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玉米的需肥特点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有16种,由于种植制度不同,又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和夏玉米的需肥特点是不同的。据中国农科院士肥所林继雄研究,春玉米多为一年一  相似文献   

2.
我省以夏玉米为主,但亦有相当面积的春玉米。以往春玉米多在四月上中旬播种。但由于春季一般雨量偏少,随着气温的增高,蒸发量加大,土壤容易干旱。同时,这时由于播种棉花和麦田管理等,劳畜力紧张。如果推迟播种,一方面墒情不好,更主要的是影响产量。根据商丘等地“九、九”种玉米能增产的经验,1976年我们进行了春玉米播期试验,以期找出比较合适的春玉米播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0,全年粮食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A2、A3和A4,施肥量最少,生态效益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结论】"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可同时满足粮食增产、经济效益增长等多目标的要求,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闽北乳业的蓬勃发展,青饲青贮玉米由于具有秸秆营养丰富,糖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含量高等优点,种植面积居闽北所有牧草之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闽北一般可分为春玉米、夏玉米和秋玉米。种植模式:水田有玉米—晚稻,早稻—玉米,烟后—玉米;旱地可种植春玉米、夏玉米。其主要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春玉米露地直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4月4—15日),  相似文献   

6.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栽培播种时期可分为春玉米与夏玉米两种。春玉米一般是4-5月份播种,9月份收获,一年一熟栽培,或两年三熟栽培,夏玉米在麦收之后进行复种。为了确保增产增收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一、苗期管理播种之后,春玉米约10-18天出苗,夏玉米6-7天。从出苗到拔节期间称为苗期。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进行根、茎、叶的分化与生长,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南疆粮棉混作区有三种粮食生产模式,即吨粮田(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二熟制(麦收后复播夏玉米)、多熟制(冬小麦套作春玉米,小麦收获后种植夏玉米等短季作物).这三种模式中第一茬玉米播种时间不同.研究比较了吨粮田中夏套玉米和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铃虫产卵有很强的吸引作用,可以使棉田第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55.7;,幼虫数量减少57.1;,对防治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4垄玉米2 行宽幅套种 该模式适用于粮区,马铃薯栽培春、秋二季,玉米栽培春、夏二季,一年四作四收,达到薯粮双丰收. 具体做法是:2.8米宽为一幅,春马铃薯按株行距25厘米×60厘米播种4行,每亩栽3800株.春玉米按行株距40厘米×15厘米条播2行,每亩种3170株. 春马铃薯收后在中央垄沟上条播2行夏玉米. 春玉米收后于夏玉米大行间播秋马铃薯4行.这一模式要求水肥条件充分,春薯要早种早收,玉米最好用育苗移栽的方法,保证生长一致. 尽量做到栽培过程上、下茬紧密衔接,管理措施一环扣一环,才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冀中南作物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为例,基于作物需水SIMETAW模型系统量化1965—2018年冬小麦、春棉花、春玉米、夏谷子、夏大豆和春绿豆等10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针对当地不同降水年型和水资源条件以及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和前后茬作物的农学特性等构建11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需水及降水耦合度等参数。结果表明:1)各作物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春棉花(515.2mm)冬小麦(466.6mm)春玉米(424.9mm)春油葵(420.0mm)春甘薯(362.1mm)春马铃薯(354.2mm)夏大豆(313.9mm)夏玉米(298.7mm)春绿豆(288.1mm)夏谷子(217.5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表现为冬播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冬小麦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大,为329.2mm;夏谷子最低,为82.8mm。3)传统麦玉一年两熟制周年需水量最大(753.4~780.3mm),相比之下,多样化轮作模式的生育期需水量可显著降低15%~34%,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明显降低9%~32%。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甘薯-冬小麦-夏谷子等两年三熟制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下的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周年需水量均较低。春绿豆-夏谷子一年两熟模式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最低,为504.4mm,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为286.8mm。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减缓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发展适水种植模式是节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冬小麦撒播、带状播种和小麦/玉米间套作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冬小麦带状撒播间套春、夏玉米"一年三作"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冬小麦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带状撒播种植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间套春、夏玉米,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玉米双丰收,粮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玉米株高叶茂,生育期间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给才能高产。试验证明:一株玉米一生中要耗水150-200kg,是它自身重的100-200倍,春玉米和夏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每667m2需水约250m3。因此,弄清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适时灌水,是节约用水,提高产量的关键。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最适宜的田间土壤持水量为60%-70%,为确保玉米全苗壮苗,春玉米播种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比夏玉米播种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但是播种早地温常常是低而不稳,容易引起烂种,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春玉米比夏玉米粗缩病发生重,严重影响其产量。为保证春玉米苗齐、苗匀、苗壮,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针对春玉米的栽培特点,在种子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8个材249个农户5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依据,应用统计最大生产函数模型对小麦、棉花、夏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益在5种作物中最高,其余依次为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技术效益总体上随投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的技术增产潜力分析为26.8%、39.4%、41.8%、45.1%和54.5%。  相似文献   

15.
张凯  孙君艳  方保停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39-2241
为了提高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产量,对不同熟制种植模式的产量结果、产量形成基础、光能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年三作两熟制间套作种植模式年产量19750.95kg/hm2,比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制增产18.17%;比一年一熟制春玉米增产140.85%。因此,一年三作两熟制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2/3,而近些年由于气候的变化造成北方春玉米区连年干旱,致使春耕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平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总结出11项抗旱抢墒播种措施,具体是:  相似文献   

17.
1黄骅市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是黄骅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黄骅市每年都发生玉米螟危害,属玉米螟三代区,春夏玉米均有受害,为害高峰主要有3个时期:第1危害高峰为春玉米心叶期,主要是第1代玉米螟为害;第2危害高峰为春玉米穗期、夏玉米苗期,第2代玉米螟为害;第3危害高峰为夏玉米穗期,第3代玉米螟为害。  相似文献   

18.
正春玉米是指春季播种的玉米。因播种期早,北方农民又称它为早玉米。春玉米主要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和西南丘陵山区栽培。春玉米生育特点是苗期生长缓慢,基部节间较短,穗位低,植株健壮,抗倒伏能力较强。由于生长期比夏玉米时间长,因此果穗大,单株产量高,经济效益突出。但是播种期早,地温常常低而不稳,很容易引起烂种或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在盛夏高温,多雨的季节,也易发生多种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斑病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冷凉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区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五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发生较重。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