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国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将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分为试验研究阶段、试验示范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总结了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现状、工作成效以及基本经验;介绍了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组成和主要工程模式。同时将农村雨水集蓄建设重点分为黄土高原沟壑区、青海干旱区、川陕山丘盆地区、云贵高原区、岩溶山区、华北北部干旱山区和中部山丘区,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饮水工程是广大村民安全用水的重要保障。经过长期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旱季水源短缺和已建工程运行维护难度大。通过对云南山区禄丰县的实地调查,在总结山区饮水工程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旱季水源短缺地区"混合供水"和海拔高差较大地区"分级供水"的供水系统设计模式,为山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水口一般布置在河流上游源头地区,水源多数采用浅层地表水,取水方式为自流引水。乐都县蒲台乡新庄湾等九村农村饮水工程是湟水中下游南岸山区较大的一处农村饮水工程,在青海东部有一定代表性。该项目供水范围广、人口多,存在多源取水的问题。水量能否满足供水要求,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依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施行)SL/Z322-2005》中有关要求,对项目区取水水源进行了论证。同时也为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其他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分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原山区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提出诸多技术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山高坡陡、水低人高、输水距离长、工程投资大等众多制约因素.通过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高原山区饮水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的要点和难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拟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用水对象及其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用水对象全年需水量的分析,采用长系列计算方法,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规划集流面与需水设施容积组合条件下可调控利用水量及其供需平衡的调节计算,分析确定了不同降水量地区满足安全饮水的规划集流面面积以及与之配套的蓄水设施容积组合,提出了雨水利用条件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施最佳匹配模式。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东部人工汇集雨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青海省东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发展人工汇集雨水系统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着重调查研究人工汇集雨水系统的组成、结构、尺寸、建筑材料的使用及部分技术指标的确定。指出利用天然雨水资源,实施人工汇集雨水工程是调整旱区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人畜饮水和进行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气候极度干旱条件下喀斯特峡谷地区农村饮用安全问题,以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旱情景下水资源利用方式及其供需平衡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一般干旱持续时间为4个月,水窖(池)雨季存储表层泉点水量约1.29万m3,靠此能满足人畜饮水(1.11万m3)需求;但气候极端干旱持续时间超过8个月,降雨减少,地表水水量衰减快,可蓄存水量为一般干旱年份的55%,仅能支撑到2月中旬,极度缺水时间约75d。为此,通过机井方式在附近区找到极度干旱情形下流量稳定的地下水,采取"集中引水,分散供水",市场化统一管理方式,保证了研究区3 850人极度干旱条件下饮水安全。其成本远低于分散的小微型蓄水工程投资总和,是考虑极度干旱情景下喀斯特山区解决饮水安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为例,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农村饮水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单一化的解决方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缺乏参与的决策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转变观念,实现由单一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向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转变;创新模式,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由粗放型的建设模式向集约型建设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一是根据构成雨水利用人畜饮水工程各系统设施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雨水利用人畜饮水工程的科学性评价方法;二是根据提出的评价方法,具体分析计算了甘肃省“121”雨水集流工程规划工程的各项评价指标,评价了工程规划的科学性。提出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据此对已建工程的科学性进行评价,而且对雨水利用人畜饮水工程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拦截和积蓄雨水是一项惠民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有效缓解缺水地区干旱问题的一项具体措施,中华慈善总会在我国西部山区开展的雨水积蓄工程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世界各国都在珍惜每一滴水、利用每一滴水,预防干旱,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喀斯特山区农村工程性缺水严重、农村分散供水微生物超标问题突出、饮用水水质消毒技术及装置缺乏等现状,研发了户用型饮水自动消毒装置,并进行了消毒运行参数及消毒效果研究。该装置以廉价的食盐为消毒剂的原料,将电解槽、消毒槽以及自动控制单元组合起来实现了消毒装置的小型化、模块化和自动化,采用消毒液一次制备、自动投加、多次消毒的运行方式,对山区农村常用的微生物超标的雨水和山泉水进行自动消毒。对消毒装置运行参数及消毒效果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运行参数选择盐水浓度为20 g/L,电解时间15~20 min,消毒时间为5~10 min,装置出水微生物指标完全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单位运行成本低至0.4元/m3。该装置可廉价优质地满足山区农村用户及时获取所需的安全饮水。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效果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评价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成效,阐述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效果后评价内涵,提出了包含工程实施过程、工程效益、工程建后运行管理情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等4方面共14个具体指标的农村饮水安全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AHP法、TOPSIS法和云模型3种方法对农村饮水安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效果良好;TOPSIS法和云模型在农村饮水安全效果后评价中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云模型在农村饮水安全效果后评价中区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规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加强对编制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需要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特点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介绍了规程编制过程,对规程的名称、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体设计、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经济评价等进行了重点分析说明,对规程的宣传贯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是根据蓄水池内的水位变化来实现加压水泵自动控制的一种装置。它适合于山区农村饮水工程中 ,低位蓄水池向高位蓄水池供水的系统及多级泵站之间的流量匹配。该装置无需人员操作水泵就可实现自动控制 ,因此能够节省许多管理费用。由于定点厂家生产的水位自动控制成套设备价格昂贵 (每台 5 5 0 0~ 110 0 0元 ) ,而且在山区饮水工程中安装不便 ,因此 ,根据山区饮水工程的特点 ,研制出适合山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廉 (每套总造价 85 0元 ,其中 :材料费 35 0元 ) ,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陈树云 《节水灌溉》2007,(8):117-11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把这次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好",因此,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是饮水安全项目的关键所在。武胜县水利局抗旱服务队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了"八统一"的农村饮水安全建管模式,为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发挥工程最大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水安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主题,其中,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高效运行直接关系着亿万人民的身心健康。结合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际,以新密市农村饮水安全为例,依据科学性、可行性、独立性、区域性等原则,选取生活饮水水质、社会经济状况、新密市农村饮水供水状况等13项指标作为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价值综合评判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新密市的农村饮水安全水价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适合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可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管理和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效果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及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从工程效果、工程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工程管理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负效应5个方面构建3层13个指标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效果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TOPSIS法、突变评价法,对湖南省各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效果进行综合后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效果良好,但应加大农村饮水安全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强化农村水源地保护与村镇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了饮水安全目标,提高了农村饮用水质量.针对农村饮水工程如何实行规范化管理,发挥好效益,本文根据秦安县农村饮水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吕振良 《南方农机》2022,(5):84-86,90
为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2020年农村饮水苦咸水项目投资对接会的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全面解决农村苦咸水问题,事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笔者以武山县为例,分析了武山县南部温泉山区农村苦咸水改造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温泉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