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裕的自然资源到底是经济增长的福音还是诅咒,一直是学术界的谜团。文中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基于中国1998-2012年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层面考察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资源丰裕度确实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投资、工业化程度、制度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创新变量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我国许多资源型省份虽然通过单一的初级产品生产获得了较高的边际收益,但要取得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含量高和具有技术外溢特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走出依赖自然资源禀赋的经济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2.
加权和分析法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是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区域实际出发对整个系统的经济发展与布局、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揭示出系统结构、功能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系统发展的趋向,尤其是评价系统发展的可持续协调度。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遵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生态原则,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从本区域特点出发,选择能全面反映该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制约生态环境变化的经济社会要素指标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要素指标,建立本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和分析法比较、分析和量化研究,对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整体状况的真切了解和全面、有效、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度做出合理判定。通过包头市五个年份的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看出,包头市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26、0.44、0.56、0.589、0.589、0.924。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处在从非常不协调、不协调、不太协调向比较协调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提高能源效率和治理环境污染是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高;而"波特假说"的观点认为,环境规制激发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了能源效率。那么在工业相对落后的新疆,政府的环境规制究竟对能源效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中在系统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影响的作用机理后,以新疆14个地州2003-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SFA模型实证检验了新疆政府环境规制对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政府环境规制产生了能源的非效率,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都会抑制能源的效率,而资源税却提高了能源效率,从而使得"波特假说"的观点在新疆表现的不是很明显;最后,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新疆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ImPACT等式,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牧区为例,对人类活动草原环境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0年,经济每增长1%,会引起草原环境压力相应地发生15.79%的变化,其中人口(P)和人均GDP(A)的增长对草原环境压力产生正效应,而草原资源利用效率(T)的提高和畜产品使用强度(C)的降低有利于抑制环境压力的上升;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草原环境的压力不同,且整体呈现出"U"型曲线,并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观点;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草原环境压力,但要切实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要动用当地另一重要资源即社会资源。利用ImPACTS等式测算得到,若考虑社会资源,则经济每增长1%,对草原环境的压力相应发生6.2%的变化,较不动用社会资源时下降了9.6%,社会资源的动用极大地减轻了草原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文中对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拟合;并选取四组环境影响因子,比较四组因子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工业污水拟合结果不佳,;工业废气与工业固废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环保科技进步与政府环保措施这两部分因子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可知,呼和浩特市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与环保技术进步、增加政府环境投资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县为基本单元,根据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物质积累基础和人类发展水平,结合国家安全战略与内蒙古区域发展战略,采用基于G IS的多因素迭置模型和基于决策树的定量化分析方法,编制了内蒙古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不同类型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及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内蒙古人口发展功能区以人口限制区为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人口发展疏散区和稳定区;内蒙古人口稳定区以呼包鄂、通辽、赤峰等城市群为主要形态,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协调,人口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口疏散区以丰镇、克什克腾等中、小城市和乡、镇为主要形态,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推移,未来人口发展应相对集中,适度疏散;人口限制区以阿尔山、额尔古纳等小城镇和乡村发展为主要形态,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未来应有计划实施人口迁移和生态移民,建设国家生态屏障,促进不同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定西市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属生态环境脆弱区,又是西北乃至全国典型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对其资源-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的演进分析迫在眉睫。文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定西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人类活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政府干扰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影响和政策干扰下的非参数回归模型,实现对研究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的耦合演进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8年间,定西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及政策干扰关系呈倒U型曲面,目前定西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急需转变发展路径。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时也应致力于环保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保监督检查,使整个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地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多年的矿业开发和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以综合评价法为手段,通过选取水、土地、矿产、林业和旅游资源要素以及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要素8个方面16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权重赋值后,对该区域七个区块2010年度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东胜区块和乌海区块的资源环境系统均处于高负荷水平,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远远低于矿产资源开发所施加的压力,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应适当减小;准格尔区块、伊金霍洛区块及鄂托克区块负荷水平中等,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可继续矿产资源的开发;乌审区块、达-杭区块负荷水平较低,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可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说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1990-2009年近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并从内蒙古工业布局演变和工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特点。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初显空间集聚效应,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尤其是矿业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考虑煤炭价格的约束,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了内蒙古煤炭资源发展的“资源诅咒”与“资源尾效”效应.结果显示: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煤炭资源依赖度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的拐点为煤炭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61%,2011年内蒙古已跨越该拐点,处于“资源诅咒”的临界状态;由于“资源尾效”的存在,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率年均损失0.66个百分点.因此应关注煤炭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风险并通过集约化发展道路来释放由于“资源尾效”损失的增长率并规避“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 first record of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Diptera: Drosophilidae) in the areas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not unde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This pest was found in September 2016 on Prunus armeniaca L. in Morfou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s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first author.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样枝的年轮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应急输水后,喀尔达依断面胡杨的横向响应范围达到离河1 000 m;应急输水后不同断面、不同离河距离,地下水埋深梯度、过水时间梯度随着离河道和大西海子水库距离增加,胡杨生长量减少;输水量大的年份胡杨生长量明显大于输水量少的年份,在相同输水量和输水时间前提下,春秋季持续输水对胡杨生长恢复效果要优于夏秋季输水;在持续输水后,胡杨生长量增长幅度减小,其大小逐步趋于近似.  相似文献   

15.
16.
17.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湘北地区三代三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提出和实施了在湘北三代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开展"两查两定”,科学用药的具体措施.提出查水稻生育期定防治对象田及其方法,试验指出防治三化螟使用单剂比复配制剂效果好,认为粗水喷雾或泼浇是水稻后期施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