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于2011年7月对3种不同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桉树按照全株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观测,以期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以及中层。3种不同品(系)桉树上危害、形成虫瘿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尾巨桉(广林9号)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在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窿缘桉与尾赤桉(湛201)上主要在叶柄以及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同时,对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尾巨桉(广林9号)桉树进行系统调查,并计算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型。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尾巨桉(广林9号)的叶片以及枝条上均成聚集型分布,尾巨桉(广林9号)树干和侧枝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树龄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以4年生、6年生和8年生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刨削、砂削、铣削和钻削加工性能进行测试评价,旨在促进其木材高附加值利用。结果表明:3个树龄的木材砂削性能均表现为优,刨削性能均表现为良;6年生和8年生木材铣削性能为优,4年生为良;4年生木材钻削性能为优,6年生和8年生为良。随树龄增加,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刨削和铣削性能提高,砂削性能下降,钻削性能先下降再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影响,为林木合理施肥和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固氮菌N1、解钾菌40 K、解磷菌P13种菌株分别接种巨尾桉广林9组培苗。造林后,测定3.5年生林木的生长量和叶、枝、根、皮等采伐剩余物的数量以及N、P、K等养分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益生菌接种巨尾桉广林9号对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40 K菌株的效果最好,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长14.7%、23.9%和70.9%;采伐剩余物达到86 670 kg/hm2,比对照增加了85.1%;采伐剩余物总养分归还量达866.33 kg/hm2,比对照增加75.02%。【结论】接种40 K菌株对巨尾桉广林9号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尾巨桉高效再生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对尾巨桉再生的影响,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探讨MS、SDM和SPM 3种基本培养对尾巨桉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了2 mg/L PBU和0.05 mg/LIAA的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3%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1 mg/L 6-BA和0.05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诱芽率达91.8%,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增殖及伸长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卢开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4):133-135
[目的]探索尾巨桉DH_(32-26)组培快繁技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手段,以尾巨桉DH_(32-26)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AA 0.5mg/L,发芽率为92.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4 mg/L+NAA 0.2 mg/L,增殖个数为3.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IBA 0.2 mg/L+ABT 0.3 mg/L,生根率可达98.3%。[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尾巨桉初代诱导、增殖和生根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初步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福建省有关桉树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差异,选育抗病种系,2006年通过野外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测定,将收集的11个在福建主栽的桉树种系初步划分为抗病种系——巨尾桉9224、尾细桉M1;中抗种系——巨赤桉201-2、邓恩桉、柳桉、巨尾桉广9和尾巨桉Ug9;中感种系——本沁桉、尾巨桉3229;感病种系——巨桉3号、巨桉5号。  相似文献   

7.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红胜利’红掌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对‘红胜利’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柄是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适宜‘红胜利’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6-BA 1mg/L+2,4-D 0.2mg/L,诱导率达到77.8%;分化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6-BA 1.5mg/L+NAA 0.2mg/L+水解酪蛋白0.5g/L,分化率达到100%;增殖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KT 2mg/L+ NAA 0.2mg/L,增殖系数达到:4.27±0.35。壮苗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椰汁10%。壮苗后接入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NAA 0.2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9.
巨尾桉木屑配方对7种毛木耳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巨尾桉木屑配方对7种毛木耳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巨尾桉木屑栽培基质中,与对照菌株‘漳耳43-28’相比,新菌株43012和杂10菌丝长势好,污染率低,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可以在福建等地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速生桉幼苗氮素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种源王速生桉树幼苗对氮素的响应差异,为氮素高效利用的种源筛选标准提供依据。2009年在广西农科院试验大棚,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施氮与不施氮2种水平下5个不同种源速生桉树幼苗对氮的吸收利用效应。结果表明:标准施氮下,不同种源速生桉氮吸收量、吸收效率、氮素效率和氮响应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可作为标准施氮下速生桉种源氮素效率类型的划分依据,其中,氮素吸收总量和吸收效率是决定氮素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氮素效率类型划分尾赤桉为高氮高效型,广林4号和尾巨桉为高氮中效型,广林12号和广林9号为高氮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高氮低效型的种源均可为下一步的低氮高效型和双高型的速生桉选育种工作提供基础。速生桉植株干重、枝叶干重、根干重、氮吸收量、吸收效率、氮响应度和氮素效率均可作为氮高效种源的筛选指标,枝叶干重作为筛选指标有利于筛选工作的快速开展,为拓宽筛选方法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尾巨桉DH32-29最低位的萌芽条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继代重复培养(不少于5次),对比分析尾巨桉提纯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复壮苗与经过继代3年的未复壮苗相比,其继代周期缩短6d,增殖倍数提高1.09倍,生根率提高17.31%,移栽成活率提高20.19%,较未复壮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柳窿桉9号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柳窿桉9号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柳窿桉9号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在Ⅲ类地上,其速生性虽略比尾巨桉DH32—29差,但1a生年平均树高可达2.0m以上,2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5.0m和5.0cm以上,尤其在低海拔山地不受冻或轻微受冻的情况下,其速生性较为明显且树干通直、径粗,抗风性较强。但柳窿桉9号对低温极为敏感,其耐寒性与尾巨桉DH32-29相当,可耐-2℃左右的低温,适合在闽东南沿海海拔300m以下的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白掌品种‘维克’的茎尖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表面灭菌、茎尖诱导分化、侧芽增殖与生根培养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0.1%HgCl2表面灭菌8min为宜;适宜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BA1.5mg·L-1,萌发率高,达86%。侧芽增殖培养基选择MS+BA2.0+KT0.2+NAA0.3为佳,增殖系数为3.58。‘维克’无根苗生根培养基以2/3MS+IBA1.5+AC0.15%+蔗糖3%最适宜,生根率为95%,适宜移栽基质为泥炭土和珍珠岩比例为10∶1的混合基质。  相似文献   

14.
以嫩芽、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巨尾桉DH3229的组织培养及育苗技术。实验证明,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巨尾桉DH3229外植体的诱导、生根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诱导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2mg/L,其诱导出来的植株生长最快速,分枝最多,植株最高;最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1mg/L+6-BA 0.2mg/L,生根率达94%,主根粗壮,平均长3根根须。但是移植到基质为黄土的培养杯中育苗时,成活率最高的培养基是MS+NAA0.5mg/L+6-BA 0.2mg/L,成活率达9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尾叶桉资源开发及其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尾叶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浓度IBA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均有显著影响,诱导率为35.0%~95.0%。诱导尾叶桉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60 mg/L+2,4-D0.10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10 mg/L+TDZ2μmol/L,诱导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40 mg/L+NAA0.05 mg/L。尾叶桉再生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 MS+0.50 mg/LIBA。生根苗在自然环境中炼苗9 d后再移栽,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接种初期暗培养5 d再转入光照培养和添加50.00~100.00 mg/L Vc,均可有效防止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褐化,提高诱芽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桉树纯林与桉树和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对香豆酸、香草酸和水杨酸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与解吸特性,探讨3种酚酸在不同林分土壤中的累积特征,评价桉树纯林引入降香黄檀后对林分酚酸物质累积的影响.采集5年生巨尾桉广林9号纯林及其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地0~30 cm土层的土壤,采用添加外源酚酸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酚酸吸附与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尾巨桉3个无性系继代增殖培养技术,为尾巨桉苗木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巨桉3个无性系DH32-26、DH32-29、DH32-28为试验材料,筛选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凝固剂、暗培养天数和培养瓶,达到较高的继代增殖系数。[结果]3个无性系继代增殖培养时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DH32-26(6-BA 0.5 mg/L+NAA 0.2 mg/L);DH32-28(6-BA 0.4mg/L+NAA 0.2 mg/L);DH32-29(6-BA 0.3 mg/L+NAA0.2 mg/L);DH32-26的继代增殖系数在凝固剂为卡拉胶和琼脂的培养基中差异不大,DH32-28、DH32-29的继代增殖系数在以卡拉胶作为凝固剂的培养基中比在以琼脂作为凝固剂的培养基中有所提高,在生根培养过程中,以卡拉胶作为凝固剂的培养基远比用琼脂作为凝固剂的培养基诱导出根好;继代增殖初期DH32-26、DH32-28需用黑布进行全暗遮光5~10 d,而DH32-29不需全暗培养;用广口瓶继代增殖培养DH32-29可降低苗木生产成本,但DH32-26、DH32-28不适合用广口瓶进行继代增殖培养。[结论]要提高无性系继代增殖系数,需要选取最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凝固剂、暗培养天数和培养瓶。  相似文献   

18.
3种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百合组培快繁体系,以东方百合‘索邦’、野生淡黄花百合及新铁炮百合‘雷山3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不同外植体诱导分化、组培苗继代增殖和鳞茎增大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MS+0.01 mg/L NAA+60 g/L蔗糖;适宜‘索邦’、‘雷山3号’鳞片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2.0 mg/L 6–BA+0.3 mg/L NAA和MS+0.5 mg/L 6–BA+0.2 mg/L NAA;适宜这3种百合组培苗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适宜‘索邦’无菌苗鳞茎增大的培养基为3MS+0.5 g/L AC+3.0 mg/L PP333+80 g/L蔗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酸铝处理下4个不同耐铝型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G9)、巨尾桉12号(G12)、韦赤桉3号(G3)、尾叶桉4号(G4)]叶片内源激素中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揭示速生桉对铝毒害的响应机制及选育耐铝型速生桉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砂土培育法对桉树幼苗进行酸铝处理4个月后,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幼苗叶片中ABA、IAA、GA3、ZR 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利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各无性系的抗逆能力进行排序.[结果]酸铝处理对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幼苗ABA产生积累作用,对IAA、GA3和ZR等产生抑制作用,且pH值越低、铝处理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以120 mg/L Al3++pH 3.0的处理效果最显著;幼苗叶片的ABA/IAA、ABA/GA3、ABA/ZR 3个平衡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通过内源激素平衡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的平衡指标增加幅度分别是耐铝性最强的巨尾桉9号的9.2、7.3、8.3倍.[结论]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间的协调能力与耐酸铝抗性成正比关系.巨尾桉9号对酸铝逆境处理的适应性最好,其ABA含量最低,IAA、GA3、ZR含量最高,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小,受到的抑制作用影响最小,而耐铝性最弱的尾叶桉4号内源激素对酸铝处理的敏感性较强,受到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酸铝处理下4个不同耐铝型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G9)、巨尾桉12号(G12)、韦赤桉3号(G3)、尾叶桉4号(G4)]叶片内源激素中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揭示速生桉对铝毒害的响应机制及选育耐铝型速生桉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砂土培育法对桉树幼苗进行酸铝处理4个月后,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幼苗叶片中ABA、IAA、GA3、ZR 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利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各无性系的抗逆能力进行排序.[结果]酸铝处理对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幼苗ABA产生积累作用,对IAA、GA3和ZR等产生抑制作用,且pH值越低、铝处理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以120 mg/L Al3++pH 3.0的处理效果最显著;幼苗叶片的ABA/IAA、ABA/GA3、ABA/ZR 3个平衡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通过内源激素平衡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的平衡指标增加幅度分别是耐铝性最强的巨尾桉9号的9.2、7.3、8.3倍.[结论]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间的协调能力与耐酸铝抗性成正比关系.巨尾桉9号对酸铝逆境处理的适应性最好,其ABA含量最低,IAA、GA3、ZR含量最高,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小,受到的抑制作用影响最小,而耐铝性最弱的尾叶桉4号内源激素对酸铝处理的敏感性较强,受到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