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新疆艾比湖湖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比湖是新疆典型的平原区湖泊,随着近50年来流域气候和人类扰动双重影响下,艾比湖湖面相应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态势。由于其地理区位独特,艾比湖湖面变化所引发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的紧迫问题。本文以艾比湖为研究靶区,从年内与年际尺度对湖面变化进行研究,并在剖析湖面动态变化原因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湖面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1,2]。指出要维护艾比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对艾比湖最优运行水位加以研究,通过最优运行水位模型的构建来确定具体优化管理方案,以确保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40年来内蒙古岱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内蒙古岱海为地处东南季风区边缘的内陆封闭湖泊,近40多年来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泊面积持续萎缩。结合历史文献,本文回顾近代岱海湖面涨、水位波动的历史,进而对近40年的岱海水量平衡要素,以及气候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岱海湖面波动气候变化的反应敏感,气候变化仍是近40年来岱海湖泊水面萎缩、水位波动的根本原因;现代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是岱海萎缩的强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45a达里诺尔湖面积演变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近20 a来新疆主要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采用景观指数、城市扩展强度,分析了新疆16城市扩展的时间特征,通过城市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研究不同阶段城市扩展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展过程中,新疆城市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面到点,即点—面—点的过程.重心转移分析将新疆城市分为2类:第一类是单向向外扩展城市,主要是昌吉、石河子、库尔勒和塔城.扩展方向分别为西北,东北,东南.这些城市在1990-2000-2010年间向一个方向不断地扩展.第二类是多向向外扩展城市,主要是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阿勒泰、阿图什、阿克苏、博乐、哈密、吐鲁番、和田、奎屯和喀什.这些城市在1990-2000-2010年向不同的方向扩展.计算出的城市扩展速度也可分为快速、中速、低速3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2000-2017年和田河河岸天然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文中基于2000、2010及2017年3期数据影像,对和田河河岸17年间天然植被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和田河河岸封河育林区域出现明显的耕地、水域及建筑用地面积,已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天然植被面积在17a间整体减少89.77km2。2)和田河河岸天然植被面积在17a间面积虽有所减少,但现有天然植被覆盖度却呈现持续好转趋势,其中高、中及中低覆盖度植被分别增长17.77%、3.26%及23.09%,表明综合治理对现有天热植被的质量有所提高;3)和田河河岸天然植被变化主要受到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识别特定地区的脆弱性则是实现有效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以京津风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采用"暴露-敏感-适应"(VSD)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Moran's I指数与主成分分析,对2000—2019年该沙地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和驱动机制分...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民勤绿洲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绿洲是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 ,如何合理、协调、持续地利用和开发绿洲是当今干旱、半干旱地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以遥感及GIS为工具 ,借助地学信息图谱技术 ,以不同时相、不同尺度的数据源为基础 ,编制出 1 960~ 2 0 0 1年民勤绿洲分布图 6幅 ,在GIS中通过空间分析获得民勤绿洲空间变化图 5幅。研究发现民勤绿洲的空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960~ 1 973年绿洲扩展 ;1 973~ 1 994年绿洲稳定 ;1 994~ 2 0 0 1年绿洲迁移和不稳定时期。民勤绿洲演变是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人口的增加以及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河西地区为研究区,采用1975年MSS影像及1990年、2000年、2007年的TM和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4期盐碱地现状信息和3期盐碱地时空变化信息,对研究区近30年来的盐碱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盐碱地总面积整体上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0年其分布面积达到峰值,为10554...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植被恢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影响,文中选取准格尔旗为研究区,基于1990、2000、2009年三期美国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各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在30m栅格尺度上定量评价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过度矿产资源开发等负面因素和生态恢复政策的正面因素。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人类活动及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增加,植被恢复的过程是有效而缓慢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76、1991、2000和2011年Landsat MSS/TM/ETM+影像,以计算机辅助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的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边界为对比依据,研究了近40a的冰川进退变化。结果表明:近40a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1976-2011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193.9km2,且退缩速率呈现大-小-大的变化特征。研究时段内各坡向冰川退缩幅度不同,东南坡减少14.2%,西北坡减少23%;结合当雄、那曲、班戈和申扎气象站的数据认为,气温升高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三个时段冰川退缩速率的差异主要是各时段升温幅度不同所致;分析了位于研究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当雄、班戈气象站的数据表明,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变化,同时影响冰川进退。  相似文献   

11.
对于内陆湖泊,由于存在补给能力小、换水周期长、咸化趋势明显等自身的一些特性,开发利用中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湖泊本身又是内陆地区极为重要的经济源泉,不可能不去开发。如何在利用的同时又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文以岱海为例,通过对藻类生长环境和潜在经济价值的分析,以及对西部湖泊资源条件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探讨了利用湖泊自身条件和特殊的技术手段,在内陆湖泊进行封闭式管道化微藻生产的可行性及若干优势,尤其在农业新产业价值和避免污染以及减少湖面蒸发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在广大西部湖区推广微藻养殖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岱海水质咸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岱海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一个内陆湖,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水水质出现恶化,2004的水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岱海湖水矿化度4 658.6mg/L,已接近咸水湖标准。从近50年的变化历程来看,岱海呈现出明显的咸化趋势,且咸化速度不断加快。利用流域内的水文、气象数据,并结合湖泊及河流的水化学特征,建立岱海盐量平衡方程,对岱海湖水矿化度进行模拟计算,恢复了近50年岱海湖水矿化度的变化序列。依此序列对岱海水质咸化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计算,结果显示:湖泊萎缩对水质咸化的影响占到86.5%,而由入湖径流与降水所带入的盐分对水质咸化的影响仅占到13.5%。  相似文献   

13.
岱海水盐变化原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泊水文要素变化出发,基于湖泊和流域的关系,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近50 a来岱海水位、矿化度等水文要素变化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对封闭及较小尺度的流域面积等自身特性,决定了其水资源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脆弱性;而近年来流域上的人类活动,增大了降水径流滞留时间和蒸发作用,蒸发的水汽随环流流出流域,最终导致汇入流域的持水量和汇入湖泊的水量不断减少,矿化度在湖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浓缩升高.最后就变化趋势及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0年冰川编目数据、1999年和2011年ETM+数据,利用决策树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则普乡地区则普冰川、则普北冰川和央别贡冰川边界,并结合丁青和波密站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区冰川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70-2011年冰川总体呈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共减少81.51km2,各冰川在1970-1999年退缩速率均大于1999-2011年,冰川退缩具有减缓趋势;温度升高是近40a来冰川退缩的主导因素,而1990-2001年降水增加是冰川减缓退缩的主要原因.冰川相对变化率随冰川规模增大而减小,即小规模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依据气象资料,对研究区未来十几年冰川变化情况作初步预测,认为研究区冰川将呈加速退缩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岱海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岱海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内陆湖,由于流域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入湖的污染物质增加,根据2004年水质监测结果,岱海全湖属于劣Ⅴ类水质,其中湖水中氯化物、矿化度超标严重,已接近咸水湖标准,此外,湖水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与90年代相比,湖泊水质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43年岱海湖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岱海湖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岱海湖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上升幅度为最大,高出多年平均水平0.63℃;而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则呈现出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64mm/10 a和-12.98 mm/10 a;结合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冷湿期,80年代是冷湿向暖干发展的过渡期,而90年代以后湖区则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岱海生态与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岱海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内陆湖,历史时期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经历多次扩张和收缩,最大水域面积曾达到760 km2。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湖区农业活动的加强,岱海的补给水量急剧减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岱海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呈现出明显的加快趋势;与此同时,湖水的矿化度不断升高,咸化现象已十分明显;受农业活动和城镇生活的影响,岱海水体的富营养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岱海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人类对流域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污废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只是起到了加速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9、1998、2011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比值阈值法(b3/b5)结合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北天山3个时段的冰川边界,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该区域冰川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北天山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冰川表现为萎缩的趋势,近23年来冰川面积减小了14.93%。分析认为,较大的变化率是由于研究区面积<1km2的冰川数量占总数的比重较大(近80%)造成的。同时分析了北天山冰川空间结构特征,<0.5km2面积的冰川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消融率最高,1~5km2面积的冰川对消融总量贡献比例最大。依据分形理论对未来冰川变化进行初步预测,分析认为研究区冰川的消融率仍保持比较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