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河套盆地地下水含水层的结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构造等要素将河套盆地划分为5个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分区。查阅、收集了175组各地下水环境系统分区已有地下水水化学数据,结合本次工作获取的505组水化学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首次建立了河套盆地不同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分区15个无机指标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系列。并对地下水主要组分背景值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TDS和SO■、Cl-的背景值分布特征具有明显一致性,符合地下水补径排和水质形成演化规律。为合理评价河套盆地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污染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酒泉盆地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边界条件,借助GIS技术与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以2001~2003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多次求解与识别,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空间分布及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来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与预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评价和预测了在P=50%、75%、95%不同地表径流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量,与其对应的补给量分别为7.7346亿m3/a、7.1663亿m3/a、6.3610亿m3/a,排泄量分别为:8.7208亿m3/a、8.3789亿m3/a、7.8477亿m3/a,总均衡分别为:-0.9862亿m3/a、-1.2126亿m3/a、-1.4867亿m3/a。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不同典型年情况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为了改善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地下水开采前应进行可开采量论证,并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3.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盆地孔隙水与周边岩溶水、砂岩裂隙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本文应用示踪元素均衡分析的方法对盆地地下水系统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区以北地区主要接受岩溶水补给,其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以上。盆地东侧大部分地区以裂隙水补给为主,其中文水东南至平遥一带裂隙水补给量最高,占总给量的60%以上;应用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盆地孔隙水的起源与更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含水层埋藏深度在50m以内的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更新周期在60年以下,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50—200m之间的为混合水,是深层古水与浅层现代水混合形成,与现代水交换比例在40%以上,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200m以下的,为深层古水,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套盆地1100条钻孔资料的岩性岩相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相特征及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临河凹陷以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三湖河凹陷以河流沉积环境为主,呼和凹陷为局限性河湖沉积环境,西山咀隆起与包头隆起都以古隆起剥蚀为主,全盆地沉积环境为局限性河湖,中更新世早期黄河已流入该盆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全盆地形成了内陆封闭性咸水-半咸水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后,随黄河逐渐外流,河套地区进入到准平原化过程,由湖泊沉积转为以冲积作用为主的河湖交替演化,最终以河流及山前冲洪积作用为主。晚第四纪河套盆地东西部沉积环境差异受区域构造及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特征及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区划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地质环境功能的区域分布与组合特征,提出了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宏观分布模式,划分出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功能区、细土平原绿洲带地下水功能区和下游荒漠带地下水功能区,针对不同分区地下水功能组合和脆弱性特征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方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河套盆地第四纪地层研究历史,针对该区收录的1100条钻孔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编研,对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区划、沉积序列厘定及邻区地层对比。研究认为: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临河凹陷、西山咀隆起、三湖河凹陷、包头隆起与呼和凹陷等5个地层分区,其沉积序列包括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等5个岩组。该地层划分方案具有区域岩石地层对比意义。中更新统上部湖相淤泥质粘性土层具有穿时性,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系含水层组划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依据作者在板滩井盆地从事的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水质 地下水动态资料,并利用卫片、航片解释,对该盆地及所属沙漠人工绿洲的地下水形成机制,水资源平衡,水质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民勤盆地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民勤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分带特征 ,沿水流方向 ,自西南的SO42 --Na -Mg2 型逐渐过渡为Cl--SO42 --Na 型 ,湖区浅层水则完全为Cl--Na 型水。垂直向上表现为上咸下淡的趋势。随着进入盆地地表水量的减少与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 ,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 ,咸水入侵深度达 6 0m ,TDS普遍增高。特别是湖区局部浅层地下水矿化度 ,由 2 0世纪 70年代的 3g/L发展到现在的 16g/L。据此 ,增加淡水资源和减少地下水的超采量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保护该盆地地下水环境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拓展和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为目的,运用随机理论,建立了基于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在未来时段内地下水埋深所处区间值。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中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380,2.742)区间,下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218,2.506)区间,这两个区间的数值都低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河套灌区中下游的盐渍化有望进一步减轻。而上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1.227,1.727)区间,此区间的数值高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时间河套灌区上游是控制地下水埋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原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等是影响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科技贡献率等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07年内蒙古河套地区9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河套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1.3d,呈东部多西部少的经向型特征,东、西部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差12天左右;37年来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下降幅度为2 d/10 a;该地区的雷暴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5~9月的5个月中,而夏季6,7,8三个月占78.6%;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河套地区雷暴具有3年、8年的短周期和12年、20年的长周期震荡变化,其中以3年和12年震荡周期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春季是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返盐和积盐最严重的季节。本研究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典型盐渍化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比较紫花苜蓿、羊草、碱茅、柳枝稷、草木樨、猪毛菜和燕麦植株残体冬春季地表覆盖下,表层土壤pH及盐分含量的差异,以期筛选出合适的冬春季植被。结果表明,冬春季植被残体地表覆盖抑盐效果明显,表层土壤EC值降低了42%~73%,平均为61%,这可能是由于Na~+、K~+、Ca~(2+)、Mg~(2+)及Cl~-含量降低所致;但土壤pH值、CO_3~(2-)和HCO~(3-)含量有所升高。总体来看,多年生植被残体覆盖抑制盐分表聚的效果更好一些,其中紫花苜蓿、羊草和柳枝稷,较适于用作本地区冬春季地表覆盖植被。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拉善腰坝绿洲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是荒漠区适宜多种生物共同生息繁衍的地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干旱区绿洲赖以生存的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内蒙古阿拉善盟腰坝绿洲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绿洲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TDS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具有典型的水平分带性分异规律,季节性变化差异大,水动力条件逐渐变差,C l-、Mg2+、Na+离子等高盐分离子逐渐富集,易溶盐逐渐累积,水体总体向咸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气象资料分析,研究内蒙古河套平原主要湖泊乌梁素海和哈素海面积、水质等环境参数变化过程,探讨湖泊环境演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河套地区近50年来增温趋势明显,降水处于波动下降之中.但近30年来,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却有所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黄河水灌溉农田后的退水补给增加,导致湖泊面积呈现扩展的趋势.同时,由于湖泊水生植物快速堆积以及流域物质淤积等原因,湖底抬升迅速,造成在相同来水情况下湖泊面积扩展幅度增大.通过湖泊水质资料分析,河套平原湖泊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含量较高,水质逐渐变差的趋势明显.乌梁素海处于河套灌区后套平原的最低端,直接纳人农田退水、工业及生活污水等,引起湖泊水质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相对而言,哈素海水质较好,但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尤其是近期强烈的人类活动,河套地区湖泊面临着较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改善该地区的湖泊环境,需要加强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统筹社会经济与流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土层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分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内间隔4 km等间距112个取样点共448个样本为基础,通过多重分形及联合多重分形方法,对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40~70 cm与70~100cm)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0~20 cm至70~100 cm土层的多重分形谱宽度依次为0.933、0.795、0.824、0.805,即在0~20 cm土层空间变异性最大,而20~40 cm土层空间变异性最小。不同土层多重分形谱曲线均表现为左钩状(Δf0),表明在灌域内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中,数值较大的数据占主导地位。同时从土壤表层到埋深1 m处D(1)/D(0)依次为0.983、0.980、0.973、0.965,其值逐渐减小,即空间分布逐渐由密集区域向稀疏区域转化。联合多重分形分析表明0~20 cm土层与20~40 cm、40~70 cm土层空间变异相关程度较高,而与70~100 cm土层空间变异相关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nutrient Zn in soils is important for managing plant growth and preventing soil pollution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In this study,a total of 195 soil samples from five soil layers(0–20,20–40,40–60,60–80 and 80–100 cm) in the three land-use types(wasteland,forestland and cropland) after long-term agricultural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with Yellow River water were collec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Hetao oasis,i.e.the Yongji irrigation sub-oasis.We analyzed the vertic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Zn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properties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of Zn content existed in the soil profile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ean content of Zn was 107 mg/kg,1.9 times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55.7 mg/kg) of the Hetao oasis and much lower than the secondary standard value(300 mg/kg) of t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when p H7.5.Soil Zn cont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Zn contents were less than 50% in the five soil layers.Soil Zn content was similar from southern to northern parts but increased from western to eastern parts in the sub-oasis.Soil Zn content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land-use types,but soil total nitrogen(TN)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griculturally managed forestland and cropland than in the wasteland(P0.05).Zn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N(F=36.6,P0.001).The use of fertilizers ma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Zn in soils,but flooding irrigation may minimi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Zn content in the whole sub-oasis.This research is of important value for soil pollu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在实施节水灌溉下的水盐平衡机制,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选择1个典型研究区,通过观测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地下水位埋深及矿化度,分析耕、荒地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盐荒地对耕地的"旱排"作用。结果表明:在灌溉和降雨的影响下,耕地土壤含水率比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变化更剧烈,耕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及降雨、作物生长、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质地,盐荒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灌溉和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土壤含盐量在3.5 g·kg-1以下,为轻度盐碱化土壤,盐荒地土壤含盐量较高,其中心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在4.0~10.0 g·kg-1,为重度盐碱化土壤,耕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和作物生长,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埋深;盐荒地地下水位埋深低于耕地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地下水矿化度在3.0 g·L-1以下,为微咸水,盐荒地中心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在8.5 g·L-1左右,为重度咸水。在无地表排水措施条件下,分布于耕地之间的盐荒地是耕地水盐的排泄区... 相似文献
20.
以小网格气候资源推算模型和各地的地理参数为基础,计算出各地的水热气候资源,针对当地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玉米、水稻、大豆、优质牧草、速生林等农牧林作物布局情况,确定适宜种植指标和搭配种植指标.通过细化的各地水热气候资源与各种作物所需积温和生长期相匹配指标,给出任意地区的适宜种植品种和搭配种植品种,也可给出任意品种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地区,并通过编程开发出兴安盟农作物品贩种布局业务系统.系统采用VB6.0语言编程,通过友好的界面,实现各种查询及服务功能,对当地合理布局农作物品种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