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探索橘小实蝇诱剂与诱捕器的最佳组合,发挥诱剂与诱捕器的最大诱捕潜能,2019年在灌阳县月柿果园中开展了不同诱剂和诱捕器组合对橘小实蝇诱捕数量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发现,瓶形诱捕器对雄虫诱捕效果好,雌虫占比仅为6.22%,桶形诱捕器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雌虫占比可达33.96%,但对雄虫(捕获量352头)不如瓶形诱捕器(捕获量467头);甲基丁香酚诱剂对雄虫诱捕数量大、专一性好,果实蝇饵剂和蛋白诱剂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果实蝇饵剂以雄虫为主(雌虫占比为5.25%),蛋白诱剂则以雌虫为主(雌虫占比88.29%);蛋白诱剂和甲基丁香酚2种诱剂混用,在桶形诱捕器中有叠加效果,在瓶形诱捕器中则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3.
诱蝇醚对柑桔小实蝇的防效显著.为了找到诱捕器最适宜的悬挂方位,笔者进行了诱捕器不同悬挂方位对柑桔小实蝇诱获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柑桔的种植行向为东西方向时,在1月至3月和10月至12月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南面,在4月至9月诱捕器悬挂于树冠北面.当柑桔的种植行向为南北方向时,在1月至3月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东面,在4月至12月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西面. 相似文献
4.
食诱剂与不同诱捕器结合使用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田间诱捕效果的影响,2018年7月-9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和原阳县的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田,利用蛾类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比较了块状食诱剂对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分别与2种诱捕器结合,在4种作物田对棉铃虫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诱捕作用;蛾类诱捕器诱集到的棉铃虫成虫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1.2~6.5倍。因此,蛾类诱捕器与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结合使用可以更有效诱捕田间棉铃虫成虫。 相似文献
5.
6.
对3个不同果园的柑桔小实蝇进行诱杀,结果发现,果园中密蔽荫凉处诱杀效果最好,年诱虫量是同园其他位置的1~4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 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 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 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 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 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 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 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 使用水盆式诱捕器, 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8.
9.
在陆地种植的番茄的结果期,使用船型粘胶诱捕器配合13种性引诱剂诱芯进行番茄潜叶蛾诱捕试验,筛选最佳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效果最佳诱芯。试验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约0.8~1.2 m处,诱蛾效果最好;配合船型诱捕器的13种不同诱芯对番茄潜叶蛾均有一定诱集效果;以TA20188C诱芯为对照,TA20207D1、TA20207D2两个诱芯综合诱集效果较佳,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126.00头、114.00头,诱捕器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2 167.00头、1 804.33头;TA2021885E和作为对照的TA20188C在试验中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87.33头、84.33头,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1 606.67头、1 593.67头。综合分析,在番茄结果期,在离地面约0.8~1.2 m处悬挂船型诱捕器配合TA20207D1、TA20207D2、TA2021885E、TA20188C 4种番茄潜叶蛾性诱芯在田间中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较好,建议在番茄潜叶蛾的监测和防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性诱芯诱捕器对冬暖式大棚中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诱集效果,在山东省济南市番茄大棚中通过分析不同诱捕器类型、性诱芯至粘虫板的距离、性诱芯和粘虫板与地面的夹角、诱捕器悬挂高度以及布设方位对诱集效果的影响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诱捕器对番茄潜叶蛾的诱集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性诱芯+黑色粘板组装的平板型诱捕器的诱集效果最佳,日均诱蛾量为 93头/诱捕器;诱集效果与性诱芯至粘虫板的距离呈负相关,将性诱芯直接放在粘虫板上时的日均诱蛾量最大,达72头/板;诱集效果与性诱芯和粘虫板与地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当垂直悬挂(夹角为90o)时诱集效果最佳,日均诱蛾量为68头/板;性诱芯诱蛾效果与悬挂高度呈负相关,放于地面(0 cm)处的诱集效果最佳,日均诱蛾量为381头/板;在东西向大棚中诱捕器的诱集效果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其中置于东端时日均诱蛾量最高,达362头/板;在南北向大棚中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亦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其中置于南端时日均诱蛾量最高,达311头/板。表明采用性诱芯+黑色粘板组装的平板型诱捕器在冬暖式大棚的东西两侧、靠南或北端近地面顺垄垂直悬挂,诱集和监测番茄潜叶蛾成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研究评价了不同类型的套袋对苦瓜上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实蝇对果长为3~4cm的苦瓜为害率最低,约为3%;套袋显著影响苦瓜的好瓜率,果长为3~4cm的苦瓜套袋后好瓜率显著高于果长为7~8cm苦瓜套袋后的好瓜率,且前者经高密度聚乙烯袋、无纺布袋和牛皮纸袋套袋后好瓜率均≥90%;套袋也显著影响苦瓜的发育和色泽,与未套袋的苦瓜相比,经塑料袋和无纺布套袋后苦瓜果长、横径和单瓜重显著增加,颜色之间并无差异。结合本研究,建议苦瓜套袋防治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适宜时期为苦瓜发育至果长3~4cm时,适合的果袋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和无纺布袋。 相似文献
14.
15.
16.
几种因素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测定,就不同来源诱芯、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类型诱捕器、诱芯不同储藏期等因素对信息素诱集斜纹夜蛾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蔬菜害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的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置放高度依据不同寄主田间生长高度,以1~1.5m效果较好;3种诱捕器诱集效果相当,诱集代次清晰、峰谷明显,均可作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配套的诱捕器;斜纹夜蛾橡皮塞诱芯置放冰箱贮藏1年或2年,诱蛾活性显著下降,诱蛾量下降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长期采用小型机具进行耕作,导致农田耕层变浅、犁底层向上移动,土壤蓄水能力下降。为了明确不同深松方法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生产能力,本研究通过3 a定位试验,以春季旋耕为对照(CK),研究了秋季全方位深松(BS)、秋季连年垄台深松(RS)、初夏连年垄沟中耕深松(FS)和秋夏年际交替间隔深松(AS)4种深松耕作方式的蓄水和增产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容重特征表述为:CK为上虚下实型、BS为均匀疏松型、RS为垄虚沟实型、FS为垄实沟虚型(相对RS)、AS为年际疏松交替型。BS、AS、FS和RS不同年份土壤平均贮水量较CK增幅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9~23.2 mm、10.9~17.2 mm、9.0~15.7 mm和6.0~8.2 mm,尽管AS的容重在年际间存在更替变化,但对年际间土壤平均贮水量影响较小。总体上BS和AS土壤贮水量高于CK和RS,提高10.9~23.2 mm,能够为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稳产提供保障。尤其相对于其他3种深松方式,AS处理3 a研究数据玉米持续保持着高生产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较CK产量提高17.22%~28.6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7~0.73 kg·m-3; 2013年较BS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其他两年分别提高1.00%~5.92%,0.06~0.20 kg·m-3;较FS产量提高5.59%~13.50%,2014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其他两年提高0.20~0.43 kg·m-3,因此AS是较为适宜的深松方式。 相似文献
19.
V. Stejskal 《Anzeiger für Sch?dlingskunde》1998,71(1):17-21
The efficacy and species specifity of two commercial sticky traps (Ekolex-V and Trappit-Lo Line) were compared in field tests
in a multistorey restaurant complex in CZ. Traps were tested under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ofblatta orientalis L. (BO) andBlattella germanica (L.) (BG). We found species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rapping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traps. There wa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visually estimated counts and actual catches of BG and BO in Trappit. The correlation in Ekolex catches was lower
(BG: r=0.86, BO: r=0.58). Nymph/adult ratio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density in both Trappit and Ekolex traps.
Although both types of traps reflected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density, we found Trappit more efficient than Ekolex especially
forBlatta orientalis. Estimated Trappit/Ekolex ratio of BG catch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density showing Trappit more sensitive.
Trapping sensitivity at low cockroach density was proposed as a standard criterion for evaluation of cockroach trap efficienc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