多酚含量升高;但二者对黄瓜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活性诱导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诱导黄瓜营养物质增加,Q型取食导致营养物质下降,而黄瓜防御物质在Q型烟粉虱取食后活性更强。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在寄主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在制定防治策略上,应该因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或不同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我国花卉、蔬菜、烟草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之一,近年来给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在我国广泛危害作物的烟粉虱生物型较多,主要有B型、Q型2种。该文从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对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连续2年检测扬州地区烟粉虱生物型,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以期为扬州地区烟粉虱的防治提供依据。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 axidase I,简称COI)分子标记检测扬州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采用定时定点的方法调查烟粉虱的危害程度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扬州地区发生的烟粉虱均为Q型;烟粉虱从6月初到11月初在主要蔬菜上的危害等级一直保持在4级,在其他时间的危害程度不高。2014年扬州地区大棚蔬菜上的烟粉虱始见于4月上旬,消亡期为12月下旬,在7月下旬有1个危害高峰;2015年烟粉虱始见期为4月中下旬,到11月底仍有烟粉虱危害,其间有2个危害高峰,分别在5月底至6月初和7月底至8月中旬。2014年扬州地区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虫口密度高于2015年,其发生的虫口密度在不同年份之间有波动,而且在不同的月份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是全世界分布的农业重大害虫,是一个由至少24个存在交配行为隔离的生物型组成的种的复合。研究不同体积分数酒精对烟粉虱麻醉效应的基础上,比较了触角切除与否对B生物型烟粉虱雄成虫对同型异型烟粉虱雌成虫择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苏醒时间与对烟粉虱的伤害程度2个因素,25%乙醇是麻醉烟粉虱以满足其触角切除时间需要的最佳体积分数。在10 min配偶选择过程中,触角正常的B型烟粉虱雄成虫对B型雌成虫的平均择偶滞留时间为117.3 s,远远长于对Q和Cv型烟粉虱雌成虫的选择时间(43.1 s和39.8 s),其进入B型烟粉虱雌成虫所在区域的平均次数(1.79次)也明显多于进入Q和Cv型所在区域的次数(0.47次,0.89次);而当触角切除后,B型烟粉虱雄成虫对B、Q和Cv型烟粉虱雌成虫择偶滞留时间分别为116.2,110.7,110.1 s,进入相应处理区的次数分别为0.59、0.61和0.56次,三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表明触角正常的B生物型烟粉虱雄成虫择偶时显著倾向于选择同型雌成虫,而触角切除后的B生物型烟粉虱雄成虫对同型和异型雌成虫的选择无明显差异,因此推断触角对烟粉虱的择偶行为及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Q型烟粉虱发生危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在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广泛分布,是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烟粉虱是一个正处于快速进化过程的复合种.截至目前,已被命名的烟粉虱生物型至少有26个.其中B型烟粉虱因其危害严重、寄主谱广、产卵量大、吸食汁液多、传播植物病毒病种类多、抗药性强、在全球扩张蔓延趋势快而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生物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在B型烟粉虱寄主谱扩张及与温室粉虱的竞争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番茄饲养的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转移取食嗜好(棉花、甘蓝)或非嗜好(玉米)寄主植物后,其体内海藻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和响应。【结果】改变寄主会使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海藻糖含量降低,其中棉花的作用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3%和25%;将植物种类转换为B型烟粉虱嗜好、温室粉虱亦可利用的寄主棉花或B型烟粉虱嗜好而温室粉虱非嗜好的寄主甘蓝,两种粉虱海藻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而在两种粉虱非嗜好寄主玉米上B型烟粉虱(112.6%)较温室粉虱(60.8%)的恢复能力强、稳定性能好。尽管改变寄主对两种粉虱海藻糖酶比活力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海藻糖酶比活力变化趋势的影响却明显不同;转换不同种类的寄主B型烟粉虱海藻糖酶比活力的动态趋势基本一致,而温室粉虱却不尽相同;在非嗜好寄主玉米上两种粉虱海藻糖酶比活力的变化动态虽相仿,但B型烟粉虱的恢复能力较温室粉虱强。【结论】海藻糖酶在B型烟粉虱寄主谱扩张及与温室粉虱的竞争适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B型和Q型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烟粉虱复合种中2种入侵性较强的生物型烟粉虱B型和Q型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入侵机制并对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以温室白粉虱以及浙江非B/Q型为对照种群,对世界各地16个烟粉虱B型种群和4个烟粉虱Q型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Q型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及多态性位点百分比等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烟粉虱B型的相应指数。聚类分析结果提示,ISSR标记能够区分烟粉虱不同生物型,但可能不适用于生物型之间的系统发育分析。【结论】烟粉虱B型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Q型种群。  相似文献   

16.
中国3种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种群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研究了中国3种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种群分化.烟粉虱种群分别采自北京、扬州和广州的不同寄主上,烟粉虱生物型包括B型、本地型(NaC)和一种新的生物型(Cv型).对3种生物型烟粉虱的RAPD-PCR结果进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中国本地型和Cv型的种群关系比较近缘,二者与B型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3个烟粉虱生物型的种群分化属于种内分化,据此推测Cv型烟粉虱可能起源于中国或其临近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类害虫种类、分布,为桑园粉虱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提高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粉虱发生季节,采集云南蒙自市草坝镇桑园及周边的桑树、薄荷、丝瓜、辣椒、黄瓜、青菜、假柿木姜子等7种寄主植物上危害的粉虱样本,分别提取其基因组,利用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标记,截取其代表序列679bp片段与国内外代表性粉虱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危害不同寄主植物的粉虱种类.[结果]辣椒(LJ)、薄荷(BH)、丝瓜(SG)、青菜(QC)为寄主的粉虱种群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小于0.003,同源性大于97%,聚为同一发育分支;黄瓜(HG)、假柿木姜子(JSM)为寄主的粉虱出现种群分化:JSM1、HG2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为0.002,同源性为98%,并聚为同一分支,JSM2、HG1与温室白粉虱同源性为100%,并聚为同一分支;桑粉虱与各比对粉虱的遗传距离在0.234~1.372,桑粉虱作为独立分支存在.[结论]桑粉虱只危害桑树;桑园周边的辣椒、薄荷、丝瓜、青菜植株上粉虱种群皆为烟粉虱B型,而黄瓜、假柿木姜子植株上的粉虱为烟粉虱B型与温室白粉虱,两者混合危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活力测定法分析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苘麻、番茄、茄子和黄瓜4种寄主植物中,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是取食番茄的2.64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SOD活力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是取食苘麻的3.13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的POD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4种寄主上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活力以取食茄子的最高,其次为苘麻、番茄,最低为黄瓜;取食黄瓜的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苘麻与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GSTs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发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作标记,对采自2006年辽宁省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生物型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烟粉虱种群所有个体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与苏丹、摩洛哥Q型烟粉虱的相应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该种群均为Q型烟粉虱.2007年,对发现Q型烟粉虱的该地区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烟粉虱种群.但鉴于Q型烟粉虱的危害性及其入侵性,有必要对该地区烟粉虱继续进行系统调查,防止Q型烟粉虱在该地区的定殖、扩散以及危害.  相似文献   

20.
室内研究了温度为18℃,25℃,32℃条件下B型烟粉虱成虫在一品红上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一品红上的B型烟粉虱成虫主要群集在叶背,在叶层上的分布总体呈现数量下层>中层>上层,而且B型烟粉虱成虫发生数量与叶位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发生数量主要集中在倒3叶至倒12叶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B型烟粉虱成虫发生量逐渐向下部叶转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本研究结果为花卉上B型烟粉虱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