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为研究区,运用环境磁学方法,对景区内81个表土(0~10 cm)样品的磁学参数进行系统测定,分析土壤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天池景区土壤磁性矿物含量适中;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为主导,同时伴有少量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土壤磁性矿物颗粒以稳定单畴(SSD)粗颗粒和超顺磁性(SP)颗粒混合组成,同时含有少量的多畴(MD)粗颗粒。(2)研究区表土磁性增强主要受自然成土过程和旅游活动影响;旅游活动区土壤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于未干扰区,土壤颗粒以较粗的SSD颗粒为主,SP颗粒含量相对少,表明旅游活动对景区土壤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未干扰区土壤磁性受自然成土过程影响较大。(3)磁性参数空间分布表明,土壤亚铁磁性矿物含量沿景区交通线、环湖的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呈现相对高值,说明景区土壤主要受到旅游交通和专门服务设施活动的干扰。综合来看,土壤磁学方法能够初步圈定旅游干扰对景区土壤污染的程度及范围,可为天池景区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及决策部门进行旅游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者运用多种手段,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沙物质中角门石的化学组成和石英氧同位素组分。查明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在物质成分上表现出的地域性差异,以及不同产出类型沙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国主要沙漠(沙地)的石英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分别在各个沙漠(沙地)进行采样,采用同位素质谱技术分析样品的石英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中国主要沙漠(沙地)的石英δ~(18)O变化范围为7.8‰~14.9‰;各个沙漠(沙地)内部物质均质化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均质化程度最低,巴丹吉林沙漠均质化程度最高;中国主要沙漠(沙地)石英氧同位素空间变化特征明显,从中国北方沙漠(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高原)至准噶尔盆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到柴达木沙漠,最后到乌兰布和沙漠呈现出依次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受到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混合等的影响。石膏、岩盐和萤石矿物发生溶解,为地下水中的SO_4~(2-)、Na~+、Cl~-和F~-提供重要来源;石膏、长石类、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矿物的溶解,为地下水中的Ca~(2+)和Mg~(2+)提供主要来源。Gibbs图解法表明,北部克孜勒苏河地下水系统中潜水主要受岩石风化和蒸发浓缩的双重影响,承压水主要受岩石风化的影响;南部盖孜河地下水系统中潜水主要受蒸发浓缩的影响,个别浅层承压水采样点受岩石风化的影响。北部克孜勒苏河地下水系统中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南部盖孜河地下水系统;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随着含水层深度的逐渐增加而增强。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混合作用,不同含水层之间也存在着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地区黄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叶玮 《干旱区研究》2000,17(4):1-10
伊犁黄土重矿物组成及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分析表明,伊犁黄土不仅为风成沉积,而且黄土沉积环境较黄土高原更为干旱。黄土中复杂的重矿物组成和丰富的片状矿物的存在证明形成黄土的粉尘可能主要来自远离沉积区的中亚荒漠区。  相似文献   

6.
塔克拉玛干漠沙物质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多种手段,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膜沙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沙物质中角闪石的组成和石英氧同位素组分。查明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在物质成分上表现出的地域性差异,以及不同产出类型沙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该沙漠的形成、演变、危害及防治,吸引着中国和世界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中国科委和日本科技厅签订的《中日沙漠合作研究》项目矿物组(由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同日本地质调查所组成),1990年10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和田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通过研究对比该流域主要岩石和沙物质矿物成分,讨论了沙漠沙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PM10质量浓度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沙漠腹地沙尘浓度的地面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分析了沙尘浓度与气象要素、地面天气系统的关系,并运用后向轨迹簇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气团移动路径下沙尘浓度的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漠腹地沙尘浓度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分为4类,对应其天气环流形势分别为冷空气入侵、反气旋控制、锋前热低压和中小尺度型。轨迹簇分析与地面天气系统分类结果相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沙尘天气的地面天气分型与大气环境质量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池内流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盐池内流区浅层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测试,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图等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呈偏碱性,硬度极大,属于微咸水,并且F-含量普遍偏高.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常量组分为Na+、SO42-、Cl-,其次是HCO3-、Mg2+和Ca2+,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SO4-Na型为主.3)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硅铝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以及岩盐、石膏等蒸发岩的风化溶解.4)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蒸发浓缩作用、混合作用等有关,并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天山北麓黄土剖面的光释光测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了天山北麓大佛寺(DFS)、牛圈子(NJZ)2个风成黄土剖面的OSL信号特征与年龄.结果表明:天山北麓黄土的初始OSL信号强度低于黄土高原地区,并且4~11 μm混合矿物颗粒的IRSL、post-IR信号及40 ~ 63 μm石英颗粒的BLSL信号对人工剂量响应的灵敏度较低,其中细颗粒混合矿物的post-IR信号,甚至难以拟合出满意的生长曲线和等效剂量.依据40~63 μm石英颗粒BLSL信号计算出的年龄与地层深度则对应良好.DFS剖面底部年龄为(6.85 ±0.56)ka,表明其黄土物质沉积始于全新世大暖期.NJZ剖面出露黄土的最老年龄为(23.83±2.36)ka,整个剖面包括了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上部及全新世早期黄土,而全新世大暖期以来的黄土物质则可能因流水侵蚀而缺失.通过计算可以确定DFS、NJZ 2个剖面的平均黄土沉积速率介于0.25~0.26m·k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