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得以长期延续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市场问题、产业化问题、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农业文化消失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全村生态规划,建立稻鱼共生自然保护区,打造稻鱼生产品牌,适度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排头兵,其产业化实施对于探索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道路,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促进我国棉花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考虑到植棉业与纺织业的密切关联以及纺织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抗虫棉的产业化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界的共识。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协作能够更加突出整体优势,是旅游经济深度发展的需要。而源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为区域旅游协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基于共生理论,对太行山区旅游协作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旅游协作的基本路径是:形成共生环境,推进共生发展,强化共生界面,实施联合营销,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猪产业与粮食安全的相互依存关系,旨在判断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寻找促进两者协调共生的途径。本研究采用协调度计算方法,构建了生猪产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度指标体系,对生猪产业与粮食安全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根据CCDPIFS的取值将生猪产业分为4种模式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猪产业处于基本协调模式,通过协调度指标可以有效的描述生猪产业和粮食安全的竞协状态,并可以此为依据调整生产实践。本研究得出结论,可以从保持粮食产量、开发“非粮”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及养殖模式选择等方面促进生猪产业与粮食产业的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最终将会成为解决人类食物、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兴起,农业生物技术在育种、病虫害虫防治等方面迅速得到证实,表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应该充分发挥农业生物技术的作用,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本文阐述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并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现状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辅助决策系统主要是为了使县域种植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使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最优化,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系统的研究中,研究者针对研究区域的特点建立了辅助决策模型,采用GIS中MapObjects控件与辅助决策模型内嵌式集成的方法,应用VB编程语言,形成面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辅助决策系统;决策者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决策系统中可以对农作物种植数据进行动态查询,查询数据还可以直观动态地显示在相应的地图位置。在后台数据库的支持下,决策者可以计算每年各个乡镇各种农作物的适宜性参数,决策系统可以自动将农作物适宜性参数输入模型中参与计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决策系统中的不同模型进行计算农作物种植的调整数据。根据往年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与计算所得的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得到农作物需要调整的种植面积。系统可以根据调整前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效益分析,利润分析,生成图表,能够直观动态地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河北正定县为例对所开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决策系统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可行,能够为县域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乔木有8科10属12种,灌木有20科42属58种,草本有28科58属78种;(2)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阴坡>阳坡,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从科技部了解到,"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丰硕成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转基因抗虫棉就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0万~3000万公斤,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科学》杂志于2008年9月19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农科院吴孔明研究员科研团队有关转基因抗虫棉的一项成果。该论文以棉铃虫种群地位演化与Bt棉花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棉铃虫是世界性农业害虫,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在我国连年暴发成灾,给棉花、玉米和蔬菜等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微生物杀虫剂,经基因工程改造后能表达成的棉花被称为励棉,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中棉所41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点和种植模式,应用最优回归设计和D饱和回归设计进行了一熟和两熟条件下的配套技术集成研究,提出黄河流域在皮棉产量1350~1500kg·hm2条件下的主要栽培技术为:密度5.3万~6万株·hm2,纯氮259.5~300kg·hm2,P2O58.59~11.36kg·hm2,K2O为6.71~8.72kg·hm2的经济施肥模型,缩节胺用量为60~75g·hm2。中棉所41棉田棉铃虫幼虫数量明显减少,控害效果明显,中后期防治应根据防治指标确定,非标靶害虫和天敌数量与常规棉田相比无明显差异,防治技术与常规棉基本一致。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对比试验和成本分析表明,中棉所41棉田全生育期害虫防治直接费用比常规棉田减少44.39%。  相似文献   

11.
湘西自治州不同植烟单元气候特征值推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的西北部,烤烟种植区域大多分布在350~1150m,由于地形地势和海拔高度的差异,不同植烟单元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为摸清各植烟单元的气候特征,对合理安排烤烟移栽期,提高成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于2016、2017年在4个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了的自动气象站,根据连续二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界限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山区气象要素推算模型,分析不同海拔高度气温演变特征,确定了各植烟单元最适移栽期和最适采收期。可为湘西自治州各烟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探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结合黔东南州的农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2000-2009年农业经济子系统、农业生产子系统、农业社会子系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都在持续增长,而农业资源与环境能力不断下降,2003年开始出现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随着农业经济、生产与社会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今后的发展将可能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制约。模型趋势预测计算结果经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表明,其平均相对误差为0.062,后验比C=0.2169,误差概率P=1,表现出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黔东南州的农业可持续综合发展能力仍继续上升,但只递增了5.07倍,这表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能力发展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以期对黔东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农业决策者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国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理论研究中的若干争议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晓  常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38-144
在国内,将产业融合理论等运用于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已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理论争议。通过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集中分析了当前国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动力、阶段和测度、基本形态等基础理论中的主要争议点,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研究表明:(1)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对当前国内农业发展现实困境的破解;(2)农业资源的通用性是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3)旅游需求转向、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力;(4)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产生了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受旅游需求、产品创新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融合经济发展并非是一条持续增长的曲线;(5)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与农业资源通用性程度、产品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其融合发展的效应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多层面的综合效应,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应立足资源-创新-效应的系统视角进行探讨。由此,要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与旅游需求、农业困境及区域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强化资源、主体、经济、市场的监测、评估和管理,以科学指导国内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郊矿区废弃地观光农业生态规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0095南京市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科教兴农办公室汤国辉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主要存在总量偏低和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要想使中国的农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各级政府除了需要不断增加财政支农力度外,还需要优化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和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比例,从而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支农财政支出中与农业GDP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其变化规律,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模式,从而根据此模式做出决策。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构建出了农业GDP的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的R2为0.905,调整后的R2为0.897,各影响因素变量的t检验值都通过了95%的可信度检验,模型的F值也趋于理性。该模型是以多个变量为主导的多元拟和方程,有较强的可信度,能给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支农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1):99-105
为了说明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对促进甘南州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本研究以甘南州7 县1 市(县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对2010—2016 年的甘南州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旅游经济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且影响着甘南州旅游经济地区差异的总体发展趋势;甘南州7 县1 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3 种不同的类型区。建议甘南州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合作和拓展宣传渠道方面,着力缩小旅游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省2003—2016年的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干旱灾害对云南省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可行建议,以期为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导致云南省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且干旱灾害对农产品价格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此外,云南省年平均降水量每减少100 mm,全省农产品价格降低11.23%,并且在不同的地州,这种影响程度大不相同,即不同的地州抵抗干旱灾害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能力大不相同,其中能力最强的是西双版纳自治州,最弱的是临沧市。  相似文献   

18.
In the long-term symbiotic evolution process,the town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presented a sound "city-scene" landscape form. Bu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he town relocation as well as the flooding in the natural and human landscape area,the original harmonious "city-scene" pattern started to collapse and fell into the situation of "fragmentation" and "islanding".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ity and landscape,uncoordinated scale and fractured urban context become pressing issues that affect the integral form optimization of the town areas. This paper aims at responding to the call of the government about procee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der the ecological and green strategy and seeking an attuned "cityscene" relationship of the town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city-scene" relationship,the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reservoir area in the postThree Gorges era was the key stage of "scene-city"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while the maintenance of scenery pattern,the harmony of space scale and the protection of living culture should be applied as the vita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9.
上海旅游农业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旅游农业具有的农业特性、生态特性和娱乐特性等基本特性,阐述了发展旅游农业的作用,提出了上海发展旅游农业的对策:①树立新观念,拓宽旅游农业的功能;②把旅游农业置于都市旅游系统与都市农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③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④旅游农业自身的设计必须强调独创性开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四川省典型的丘陵、山地乡村旅游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差异,为乡村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四川丘陵区的平乐镇和高山峡谷区的梭坡乡为研究区,收集乡村旅游相关文献和资料,使用遥感影像和外业调查绘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和变化强度,比较不同乡村旅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呈耕地和林地减少、交通道路用地和住宅用地增加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农林地相互转化现象,旅游业、农林产业发展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2)不同乡村旅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丘陵区平乐镇的变化强度大于山地区梭坡乡。四川丘陵、山地乡村旅游地区宜根据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等制定农林业、旅游业综合规划,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