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北地区是重要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是有效应对干旱气候的关键。基于IPCC评估框架,考虑蒸散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将多时间尺度干旱指数纳入指标体系,研究西北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该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呈现下降态势,其中2010—2015年下降幅度最大,但区域均衡性减弱,出现“两极”现象;2015—2020年脆弱重心逐渐向南部地区转移,形成“辐射”效应。该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冷热点区域变化显著,2010年热点区域集中在新疆西南部,冷点区域分布在新疆北部和宁夏;2020年热点区域转移至甘肃和青海南部,且呈现向外辐射现象,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书讯     
正中亚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气候变化对中亚生态系统和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直是中亚各国政府关切和研讨的重要课题,也是历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研究的焦点。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部设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了创新团队项目"中亚生态系统样带研究"、联合国UNDP资助项目"亚洲中部干旱区典型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管理",由新疆科  相似文献   

3.
新疆旅游开发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空间资源优势评价方法,分析了新疆14个地州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分布差异,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并从旅游消费成本角度对各地州的旅游成本进行核算,按成本高低也分为四个空间等级。在此基础上对14个地州市的旅游开发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一整套衡量旅游特色资源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聚类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界值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基本类型主要有六种,同时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知名度界值排序、特色度的界值类型、知名度界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六种基本类型的区域分布和评价指标贡献度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的分布规律,对各地州市旅游风景地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方向的科学论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居民幸福感对社会的"共享式"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为例,从经济包容、生活与消费、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及生存环境幸福度五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及GIS定量分析2005~2014年新疆居民幸福指数。研究表明:整体上,居民幸福指数缓中有稳,稳中有进,呈递增趋势;从地域来看,南北疆居民幸福指数的均值均以稳步提升的态势协同并进;从分类幸福度来看,经济包容幸福度、公共服务幸福度与总体居民幸福度呈"磨合型"态势,其它分类幸福度与其呈波动"倒挂型"态势;从空间布局来看,新疆各地州幸福指数呈现"大聚集,小连片,微散落"的空间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6.
新疆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1990年以来新疆气候变化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将新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应对措施及预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结果表明:整体上,新疆的气候正在向暖湿化方向转变,这一变化事实导致了该区域水热的重新配置,对水资源和农业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压砂种植模式对地表热场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ndsat ETM+数据,反演了宁夏环香山地区的地表温度,计算热场指数差异,运用景观指数对压砂地热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宁夏环香山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压砂地的地表温度及热场变异指数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地,而草地、耕地、林地的地表温度较低。近十年间,宁夏环香山地区的热场呈现出高温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景观由简单到复杂、再趋向简单的演变趋势。在2004—2009年间,热场景观斑块总数及密度明显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高等级斑块类型的优势度明显提升,形状趋向复杂;由于大量低等级斑块转向高等级斑块,导致区域热岛效应明显增强。但在2009—2013年间,宁夏环香山地区的热场景观格局变化却表现出与2004—2009年间完全相反的变化态势。引起热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种植模式的变化,在2009年之前,宁夏环香山地区的压砂地面积的迅速扩张,由分散、局部、小面积转变为集中、连片、大面积的模式,大规模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地表温度升高;然而2009—2013年,虽然压砂地面积继续扩大,但由于调整了种植结构,实行枣瓜间作,使得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高温斑块面积比例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的内蒙古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1952-2004年以来,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经历了低增长、稳定增长和高增长三个阶段,相应地,单位GDP能耗变化经历了初始上升、稳步下降、反弹上升三个阶段。借助于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关联两个基本模型,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分析了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所在。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1952-2000年间,单位GDP能耗先升后降,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明显,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逐步减缓。但是,在"十五"时期,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双出现反弹,使得产业结构演进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弱化,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工业等高耗能工业部门的高速发展。因此,适当控制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工业部门的超常规发展,是内蒙古"十一五"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以张掖市为研究区域,在借鉴国内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PSR模型,结合2001—2012年土地利用的相关数据,建立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张掖市2013—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1—2017年的安全警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张掖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压力系统的警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警度呈下降趋势,2013—2017年的压力系统将逐步由"中警"转变为"重警",状态系统将基本维持在"中警"水平,响应系统将处于"无警"状态;2001—2017年,张掖市土地生态安全警度呈略有下降态势,2013—2017年的预警指数将处于0.46左右,警度将处于"中警"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测度体系模型,文中选取了房地产泡沫相关的五个指标,采用2004-2013年的房地产相关数据对兰州市的房地产泡沫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兰州市房地产市场泡沫普遍存在,且泡沫程度从2004年的0.0951上升到2013年的1.5688,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兰州市房地产泡沫程度呈现出不断扩展的态势,其实质是市场价格越来越偏离其基本价值。2)2007年和2010年兰州市房地产泡沫综合指数之所以大幅下降,这与国家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及兰州市出台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是密不可分的;2011年以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功能逐渐显现,这两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放开"的政策是合理和明智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天山北坡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于这一区域的自然资源及经济资源禀赋条件,特定区域人口和经济的双重合理布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天山北坡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天山北坡各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① 以新疆为参照区,近10 a来天山北坡处于人口非常富余、经济超载或严重超载阶段。② 与全疆相比,水资源是天山北坡的优势资源,土地资源是制约天山北坡人口、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③ 以天山北坡为参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拉玛依市,超载最严重的是博乐市;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最严重的是克拉玛依市,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奇台县。④ 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的超载或富余状态,将天山北坡各县市归为4类资源承载力匹配区。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ring wid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the climate factors in the western Hedong sandy land of Ningxia, a conver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tree-ring width since 1899 was re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cross verific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equation is stable an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are reliable. The result of reconstructed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the remarkable fluctu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dry-to-wet variation before the 1940s. The smaller fluctuation and high frequent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940s-1980s and after the 1980s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precipitation became high periodic extent and low frequ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some coincidences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in Changling Mountains, Helan Mountains and the east of Qilian Mountains. The relatively dry periods in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1920s to 1930s,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2004 to 2006 in the western Hedong sandy land of Ningxia accelerated the desertification, while the relatively humid period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1910s-1920s, 1930s-1940s and 1990s is favorab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esertification, and to weaken the climate warming and drying. The period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the western Hedong sandy land of Ningxia since 1899 are approximately 2-4 years, 5-7 years and 10 years.  相似文献   

13.
从气候标准的改变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22个气象站旬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比较了1960-1990年与1970-2000年气候标准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地域特征。说明西北地区在气温显著升高的同时,西部降水增加,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事实,但是西北地区东部干旱的形势比前期更加严峻。西北地区30a气候标准的差异,主要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气候状态的显著差异造成的。新气候标准的应用对于气候统计分析、评价和预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降水与环流场演变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7,他引:11  
王娇  任宜勇 《干旱区研究》2005,22(3):326-331
通过分析南、北疆地区近50a来的降水演变特征,将南、北疆地区降水多寡典型年份对应的50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距平进行合成,讨论了多雨和少雨期大气环流的气候背景特征。结果表明,近20多年南、北疆降水较20世纪60-70年代均有显著增加。南、北疆夏季降水与大气环流之间亦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增强明显有利于南、北疆降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天山北坡40年来水热组合变化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晓华  阎顺  何清 《干旱区研究》2007,24(2):273-279
利用东天山北坡山区和平原共6个气象站40年来的降水量及气温记录,对各季、年的水热组合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新疆5 000 aB P(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水热组合主要规律进行了对比讨论.得到的基本结论为:(1) 从变化趋势看,除1987年相对暖湿(平原和秋冬两季表现尤其明显)外,40年来其它时段基本以暖干气候为主,也有冷湿气候出现;(2) 该结果与新疆历史时期百年尺度的水热组合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3)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晚全新世以来,新疆气候以冷湿、暖干为主的水热组合规律只能代表百年尺度的变化,而年际尺度的变化规律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6个气象代表站点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等资料,研究近5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气候明显变暖,年平均气温上升率0.49℃/10 a.2000-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较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1.76℃.2007年年平均气温达到历史最高点5...  相似文献   

17.
北疆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熟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2年北疆48个代表站的年平均气温、无霜冻期和≥10℃积温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和Arc GIS中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疆各县市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熟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2年北疆年平均气温、无霜冻期和≥10℃积温分别以0.36℃·10a-1、4.7 d·10a-1和80.66℃·d·10 a-1的倾向率呈增加及延长趋势,其中塔城地区、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较其它地区增温明显。各气象要素均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生突变,突变年后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作物熟制从仅满足一年一熟逐渐向多熟制发展,表现为,突变后一年三熟的地区较之前以吐鲁番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大,一年二熟的地区扩大到精河县-克拉玛依市沿线以东,克拉玛依-奇台-鄯善沿线以南天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和伊犁河谷西部以及哈密市周边地区,而二年三熟地区增加较小,一年一熟的县市呈继续向高纬度地区减少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近30 a来开都河上游径流量变化的气候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巴音布鲁克水文站1980-2010年逐日径流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30 a来开都河上游4-9月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同期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探讨开都河上游气温与降水变化对春季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开都河上游年径流量在过去30 a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4-6月月平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7-9月径流量增加明显。虽然年径流量主要分布在夏季,但年最大日径流量大多发生在春季4、5月份。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冬季降水量与当年春季增温均对春季径流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51-2000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分析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和分区及其各分区各季节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50a来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显著,其中冬季增暖幅度最大。按西北干旱区的年平均气温分为四个区。它们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都有所不同,其增加幅度和数目最多的是柴达木盆地,随后是新疆北部和东部,新疆南部、河西走廊地区,新疆西部。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陕北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北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多尺度和跃变(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有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296℃/10 a,年平均气温在1994-1995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陕北地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