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软质小麦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质小麦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曹淑华马传喜(安徽省农科院合肥230031)(安徽农业大学软质小麦与硬质小麦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适于加工面包的称作硬质小麦。软质小麦在我国主要用于饼干和糕点等食品的制作。本研究以国外典型饼干小麦品种为对照,初步分析了一些软……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2008连续3年,在5个生态点考察了7个四川省代表性小麦品种在两种氮水平下的品质状况及其稳定性,以期为四川小麦品质定位、品质改良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年均值,籽粒容重777 g L-1,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1%,Zeleny沉降值32.9 mL,降落值326 s,面粉吸水率56.5%,面团形成时间3.0 min、稳定时间4.5 min,面条评分78.5分、面包评分62.2分。几乎所有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籽粒容重、沉降值、降落值、面粉吸水率和面条评分的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而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则地点效应大于年份效应。增施氮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都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但对降落值、面粉吸水率和面条评分无明显影响。品种品质的稳定性因品质性状不同而异,川麦39面包评分高而稳定,川麦37面条总评分高而稳定,二者可被用于四川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3.
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5.
不同筋力类型小麦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品质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不同地区(郑州、原阳、洛阳、信阳)选取不同类型的土壤(旱地、稻茬)、上种植的6个不同筋力类型小麦品种,测定分析其11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小麦品质性状受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在不同土壤类型旱地(两合土、粘土、砂壤土、壤土)和稻茬土上表现为:随着土壤粘度的增加,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增加,随着土壤质地由砂→砂壤→壤土其含量增加。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弱筋型品种适宜在稻茬或多雨地区种植,而强、中筋类型在旱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新疆不同春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建立可靠的小麦品质评价体系,为新疆春小麦品质综合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的推广、选育及大规模的品质评价奠定基础.以9个新春系列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品质相关的14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品质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利用相关性分析,14个单项测定...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种子》1994,(3):37-4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求,提高小麦的品质已显得十分迫切。国外小麦品质改良工作开展得较早,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把品质放在小麦育种的首位,建立专门机构研究小麦品质,分区建立小麦专用粉生产基地,从品种培育、推广到产品收购、贮运、销售各环节,都有一套严格的品质控制程序。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小麦育种工作由于只重视提高产量,而忽视了改良品质,使育成品种的品质比地方品种有所下降。与国外优质品种相比,我国小麦品质差距很大,尤其在加工品质方面,以致于国…  相似文献   

8.
9.
摘 要:为给山东小麦品质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山东近两年 25 个主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达到强筋麦标准的分别占 68% 和 64%,72.00% 小麦品种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达到中筋麦标准;10% 的小麦品种为强筋麦,90% 的小麦品种为中筋麦,没有检测到弱筋麦。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质性状知识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2008-2009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种业导刊》2009,(9):25-27,31
小麦是南阳市的第一大作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900万667m^2,为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南阳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了一批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鉴定其在南阳市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其他特征特性,总结生长规律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为全市小麦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一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相似文献   

13.
简报不同小麦不育类型开颖特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花粉的传播与受精是在开颖以后进行的,因而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开颖性能对制种效益具有很重要的影响[1,2].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不育类型开颖特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花粉的传播与受精是在开颖以后进行的,因而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开颖性能对制种效益具有很重要的影响[1,2 ] 。目前在杂交小麦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广泛应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ytoplasmMaleSterility ,CMS)和化学杂交剂(Chemi calHybridizingAgents ,CHA)诱导雄性不育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HMW-GS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种植的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度相关,根据评分可大致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在试验区域内,随纬度降低,不同HMW-GS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均有所下降,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较高的品种受生态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在纬度相近、经度不同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表现不尽一致。研究还对供试小麦品种的加工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倍性冬小麦根系生长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利用3个倍性小麦材料(二倍体栽培一粒、四倍体栽培二粒、六倍体现代品种‘长武134’)通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研究其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根系生长和水分消耗特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密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总量,而竞争加剧使得高密度处理的根量优势到花期显著减弱;拔节期四倍体和六倍体的根重和根长均表现出高于二倍体的趋势,花期各倍性材料之间的根重无显著差异,但是高倍性材料仍保持显著的根长优势;干旱和高密度处理均减少了花期根系在表层的分布,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量,利于深层水分的利用。最终得到结论,六倍体现代小麦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分配更利于产量增长,而在水分亏缺地区构建合理的群体有益于根系下扎,从而促进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并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在世界上分布极其广泛,从其发源中心到其他各地区的传播过程也就是引种的过程。我国小麦育种发展到今天,引种工作从未间断,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国审小麦新品种皖麦52号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种子科技》2008,26(3):65-65
皖麦52号是安徽省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号杂交后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52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9。  相似文献   

19.
1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蓄水,耕深20cm以上.有条件时,耕后用麦草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伏天大雨后1~2次,可有效破碎土块,减少降水径流和土壤水分蒸发.播前结合施底肥浅耕一次,耕后耙耱,使土平土细,土壤含水量达16%~18%.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定所引进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我公司在东台镇汪合村十组吴同付承包地内进行了田问小区品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