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棚面集流滴灌节水施肥一体化技术,利用棚面集流灌溉,提高了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效率,棚面集流量占生育期总灌水量的85.1%,每亩节约纯养分29.3%,每亩增加纯收益1043元,为旱作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集雨、抗旱为出发点,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通过工程集雨措施,根据年平均降水量542.2 mm,计算6个温室年总集雨量为1 095.7 m~3;利用耕地上坡自然坡面作集雨区,73.37 hm~2山坡区年总集雨量49 242 m~3,理论总蓄水量为39 394 m~3;可保障26.28 hm~2香椿地的灌溉用水;为便于集雨、灌溉及为节水雨窖补水,选择在温室右上方与温室落差50 m的山坡上,设计建造半挖半填式470 m~3蓄水池一座,蓄水池为密封式钢筋混凝土浇筑;节水雨窖在两排温室的前、中、后,各节水雨窖间相互连通,蓄水池可以给节水雨窖自流补水,蓄水池可山坡集雨或从深井里抽水补充水源。梯形断面2条1 650 m集雨沟布置于坡面上部的耕地下缘,拦截降雨径流后引入汇流沟,进入沉沙池沉淀过滤。蓄水池、节水雨窖年蓄雨水总量为1 222.5 m~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在灌溉区沟垄集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沟垄集雨种植(R)和传统平作(F)2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置0 m3/hm~2(N)、400m3/hm~2(L)、1 200m3/hm~2(M)和2 000m3/hm~2(H)4种灌水量。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下沟垄集雨种植0~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小麦生长前期较平作高,同时沟垄集雨种植模式0~10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在拔节期、开花期较平作种植高,其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作用。各处理的总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表现为RHFHRMFMRLFLRNFN。沟垄集雨种植能促进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全生育季不灌溉、灌溉量为400、1 200和2 000m~3/hm~2的情况下,沟垄集雨种植处理产量分别较平作相同灌溉量处理高41.52%、70.00%、27.54%和14.35%。同时在8个处理中RM、R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通过发挥沟垄集雨种植蓄水保墒以及改善水分分配的作用能够在灌溉农区小麦生产上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窗     
集雨滴灌集雨滴灌是将雨水集蓄和滴灌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技术,即利用雨水集蓄工程收集雨水,采用滴灌的方法对农田进行补充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他缺水地区农田灌溉的一种有效方法。集雨滴灌系统由收集雨水的集流面,汇集雨水的输水渠(管、沟)、沉沙池和拦污栅,贮存雨水的窖或水池,以及灌水部分的输水管和滴头等组成。为了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滴灌系统应考虑采用移动式灌水系统,一套滴灌系统可供数个集雨窖使用。蓄水窖最好建在高出灌溉田块8~10米的位置,以便实行自压滴灌。集雨滴灌的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如河南省卫辉市道士坟村的集雨…  相似文献   

5.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 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急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古江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有400余座拱棚(拱棚长33米,宽5米)进行一年三茬栽培,取得较高收益。第1茬西瓜,1月18日-2月初育苗,3月上旬移栽,5月初-6月中旬收获,平均每棚可产西瓜1.5-2.0吨,批发价3元/千克,平均每棚收入5250元;第2茬辣椒,  相似文献   

7.
湘西岩溶山区集雨面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集雨面场、不同坡度及不同降水量,研究岩溶山区季节性干旱时期各种作物补水30m^3/667m^2所需的集雨面积。结果表明:随着集雨面坡度、降水量和雨强的增加,集雨面场的集流效率和单位面积集雨面的集水量也相应增加,同时自然土坡的集雨面场其集流效率和单位面积集雨面的集水量比耕作地面的集雨面场高,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下,蓄集30m^3雨水量,集雨面场为自然土坡的所需集雨面面积在545.2m^2以上,集雨面场为耕作地面的所需集雨面面积在750m^2以上。  相似文献   

8.
集雨灌溉工程是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和进行节水灌溉的微型水利工程,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缺水性问题.通过国内外集雨灌溉利用的研究和实践,较详细地阐述了集雨灌溉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集水工程集雨面防渗材料的研究、蓄水工程中蓄水设施的防渗,水分蒸发处理,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文章分析了目前集雨灌溉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6,(2):24-25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集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情况:①水窖集流节灌技术,一个蓄水50立方米的水窖,可解决2亩粮食作物的抗旱用水,能确保旱地玉米产量300千克/亩以上,旱地小麦产量达到200千克/亩以上,比常…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有限补充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作雨养区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玉米,研究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不同补充灌溉量即亩灌水量25 m3、20 m3、15 m3、10 m3、5 m3、不灌水(对照),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与不补充灌溉(对照)相比,补充灌溉对其株高、籽粒产量等有显著的影响。各处理株高、茎粗、果穗长、穗粒数顺序依次为25 m3>20 m3>15 m3>10 m3>5 m3>对照;补充灌溉25 m3/666.7 m2玉米主副产品平均单产2 645.43 k,比对照增产11.1%,玉米产量随着补充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关系。纯收益补充灌溉15 m3最高,为851.3元,补充灌溉量超过15 m3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纯收益反而降低,成负相关关系;投产比变化也与之相同,15 m3最高,达到1∶2.20。  相似文献   

11.
求出了古典风险模型中导致破产的索赔量的k阶矩,给出了破产发生时导致破产的索赔量的k阶矩与索赔量的k阶矩的关系,同时求出了它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12.
徐杰  蒋福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102-102,104
阐述了安徽省萧县生猪存栏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量营养元素与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量元素,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增强抗病能力,平衡协调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据测试、诊断分析,通辽地区农田土壤含钙较丰、含镁居中、明显缺硫.因此,要重视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基施硫肥,喷施钙、镁肥.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在建阳市莒口镇莒口村进行了CB-1的施硼量与施镁量互助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烟株在生育进程及大田生育期上差别不大,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的有处理B2M2、B3M2、B3M3,产值效益较高的处理有B2M1、B2M2、B3M3。综合分析,施硼量和施镁量配合较优的处理为B2M2(施硼7.5 kg/hm2,施氢氧化镁75 kg/hm2),B3M2(施硼15 kg/hm2,施氢氧化镁75 kg/hm2),B3M3(施硼15 kg/hm2,施氢氧化镁1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使用赤眼蜂防治果树害虫掌握最佳的释放比例,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降低防治成本.试验从周期性调查释放赤眼蜂自然形成的种群密度入手,研究赤眼蜂种群密度与寄主卵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每棵果树上释放的松毛虫赤眼蜂雌蜂数量与寄主卵比例达到150∶1时,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为85%~88%.  相似文献   

16.
菱角萤叶甲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国外菱角生物防治的天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16~28℃),当温度过高(〉31℃)时取食量开始减少 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温度28℃左右 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量较大,危害期较长 建立了取食量与温度间关系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 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取食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取食量有了很大差别,保山种群的世代取食量是泰安种群的2倍。[结论]温度是影响菱角萤叶甲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保山种群是国外控制菱角的潜在理想天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播种期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冬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和扬麦158比较接近,宁麦9号比较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之间都比较接近;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宁麦9号>苏麦6号>扬麦158。[结论]综合考虑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播期的关系,里下河地区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三熟制高产晚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水稻高产区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高肥力地区施肥效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产,经济效益显著,而不合理施肥则经济效益极低甚至亏损。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晚稻最高施肥量为N249.9kg/hm^2、P2O5 62.2ks/hm^2、K2O 128.7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89.2kg/hm^2、P2O5 55.2kg/hm^2和K2O 101.1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利用HPLC波长程序法检测大米制品中乌洛托品的总含量。以乙腈-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设定波长程序实现乌洛托品总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乌洛托品在0.00~200.00μg·m L~(-1),甲醛-2,4-二硝基苯腙在0.00~20.00μg·m L~(-1)浓度范围内;乌洛托品检出限为0.016 mg·kg~(-1);定量限为0.053 mg·kg~(-1);甲醛-2,4-二硝基苯腙检出限为0.026 mg·kg~(-1);定量限为0.087 mg·kg~(-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84%~92.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0%~3.48%。  相似文献   

20.
施肥量对水稻塑盘旱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稻塑盘旱育秧苗床土壤施肥量试验,研究了塑盘旱育秧苗床基肥的适宜使用量。结果表明:以有机肥3~5 kg/m2,尿素60~80 g/m2,过磷酸钙80~90 g/m2为宜;在施足有机肥后,一般不再施氯化钾,避免氯离子对秧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