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陇东盆地地下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同位素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究地下水同位素对于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预测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陇东盆地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盆地地下水同位素分布特征,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及运移过程.结果发现:陇东盆地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循环具有浅层循环与深层循环两种模式.浅层地下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可更新能力较强,地貌对地下水径流控制作用明显.深层地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水交替径流缓慢,可更新能力弱,地下水径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从向斜两翼向核部汇集在盆地中部排泄于河流基准排泄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干旱气候条件下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天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特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与水化学特征Piper三线图表明:研究区存在4种类型地下水,白垩系深层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相对高于其他类型水.地下水氚同位素结合水化学特征较好地区分了水源点的水文地质属性.氢氧同位素表明,该区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第四系浅层水受到强烈的蒸发作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漂移,并影响"混合水"的同位素组成.最后分析了地下水主要离子的来源,以及地下水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溶滤、沉积和蒸发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开启型自流水盆地。白垩系是其中含水最丰富的岩体,约有7.57亿m3/a天然水资源。这些资源以白垩系下部的宜君洛河含水岩组为主要载体,供水条件也最优越。大气降水是白垩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以盆地内部四条分水岭为高势能区,以五个河系为主要排水通道,向四周排泄。白垩系地下水主要蕴藏在盆地北部,并以淡水占优势;南部则以微咸──半咸水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开启型自流水盆地。白垩系是其中含水最丰富的岩体,约有7.57亿m^3/a天然水资源。这些资源以白垩系下部的宜君洛河含水岩组为主要载体,供水条件也最优越。大气降水是白垩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以盆地内部四条分水岭为高势能区,以五个河系为主要排水通道,向四周排泄。白垩系地下水主要蕴藏在盆地北部,并以淡水占优势;南部则以微咸--半咸水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5.
哈密盆地是我国西北典型的干旱内陆盆地,具有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为了阐明哈密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演化规律,采用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D和18O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地下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呈现出显著的分带性,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Na型逐渐过渡为Cl-Na型,TDS含量由每升数百毫克增加到每升数百克,表现出显著的蒸发浓缩现象;哈密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岩石风化、溶滤和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和演化起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旱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陆地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程.主要依赖山区河流出山口径流维系生存和发展的中国干旱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完全不同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青藏高寒区.研究表明:中国干旱区山地地下水以降水(雪冰融水)入渗补给为主,且最终转变为地表水补给河流,并参与平原盆地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而盆地平原浅...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内蒙古东乌旗地区为例,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同位素D,18O和3H以及铀、氡元素含量,研究干旱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成因、年龄和放射性环境问题。结果表明:①东乌旗地区地下水类型有HCO3-Na型,主要为氧化环境的潜水;SO4.Cl.HCO3-Na、SO4.Cl-Na型,主要为氧化-还原环境混合成因承压水;Cl-Na,Cl.SO4-Na型,为还原环境水化学特征;②同位素D,18O组成特征表明,地下水来自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又表现出不同于大气降水中D,18O的差异性;③放射性同位素3H显示裂隙水、层间承压水可能主要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潜水主要是近期降水结果;④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危害,作为饮用水水源的砂岩含水层水,应加强对生活水源铀、氡含量检测;⑤地下水中的氡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8.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地下水深埋等原因,使这一带11个县区65.56×104人口长期饮用“苦咸水”,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陇东红色革命老区缺水问题刻不容缓。文中根据已有勘查研究成果,深入总结分析了分布于黄土高原下部白垩系碎屑岩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划分为泾川-罗汉洞组、环河组和宜君-洛河组3大含水岩组;不同地带各含水岩组埋藏深度、富水性、水化学特征在垂向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下部宜君-洛河含水岩组分布广泛,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较好,是未来解决缺水区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区地处民和-兰州坳陷盆地东端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水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文中基于兰州城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基本特征,评价了地热水的结垢趋势与腐蚀性,以地球化学温标法估算了地热水热储温度,分析了地热水的同位素特征,探讨了水化学成因。兰州城区地热水的温度为37-74℃,矿化度3.89-45.93g/L,属于中低温高矿化度水热资源,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Cl-Na·Ca型为主,且富含锶、偏硅酸等特殊组分。地热水来源于兰州市城区西南一带的早白垩系砂岩、砾岩等出露区的大气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环河组地下水水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主要研究目的。在了解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应用Phreeqc软件对其进行了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地下水的演化过程、形成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南区环河组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得出结论为:在水流模拟路径上主要发生了石膏、岩盐、斜长石、钾云母或钾长石的溶解反应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地下水的TDS不断增大;其间,受总排泄带位置及东西两侧径流的影响,使水化学演化方向、径流方向产生朝向总排泄带的"向心"偏转,因此,环河组大体上以马莲河入泾河汇入口附近为中心,形成半个向心椭圆状的地下水流动系统。该结论对盆地南区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划分、边界界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内蒙古伊克昭盟窟野河流域2002和2006年的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对比分析2002~2006年窟野河流域中的高皂依小流域,奎洞小流域(非沙区水土保持治理区)以及泊尔洞小流域,圪丑沟小流域(沙区水土保持治理区)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二者5年的土地利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从土地利用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前者主要表现为低覆盖度草地显著减少,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后者主要表现为沙地的大幅度下降,中覆盖度草地增加,高覆盖度草地及有林地面积增加。2)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速度来看:前者以中覆盖度草地及耕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最小,高覆盖度草地和疏林地变化速度最大;后者以沙地变化速度最快,呈急剧下降态势,中覆盖度草地增加速率较其它类型快。3)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来看:前者以中、低覆盖度草地转化为有林地,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主。后者以沙地向低覆盖度草地、疏林地和中覆盖度草地转化为主。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表明在该区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汾渭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汾渭盆地全新世土壤的野外考察以及磁化率和高分辨率CaCO3 的分析 ,揭示了该区域土壤成壤过程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表明 ,汾渭盆地全新世的S0 地层形成于全球性的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约从 85 0 0aBP土壤开始发育 ,形成较厚的S0 层。约从 310 0aBP起始 ,气候发生变化 ,干旱和沙尘堆积形成了黄土L0 层和现代表土层。土壤剖面磁化率与CaCO3 指标反映 ,由于地带性因素存在 ,全新世汾河盆地古土壤S0 的成壤强度远远低于渭河盆地。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两地气候和环境的差异扩大 ,而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期间和全新世其它主要阶段 ,两地气候和环境的差异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13.
兰州秦王川盆地生存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兰州秦王川盆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基础、环境稳定程度、区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其生存能力 ,籍此推测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性。总体上 ,该地区的资源贫瘠 ,且限制性强 ,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 ,区域环境稳定性差 ,对人类活动的反映敏感 ,易受破坏 ,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但相对于周边地区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结构及其栖息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沙质漠鼠类群落结构的两次对比分析,力求探讨其群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鼠类群落结构是动态变化,的优势种的更替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变化是随着微生境,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有规律的变化,我们根据鼠群的种类组成及其结构状况,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鼠类危害区,为防鼠灭鼠工作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地区是我国 2 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重点地区 ,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建设地区。区域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但远不能满足和保障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并实现适度“超前”发展 ,进一步提高各类运输方式的等级和质量 ,特别是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NCEP/NCAR地表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相关系数和不规则区域网格化方法,研究了近60a来黄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整个黄河流域均为升温趋势,北部升温幅度高于南部;降水量正趋势主要位于黄河源区,中、下游地区为负趋势;地表径流变化在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和河套北部(阴山南麓)呈现为增加趋势,其余广大的地区呈现为减少趋势;从不同年代的地表径流来看,不论是黄河源区还是广大的中、下游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径流量均是最高的,而二十一世纪10年代径流量是最低的;从整个流域来看,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黄河源区以外的流域内,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好于气温,而在黄河源区则相反,不同区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盆地孔隙水与周边岩溶水、砂岩裂隙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本文应用示踪元素均衡分析的方法对盆地地下水系统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区以北地区主要接受岩溶水补给,其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以上。盆地东侧大部分地区以裂隙水补给为主,其中文水东南至平遥一带裂隙水补给量最高,占总给量的60%以上;应用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盆地孔隙水的起源与更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含水层埋藏深度在50m以内的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更新周期在60年以下,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50—200m之间的为混合水,是深层古水与浅层现代水混合形成,与现代水交换比例在40%以上,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200m以下的,为深层古水,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河。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把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分为五个阶段,分述了各阶段的特点。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得到四点启示。最后根据黑河流域演化特点与所得启示提出了黑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点建议:建立环境经济综合账户,进行生态经济综合研究;建立流域生态经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共和盆地天然草地产量的气候因子近47 a来的趋势性、阶段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然草地产量的气候因子中,4~9月的平均气温和积温增加趋势显著;4~9月的积温、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显著的阶段性;4~9月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上年度秋季降水量都有显著的振荡周期,总日照时数有2~6a的振荡周期,上年度秋季降水量有1~2 a、5~6 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0.
疏勒河流域玉门-瓜州盆地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技术,研究疏勒河流域玉门-瓜州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地下水化学类型从无明显特征逐渐向SO2-4-Na+型水演化。岩盐、芒硝、石膏的溶解对Ca+、Na+、SO2-4及Cl-的影响较大,同时决定着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反向阳离子交换对Ca2+、Mg2+的浓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芒硝与岩盐溶解的Na+促进了地下水与含水层介质的离子交换,随着交换到水中的Ca2+、Mg2+离子浓度增加,碳酸盐沉淀,HCO-3减少。另外,河水和反硝化作用也对地下水的SO2-4、NO-3和K+的含量有影响。该研究可为采用水化学研究地下水资源属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