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通道工程是我区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是从总体上构建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城镇、村庄绿化为依托,以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绿化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战略的需要,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建设秀美山川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搞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对于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构筑我国北部的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1978年,国家批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时,就把京包——包兰铁路防护林体系建设列为重点项目。20多年来,经过铁路沿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廊道绿化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基础载体。建设生态廊道,是从总体上构建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城镇、村庄绿化为依托,以公路、铁路、河渠、堤坝等沿线绿化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战略的需要。实施生态廊道绿化工程,不仅能够保护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环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力争2010年所有可绿化的公路、铁路、河渠、堤坝全面绿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遍布天山南北的十几万公里的公路、铁路、河渠、堤坝绝大部分分布在戈壁、荒漠中,洪水冲跨公路、铁路、河渠、堤坝和桥梁,交通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使公路、铁路绿化上等级,农田林网化上标准,荒山造林上水平,城镇、村庄绿化上档次,有利于形成以绿化带建设为主体,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绿色长廊,而且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分析了绿色通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境内铁路、公路和江河渠堤纵横,可绿化里程达109068公里,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各地结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认真抓好道路、河渠、堤坝等沿线的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北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辽宁省"十二五"绿色通道建设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绿色生态辽宁"的重大举措。综合分析了项目取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项目建设成果,以期为今后相关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谓绿色通道?就林区而言,即是辖区内的公路、铁路、堤坝、河流两侧全部绿化起来,辐射成网,形成国土绿化新格局。黑龙江省松花江林区境内的公路、铁路、水系纵横交错,交通发达,而且农林混居严重。过去的几年里,在两线造林、护岸林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林区的绿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森铁、水系绿化水平还不高,早期绿化的路段、河岸林带缺株断挡现象严重;在公路、  相似文献   

9.
绿色通道建设是中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通道绿化是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是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塑造地方形象的“窗口工程”和“形象工程”.湖北省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通道绿化任务十分艰巨[1].红安县绿色通道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特色与示范效应.为推动通道绿化健康快速发展,现对红安县绿色通道建设现状,创新推进全省绿色通道建设进行调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湖南省的公路、铁路、河渠沿线绿化在巩固“全面绿化达标”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绿化建设的内容不断丰富,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林业、交通、铁路、水利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深入开展。自2000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5950多万元.新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线路外防护林带600多公里,改造、提高铁路绿化标准线路里程723公里,先后完成了张青(张家界至青天坪)公路绿化,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路,铁路两侧,河渠两岸,水库周围,堤坝沿线,环城林带进行绿化美化,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绿色通道工程,对于构建和完善陕西总体绿化格局,全面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实现山川秀美,促进国民经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种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社会公益事业,合理选择造林绿化树种是保证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中的树种选择的原则,方法和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2.
林海短波     
华阴春季植树300万株今春,华阴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日元贷款三大林业重点工程,以辖区内方山河、大华公路、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白龙涧十朝华路“六条纵干线”和渭河生产围堤、库区移民路、二华排水干沟、老西潼公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六条横干线”绿化为骨架,全面开展了以公路、河渠、堤坝绿化为重点的六纵六横“绿化网络”建设和速生杨基地建设。从2月26日开始,全市上下按照“全民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是要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我省在建的国家林业生态工程有“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项目、国债生态造林项目、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兴林抑螺、平原绿化等。这些重点工程,既是我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龙头工程,又是我省的形象工程。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重点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三难地”绿化攻坚战,是造林绿化的“硬骨头”,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要进一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狠抓科技攻关,办点示范,加快“三难地”绿化步伐。还有以公路、铁路沿线绿化和河渠、堤坝两旁绿化为主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4.
绿化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林木,指公路、铁路、河渠、堤坝两侧及公园内的绿化林木(乔木和灌木)。近几年来,绿化林木上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杜鹃冠网蝽、黄杨绢野螟、蚧虫、蛴螬、天牛、茶袋蛾、广翅蜡蝉等,其发生及防治方法如下:1、蚜虫危害绿化树种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夹竹桃蚜、月季长管蚜、柏大蚜、栾多态毛蚜等,受害严重的寄主植物有海桐、红叶李、火棘、月季、樱桃、海棠、石榴、垂柳、大叶黄杨、柏树、栾树等。防治方法:①结合修剪,将剪下的带虫枝叶远离林带或集中烧毁;②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1500倍液,5%蚜虱…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对待全省国土绿化建设成绩和问题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绿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各部门绿化委员会,不断拓展国土绿化战略布局,努力构建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城区、村镇绿化为依托,以公路、铁路、河渠绿化为网络,以绿化模范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国土绿化大格局,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国土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6.
刺槐(Robiuia pseudoacacia)别名洋槐,落叶乔木,喜光,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有根瘤,分枝多,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和蜜源植物,叶可供饲料及绿肥。刺槐耐干旱脊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不耐水湿。江淮丘陵和淮北多栽培在河渠两岸的堤埂、村庄四旁、公路、铁路两侧。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四旁绿化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17.
喷播种植绿化技术,系由欧美国家引进的快速复生绿色植被的先进技术。它是用喷植机将植物(乔灌木、花草等)种子、生长素、胶粘剂、植物纤维等组份喷洒在地表,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贫瘠的地带(如碎石斜坡、山峡、陡峭堤坝以及其他各处平坦区域)绿化而采用的机械化施工的高效方法。 喷播种植绿化技术主要适用于公路、铁路的路堑、路堤、斜坡、高速公路隔离带;森林道路、水库堤坝;工厂、矿山、电站等工程修建处以及矿区空旷地带、矿渣山、垃圾堆积场、采石场;  相似文献   

18.
正华东地区属我国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因临近海岸,大部分地区受台风影响,降水量丰富,且四季分配比较均匀,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5个省市。近年来,华东各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针对沿海平原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的历史现状,以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启动实施了平原绿化行动,以人口集聚区和绿化薄弱区为重点区域,以城市城镇、公路铁路、江河渠堤、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基干林带建设为主要任务,展开了全方位的绿化美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目前河渠廊道研究及河南省河渠廊道绿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河南河渠廊道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蔺系鸢尾科鸢尾属;别名马连、马兰花。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和西北都有分布,多生于沟边、草地及草甸。是极为理想的地被植物。 1.可用于公路护坡和堤坝护坡绿化。公路护坡和堤坝护坡土质结构较差,土壤含水量较低,雨水淋蚀冲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