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四个香菇开放式接种场所内不同时间点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温度和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测试场所,不同测试时间点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有所变化。总体上,消毒前和接种结束时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相对较多,接种开始和接种进行一半时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较少。各场所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与霉菌和细菌的数量无相关性。消毒前环境中霉菌、细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96;接种开始时环境中霉菌、细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94;接种进行一半和接种结束时环境中的霉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无相关性,而这两个时间点细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88。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每立方米微生物菌落数量(colony-forming units,CFU)监测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工厂洁净区(冷却室和接种室)工作时段空气微生物浓度,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监测数据计算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结果表明,冷却室中,C2采样点的细菌浓度最大,各采样点的真菌浓度差异不显著;接种室中,B采样点的细菌浓度最大,G采样点的真菌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确定冷却室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分别为16.67、33.34 CFU·m~(-3),接种室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分别为42.64、85.28 CFU·m~(-3)。洁净区空气微生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冷却室的细菌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洁净区的真菌优势种群为青霉属和枝孢属,细菌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和黄杆菌属。本研究对于明确金针菇工厂的微生物污染来源、制定有效消毒措施并降低污染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1—2015年采后处理旺季,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赣南5个县境内10个具有代表性的柑桔采后处理厂区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进行收集、培养及统计分析;同时,对采后处理厂贮藏90d的果实腐烂率进行统计,分析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与果实腐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赣南柑桔采后处理厂区的空气中病原菌以青霉菌为主,其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果实腐烂率与空气中病原菌总数和青霉菌数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木屑发酵料的制备工艺与香菇开放式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木屑堆积发酵料的制备工艺,堆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群体特点,并对发酵料进行了香菇开放式栽培。木屑发酵料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中温条件下分离出的细茵以无芽抱杆菌、芽孢杆菌为主,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真茵主要是青霉属、毛霉属、木霉属。在高温条件下(50~60℃)细菌总数变化不大,主要是嗜热芽孢杆菌,放线菌仍属链霉菌属,数量由10~5增至10~8,真菌数量骤减,只有少数微紫青霉和烟曲霉,常污染食用菌培养料的霉菌多数被高温杀死。文中还提出水分、温度、酸碱度等的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徐兵  汤艺  赖淑涵  王义 《北方园艺》2020,(16):115-119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不同臭氧(O3)浓度相同处理时间结合低温(5℃)的方法,分析了贮藏期对子实体微生物数量、腐烂率和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的优势腐败菌主要是酵母菌,其次是霉菌,所以杏鲍菇受酵母菌和霉菌的入侵较为严重。在5℃冷藏条件下,经0、1.94、3.88、5.82、7.76、9.70 mg·L-1 6组臭氧浓度处理,7.76 mg·L-1臭氧处理比其它5组臭氧处理更能明显降低微生物引起的杏鲍菇腐烂。该研究可减少子实体微生物数量、降低子实体腐烂率、提高采后生理、品质和延长杏鲍菇保质期,为臭氧在杏鲍菇保鲜技术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栽培袋不同灭菌时间灭菌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黑木耳栽培菌袋细菌污染与灭菌工作关系较大,而霉菌污染一般与灭菌关系不大,若发生大面积的霉菌污染应在接种、培养等灭菌后的各环节找原因。  相似文献   

7.
平菇培养料通风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平菇培养料通风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培养料的微生物区系、温度、pH 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绘制了堆料中温度、pH、细菌数量和通风量的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通风发酵技术使培养料中中温型有害的细菌、霉菌数量大大减少, 而有益的高温放线菌数量增加, 并为平菇前期发菌减少污染及优势生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比四个配方栽培杏鲍菇发菌速度、污染率、产量、生物转化率及成本,结果配方③(玉米芯36%,木屑20%,麸皮20%,玉米粉8%,豆粕6%,棉籽壳6%,石灰2%,轻质碳酸钙2%)发菌时间短,污染率低,产量高,成本低,为较理想栽培杏鲍菇配方.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方法统计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酶活、统计黄瓜形态指标和发病株数,探讨不同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联合防治黄瓜枯萎病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3株菌株联合优于单一菌株和2株菌株联合,其协同增效作用最佳。与对照相比,3株菌株联合处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接种增率分别为50.57%、110.98%和13.48%,菌群结构开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过渡;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44.90%、7.17%、2.90%和31.01%;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干物质重量的增长率分别为33.92%、35.48%、34.43%和79.13%;防治效果最佳达52%。与其它处理相比,3株菌株联合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菌群结构、过氧化氢酶、黄瓜的形态指标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其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桑枝蚕沙栽培杏鲍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枝和蚕沙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配方栽培杏鲍菇,结果表明利用桑枝蚕沙栽培杏鲍菇是可行的,杏鲍菇菌丝在桑枝和蚕沙为主的2种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菌丝长势、满袋天数、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与当前杏鲍菇生产主用配方(CK)相当,以配方A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