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野罂粟的产量构成要素。[方法]调查承德坝上野生野罂粟及人工种植一年生、二年生野罂粟的单株鲜重、干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含量,总结出野罂粟的产量构成要素。[结果]野生野罂粟的单株干重差异较大,干重产量为1650.0 kg/hm2。一年生、二年生野罂粟的鲜重产量分别为9354.0、11638.5 kg/hm2,干重产量分别为1402.5、2034.0 kg/hm2。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在野罂粟植株各部位的分布顺序均为壳>种子>花>叶>莛>根,但各部位的含量有明显差异。7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野罂粟植株中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含量最高的时期。[结论]野罂粟产量的直接构成要素是单株产量、单位面积植株数,间接构成要素是不同的采收时期和采收部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野罂粟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浓度的KH2PO4、GA3、6-BA、PEG溶液浸种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变温(25℃12 h,15℃12 h),发芽率为78%;0.10%~1.00%KH2PO4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都有促进作用,浓度为0.10%时最高,发芽率为94%;赤霉素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野罂粟种子在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1时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3%;不同浓度6-BA浸种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效果不太显著。在变温(25/15℃)、200 mg·L-1赤霉素条件下,野罂粟种子发芽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基点,调查了野罂粟的生态环境,并进一步研究确定了人工种植野罂粟的播种深度、播种量、播种时期、幼苗移植方法及移植时期。  相似文献   

4.
待供试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野罂粟植株长至5~7片叶时,用微型喷雾器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溶液均匀喷施于叶片上,结果显示浓度为6.5g/L的处理表现效果最好。对于大田筛选转基因野罂粟,在苗期对叶片喷施6.5g/L卡那霉素溶液喷雾,并对产生黄斑的野罂粟植株进行剔除后,拔节期用7.5g/L卡那霉素溶液连续5d涂抹后,对产生黄斑的植株进行再次剔除,最终得到30株未见黄斑的野罂粟植株,经PCR进行检测后,最终得到8株野罂粟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5.
野罂粟花粉介导法转萝卜抗菌肽基因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罂粟开放花蕾为受体,以载有萝卜抗菌肽AFP(antifungal protein)基因的质粒pBIAFP为供体,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新鲜花粉与含有目的基因质粒DNA,进行了野罂粟基因转化试验,结果表明,蔗糖浓度110 g/L是花粉介导法进行野罂粟基因转化的理想介质,不会对花粉萌发能力造成大的影响,花粉粒破损率比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野罂粟开放花蕾为受体,以载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的质粒为供体,在11%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花粉和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得到药粉处理液。然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花粉处理液滴注野罂粟柱头上获得种子,将种子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有目的基因特异带出现。实践证明:在野罂粟上,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方法可行,为特殊中药材转基因技术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罂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它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以罂粟壳入药,处方又名"御米壳"或"罂壳"。罂粟有毒,内含吗啡、可待因等30多种生物碱,可制为镇痛、止咳、止泻药,且开花比较艳丽。河南省唐河县上屯镇居民多是在农村生活,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仍存在部分农户种植罂粟现象。初夏正是罂粟开花成熟的季节,为有效遏制非法种植罂粟现象,杜绝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行为,营造无毒平安村庄,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在转基因野罂粟上的应用,以含有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野罂粟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卡那霉素叶喷、叶片涂抹试验,筛选卡那霉素的最佳浓度;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卡那霉素筛选,并用PCR检验其阳性植株。结果表明:培养皿幼苗最佳叶喷浓度为50 mg/L;土培苗最佳叶喷和涂抹浓度为6.5g/L,连续叶喷或涂抹5d,每天1次。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12株转基因野罂粟植株,通过PCR检测,有4个株系已将Chi-Glu双价抗病基因整合进野罂粟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为野罂粟和秃疮花的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罂粟(Papaver nudicarule)花粉和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2种花粉的生活力,从而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培养液对野罂粟和秃疮花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测定野罂粟花粉生活力的最佳观测时间为5h,最佳培养液组合为蔗糖80g/L+硼酸40mg/L+氯化钙40mg/L,该培养组合萌发率为33.7%;离体萌发法测定秃疮花花粉生活力的最佳观测时间为5h,最佳培养液组合为蔗糖70g/L+硼酸30mg/L+氯化钙30mg/L,该培养组合萌发率为33.1%。  相似文献   

10.
野罂粟(Papaver nudicau le L.)俗称山大烟,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黄色或橘红色,花瓣4、5、6、9瓣均有,但只有4瓣最为常见,其它的极为少见,花期较长,作为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因此在山西地区采集野生野罂粟从高海拔高山草甸引种到海拔800m左右的晋中地区,在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所进行了人工播种及栽培方面的研究,为其更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GA3)处理茎尖分生组织处于成花诱导前后的草莓植株,较全面地报告了由此引起的草莓植株发育状况、成花情况、花芽分化进程以及分化状态等内容,并且对不同时期处理所引起的成花逆转、成花抑制以及成花延迟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激素调控草莓花芽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菜心叶绿素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任红  罗丰  许彦  许如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55-1456
[目的]探讨研磨法和浸提法测定菜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优劣及快速测定的步骤。[方法]以菜心为试材,浸提法设5个处理: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1∶2和丙酮∶乙醇=2∶1,Arnon研磨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提取液对菜心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和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浸提法要优于Arnon研磨法;浸提法中,混合液浸提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液的稳定性都优于单一溶剂浸提法,其中菜心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单一的丙酮或乙醇浸提法效果较差。[结论]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液浸提法直接浸提菜心叶片叶绿素的优点是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稳定性好,可以快速测定大批量样品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切花月季开花枝培养修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 年生切花月季黄色品种金奖章作为试材,探讨运用修剪手段在春季促生徒长枝并对其进行改造,达到增加切花产量,提高切花质量及调节花期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新梢萌发长至30cm 以上、距新梢基部10cm 处、粗度达0.5~0.7cm 的新梢保留开花,其余新梢留6~8 片叶反复摘心,可兼顾开花和促进徒长枝形成,当徒长枝长至顶花蕾出现时在徒长枝高40cm 处短截,然后选留长势相对一致、发育健壮的萌发新梢作为开花枝,可达到调节花期,提高切花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花灌木是以观花为主的灌木类植物,被视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于湖滨、道路两侧、公园布置及小庭院点缀。修剪是促进花灌木健康生长、繁花不断的关键措施之一。主要介绍了花灌木的整形修剪方法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13-8213,8228
[目的]为进一步调控杜鹃花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杜鹃花早花品种寒牡丹、中花品种肉桂和晚花品种雪里藏松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低温处理(0~10℃,分别为35、70、105d)对杜鹃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寒牡丹的透色期、初花期、末花期相应延迟,开花时间比对照略有减少,3种低温处理对其花径大小影响不大。35d低温处理能提前肉桂花期,105d低温处理使其花期明显延后且开花时间减少,3种低温处理均使花径增大。35d低温处理中雪里藏松的开花状况与对照相同,继续低温处理则花期提前,花径变小。[结论]在丹东地区,早花品种花期的延迟可以采用35d以上的低温处理,中花品种可以采用70d以上的低温处理,晚花品种花期提前则需采用70~105d以上的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16.
茄子单性结实系开花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茄子单性结实系D-11开花过程中子房及果实中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茄子开花前,单性结实系D-11子房中的4种激素含量均高于非单性结实系S8,两系的内源GA3含量变化和ZR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内源IAA和ABA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单性结实系D—11子房中的内源IAA在开花当天出现明显的峰值,其含量比非单性结实系s8高4倍。表明IAA参与了茄子单性结实的调控过程。内源ABA含量比S8高2倍。开花前高浓度的IAA和ABA含量有利于茄子单性结实,花后高浓度的IAA、GA3和低浓度的ABA有利于茄子果实膨大。激素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对茄子单性结实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山西省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云山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97-104,111
分析了山西省花卉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全国花卉业中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根据山西省的优势条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多元投入,建立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兴花"战略,构建山西现代花卉科技支撑体系;强化品牌意识,发展优势产品,提高山西现代花卉竞争力;建立信息网络,完善营销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加强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山西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东兴  周广春  孟维韧  郭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16-10618,10643
[目的]了解吉林省新育成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吉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田间观察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开花动态、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等开花习性。[结果]6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以分为2类,A1、A2和A3可以分为一组,即始花时间早,终花时间也较早,花期集中,开花持续时间只有3h;开花高峰集中在11:00~11:30,午前花率很高,平均为88.3%,最高达到了93.8%。其他3个不育系分为另一组,始花时间较晚,终花时间也晚,开花时间长,开花高峰晚,基本都集中在12:30~13:00,午前花率很低,平均在46.0%,最高为59.0%。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柱头外露率、开颖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和0.955。[结论]选育柱头外露率高、开颖时间长的不育系可以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9.
包头地区丁香属植物开花习性的调查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香是包头的一种重要绿化树种,其开花习性除因每年春季气候不同而有差异之外,也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对14个品种丁香的开花期经过三个生长季节的调查和统计,不同种类的丁香的适应性差距还是很大的,羽叶丁香和花叶丁香的表现最不好,自从定植以来,每年只能勉强维持生长,未见开花结实。紫丁香开花最早,在5月1日左右,最晚为暴马丁香,6月19日左右。开花期与花期接近7个丁香品种通过SPSS软件做Duncan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大白菜Bre-1-1-1-1和芜菁W-2-1-8-1自交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连锁图谱,采用春季自然春化方法,以抽薹和初花日数为表型值,对控制抽薹和初花基因进行QTL鉴定。群体的抽薹和初花时间偏向于大白菜,且呈连续性分布,表明抽薹、初花性状为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抽薹日数与初花日数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对抽薹、初花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抽薹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2和A09连锁群上;控制初花日数的主效QTL两个,分别位于A03和A09连锁群上,且A09上控制抽薹、初花的QTL位点相同。筛选到了与这些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在今后大白菜耐抽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相关基因克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