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雅安不同海拔地区的珙桐群落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珙桐群落在雅安不同海拔地区的梯度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阐明珙桐群落土壤性质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而有效指导珙桐群落的保护,在雅安的珙桐群落分布带上选取了1 000 m-1 500 m、1 500 m-2 000 m和2 000 m-2 500 m 3个海拔梯度,测定海拔1 000 m^2 500 m范围内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计算并分析土壤C∶N、C∶P、C∶K、N∶P、N∶K和P∶K。结果表明:(1)雅安的珙桐群落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变化范围分别为7.08 g·kg^-1~86.26 g·kg^-1、0.73 g·kg^-1~5.74 g·kg^-1、0.27 g·kg^-1~1.77 g·kg^-1和20.56 g·kg^-1~70.37 g·kg^-1,且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2)土壤中C∶N、C∶P、C∶K、N∶P、N∶K和P∶K范围分别为8.91~33.98、22.25~78.06、0.17~3.53、1.47~5.80、0.02~0.23和0.01~0.06。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中C∶N、C∶P和N∶P变化趋势类似,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土壤中C∶K、N∶K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P∶K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变化趋势不大。 相似文献
2.
珙桐群落中珙桐种群与主要共生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珙酮群落中珙桐与主要共生树木种群间的联结系数进行求算的结果表明,珙桐与其主要共生树木种群间都表现出正的或负的联结关系,然而,通过检验,各种群间的联结关系均未达到显著程序。 相似文献
3.
4.
年龄结构作为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是种群现实状况的具体反映,而且借此还可推测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即研究种群动态,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其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生态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珙桐的生物生态特性和人工引种促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是我国特有单型植物,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其自然分布区为26°45'~32°45'N,98°6'~111°20'E,垂直分布为600~3200 m.组成珙桐林的种子植物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属占优势,物种组成丰富,呈现多种珍稀、古老、特有成分共存一处的罕见特征.国内外引种珙桐的历史很长,最早可追溯到1871年英国丘园的Henry,截止目前,全球累计引种单位达30家以上.引种栽培区也大大拓展了天然分布界限和原有的生态环境,引种北限达55°N以北(丹麦哥本哈根),引种地海拔最低至50 m以下(郑州、北京和哥本哈根),引种土壤也从原产地的酸性土壤(pH 4.5~6.5)引到了碱性土壤(pH 6.5~8.4).珙桐的开花特征也从原产地的20年以上开花结实,到通过人工嫁接缩短到5~6年可大量现花,应用原产地嫁接培育加梯度引种方法珙桐引入地开化结实获得了初步成功,可见,珙桐既是一个有待进一步驯化的物种,又是一个适应性、生态幅度有相当潜力的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Abies fabri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冷杉为研究对象,用树轮生态学的方法对峨眉山不同海拔的冷杉进行年轮采样、处理与分析,比较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特征及其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年表统计数据表明,4个年表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海拔差异,海拔2 4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7月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8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4-9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9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和当年4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1-9月的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3 0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和当年3-4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6-7月的PDSI和当年4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峨眉山高海拔的冷杉包含有更多的环境信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更为敏感;高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受到水分的强烈限制,而低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冷杉衰亡与气候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区域气候的变暖,高海拔地区冷杉可能会进一步衰退。该研究揭示了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冷杉林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毕艳丽张明海靳玉文朴春植(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张玉宝刘玉玲(大兴安岭地区规划院)近几年来,国内对马鹿(尤指黑龙江省境内)的生境选择、食性、集群行为和生境容纳量等生态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其种群结构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相似文献
8.
9.
七里峪不同海拔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七里峪1200~2000m 8个海拔梯度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1条引物共得到78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78个,多态百分率为100%.在8个茶条槭种群中,总遗传多样性指数Ⅰ(Shannon多样性指数)、HB(Bayesian指数)分别为0.507和0.368,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趋势.AMOVA分析表明,7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茶条槭种群内,25.7%存在于种群间(φST=0.257,P<0.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8个种群可大致分成2组,与其地理分布相一致.茶条槭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不同海拔种群所处生境的异质性是七里峪茶条槭种群现有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林芝地区光核桃种群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光核桃种群分布区内所选的几个代表性地点定位观测资料,通过DPS统计软件,统计出光核桃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村庄光核桃种群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为y=3.153 8e0.1673x,平均年龄为72.14 a;农田光核桃种群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为y=1.460 9x 2.750 6,平均年龄为59.15 a;村庄光核桃种群年龄与基径的回归方程为y=28.89e0.020 5x,平均年龄为68.21 a.村庄和农田型光核桃种群都处于衰退阶段,荒地光核桃种群处于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的阶段.整个林芝地区光核桃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在所有样地调查中没有发现树龄小于10 a的植株,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3项资源保护措施:人工育种、合理开发光核桃果实资源、对光核桃的生理学和嫁接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珙桐迁地保护现状及技术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珙桐资源的分布状况、国内外引种栽培情况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对珙桐濒危原因、迁地保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迁地保护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遮荫条件(50%、25%和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 a后的珙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珙桐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有"午休"现象。但不同光强下出现峰值的大小和时间有差异。不同的光强下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也是不一致的,全天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一层遮荫(50%)两层遮荫(25%)全光照。(2)遮荫下珙桐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均大于全光照下,表明珙桐利用弱光的能力很强,提高了对有限光资源的吸收。遮荫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遮荫(50%透光率)有利于珙桐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17.
武陵山区珙桐群落生物多样性与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武陵山区的后河自然保护区与七姊妹山保护区的典型珙桐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该种群前期生长不稳定,达到成熟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平衡.由于珙桐种子萌发困难,导致种群缺乏有性繁殖所需的幼苗、幼树,其天然更新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3个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珙桐种子散布、萌发及其种群龄级分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珙桐 (Davidiainvolucrata)为我国单属种的特有植物。珙桐起源古老 ,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 ,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此外 ,珙桐开花时其头状花序基部有 2枚白色的大苞片 ,随风飘动 ,如白鸽展翅 ,有“中国鸽子树”之称 ,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 (贺金生等 ,1 995 ;傅立国等 ,1 992 )。过去对珙桐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 ,如它的分类地位 (Li,1 95 4)、引种繁殖 (唐晓军 ,2 0 0 2 ;沈作奎等 ,1 998;张家勋等 ,1 995 )、解剖特征 (孙彬等 ,1 993 )、生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