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本文通过两个产地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无性系雌、雄球花、结实量、种子产量及播种品质等因子的定点观测,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间、产地间的结实差异进行了研究,选择出了17个高产无性系,为建立出世代种子园及种源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断面积模型是全林模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型。本文应用南方5省(区)杉木、北方3省长白落叶松标准地,分别建立了10组断面积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按立地区建模时,虽然优势高生长过程相似,但断面积生长过程却不同,不能使用同一模型参数。杉木按产区建模时,虽属同区同带,断面积生长过程差异仍很大,因此杉木产区也不是建模的依据。东北3省长白落叶松建模结果表明,各省优势高和断面积生长过程接近,模型参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23年生杂种子代测定林63个家系径生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正反交在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在径生长量上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大.落叶松种间生长量也存在差异,径生长由慢到快依次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马尾松产区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区马尾松生产力指标的差异,考虑到马尾松潜在生产力,将广西马尾松栽培区区划为三个产区和一个引种区,即Ⅰ类、Ⅱ类、Ⅲ类产区和引种区,Ⅰ类产区分两个亚区,Ⅰ1亚区,平均地位指数18以上,蓄积年平均生长量12m^3/hm^2以上;Ⅰ2亚区,平均地位指数16-18以上,蓄积年平均生长量10.5m^3/hm^2以上;Ⅱ类产区,平均地位指数14-16以上,蓄积年生长量9m  相似文献   

5.
1983年营造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林,经6年的栽培试验,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均表现良好;兴安、长白两种落叶松表现均较差;日本落叶松的3个种源间生长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中的繁峙、龙江和承德3个种源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34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的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单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条引物共扩增出17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位点比率为98.26%,基因多样性指数0.285 5,Shannon多样性指数0.479 5~0.520 4,Nei's指数0.064 0~0.436 0。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更新造林树种。由于其分布较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所以它们的人工更新发展很快.为探讨兴安、长白落叶松的适宜栽植区,我们于1984—1985年对兴安、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划出兴安、长白落叶松种子调拨范围。一、材料搜集与研究方法参照各地现实栽植兴安、长白落叶松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栽培区的22个市、县为样本,利用8个气候因子,应用主分量分析法(PCA)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前两个主分量信息占有率达全部信息的8471%,取前两个主分量对样本进行了二维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栽培区进行了气候区划,划分了长白落叶松生长适宜区、较适宜区和可生长区三个区域,分析了各区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相关的气候条件,为确定该树种在不同地区的栽培措施和经营方向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种类落叶松结实量与其抗性的关系,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等级情况下针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兴安和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虽然苯丙氨酸在2种落叶松内均为优势氨基酸,但2种落叶松针叶内的多种与抗性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小于其在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量;当结实较少时,2种落叶松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结实等级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结实较多时,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说明结实量大小直接影响落叶松针叶内的资源分配,进而改变其对植食昆虫的适口性及抗性,种类间的差异对落叶松具有同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伙房林场现有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面积占有林地总面积的36.4%,占总蓄积的42.8%。如何科学地经营好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是我场在森林经营上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为了全面掌握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和生产力,合理预测产量,提高集约经营技术。试用地位指数表的方法,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进行了分类评价,目的是促进我场人工林经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大伙房林场大部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已经过抚育间伐,而利用上层优势木作为指标不受正常抚育间伐的影响,因此,采用立地指数表法来评定大伙房林场的立地生产力,较为准确和实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冀北山地人工林主要以华北落叶松为主,树种较为单一。研究通过对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标准地调查与数据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总体上生长较弱于华北落叶松,但差异不显著,造林时可以用长白落叶松代替部分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耐阴性较华北落叶松差,进行林分管理时要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开始在敦化市高寒山区引种日本落叶松,并对其生长情况、抗自然灾害能力进行观测。11年生日本落叶松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分别比长白落叶松高出12~40%、17~53%、30~37%;苗期和初植幼树分别表现有中、轻度冻害,但造林后第二年冻害现象明显降低,抗寒指数可达96,与长白落叶松无明显差别;对落松叶落叶病、枯梢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8.4和0.4;落叶松鞘蛾的危害也明显低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13.
在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建立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同形立地指数族、立地指数表和优势木高与立地因子间的数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立地因子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向、土壤A层厚、坡度和坡位,适宜落叶松生长的立地是坡度平缓土层深厚的阴坡中下部。  相似文献   

14.
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iloniteTM采样罐、动态顶空采集、7100A预浓缩仪、GC-MS系统,研究长白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6、长白落叶松-7、长白落叶松-8等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物质的异同.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类化合物17种,烃类化合物16种.各家系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有莰烯、β-月桂烯、1R-α-蒎烯、α-萜品烯、β-水芹烯、γ-萜品烯、( )-4-蒈烯和大香叶烯D,有的家系还含有三环萜、D-柠檬烯、β-反-罗勒烯、樟脑、乙酸龙脑酯、α-长叶蒎烯、古巴烯、石竹烯、α-石竹烯.不同家系间萜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长白落叶松-2,89.65%;长白落叶松-7,84.4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78.59%;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68.82%;长白落叶松-6,68.35%;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67.93%;长白落叶松-1,31.34%;长白落叶松-8,24.59%.  相似文献   

15.
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及播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种子产量及播种品质等因子的定点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及播种品质差异,选择出17个优质高产无性系,用选出的优质高产无性系构成新的生产群体,种子产量提高1.3~1.6倍,种子发芽率达到60%(国家Ⅰ级种子标准);各无性系间种子产量、播种品质等因子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遗传改良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落叶松遗传改良的可能性及其潜力。其主要论点是:(1)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遗传力较高;(2)落叶松个体选择效果明显.12~13年生的子代测定表明,家系间差异显著,遗传力很高,按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3)落叶松种间杂交优势明显、稳定,在F_2代申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种子园25年生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树高、胸径与材积等指标,利用变异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分别在第10区和第11区各筛选出3个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30%、20.76%、47.66%。10区变异大的3个家系为168、151、132,变异系数平均为28.09%;变异小的3个家系为186、102、103,变异系数平均为21.78%。11区变异大的3个家系为191、193、121,变异系数平均为31.67%;变异小的3个家系为101、104、110,变异系数平均为18.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与材积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及材积家系遗传力平均依次为60.1%、57.4%、66.0%。入选率10%时,遗传增益平均依次为13.88%、20.93%、55.36%。以材积性状作为选优标准,按入选率15%,10区和11区分别选出3个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10区选出的家系为121、186、119,11区选出的家系为112、101、180。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结果,揭示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主要特点是:呈现纬向为主,经向为辅,经纬双重正向的渐变模式。影响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水份。利用长白落叶松种源生长与其环境因子线性相关显著的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将长白落叶松划分成四大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大石头种源区编号(Ⅲ)、和白河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杉木地位指数表的研究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的。1.以探讨编制地位指数表外业、内业技术为主,通过编制福建省杉木地位指数表的实践全面总结经验;2.按试验总结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在杉木产区各省(区)推广编制各省(区)的杉木地位指数表,进而利用各省编制的杉木地位指数表和标准地材料探讨编制全国杉木地位指数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