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固沙植物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不同沙地,不同水分条件,建立不同的植被覆盖度是维持沙地水分平衡,建立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防止固沙植被演替退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对榆林红石峡约5000亩沙地植被,抽取样方144个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榆林红石峡水分条件下适宜的植被盖度是50-70%,覆盖度大于70%时,因植物蒸腾耗水量过大,致使土壤过度干旱,是导致植被演替退化的主要原因。对红石峡沙地封禁后植被恢复,演替,退化经历的主要阶段作了初步的划分,提出了沙地植物在各演替阶段中的主要生活型谱,为选择固沙先锋植物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具有超旱生特征;泉山区固沙植被主要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群丛,以沙堆天然灌丛为主;湖区固沙植被以白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为主,以湿生耐盐碱植物种为主。(2)坝区固沙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最高;泉山区固沙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3)坝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关系,泉山区和湖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种间联结性不强;坝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植物种为沙拐枣,泉山区、湖区均为白刺。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明显,未来区域植被管理应重视对乡土优势植物种的精准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对沙地植被盖度与水分平衡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红石峡固沙试验林,于1958年开始营造,二十多年来,逐年扩大,目前已形成近5000亩以灌草为主的固沙试验林基地,对防风固沙起到了显著作用。但是,由于植被的蒸腾耗水,而大气降水又不能全部弥补土壤水分的损耗,致使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导致固沙植被的演替和退化,因此,在干旱地区开展大面积的固沙造林,有必要探索植被盖度与水分的平衡关系,确定适宜的植被盖度,以建立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提高固沙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试以红石峡固沙试验林为例,对沙地植被盖度与水分的平衡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沙地自然特点榆林红石峡固沙试验林基地,位于毛乌  相似文献   

4.
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的盐池沙地,采用植物固沙并结合人工封育措施建立稳定的沙地人工植被是防治该地区沙漠化的根本途径,但是沙区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植被的建立。也影响着植被的稳定,而沙地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固沙植被的主要因子。因此,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对建立合理稳定的固沙植被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固沙植物群落是风沙区生态系统的阴阳表,其稳定性的研究,对于风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固沙植被稳定性研究进展,阐明了植被稳定性机制研究的现状和稳定性研究的方法,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分析,建立干旱区固沙植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为3层30个指标,较全面地涵盖了植被、生境、干扰不同范畴。  相似文献   

6.
盐池沙地水分与植被恢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的盐池沙地,采用植物固沙并结合人工封育措施建立稳定的沙地人工植被是防治该地区沙漠化的根本途径,但是沙区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植被的建立,也影响着植被的稳定,而沙地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固沙植被的主要因子[1]。因此,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对建立合理稳定的固沙植被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宁夏盐池县青山乡,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壤主要为沙壤土,年降水少,蒸发量大,水资源贫乏。干燥多风,年平均大风日数21d,年平均降水量293 1mm,…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固沙材料应用于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质素固沙材料是制浆废液经化学改性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固沙材料,具有见效快、可降解、成本低等优点,并可与植物固沙有机结合,促进沙化地区的植被恢复。经过3年在宁夏(半干旱地区)的木质素固沙与植被恢复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1)木质素固沙材料溶液可以在1天之内快速形成沙结皮,起到固沙作用,比草方格固沙节约成本50%以上,当年植被便可恢复,经济、生态效益明显;同时使固沙的高度突破了12,达到了23的沙丘高度;使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2)木质素固沙材料1%~2%的浓度和2.5L·m-2的剂量既可有效固沙,同时还可保持水分、减缓水分蒸发,对植物的发芽、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固沙与植被恢复的理想结合。3)木质素固沙材料是水溶性的,在半干旱地区木质素固沙材料的作用大约在8个月至1年,足以帮助植物的生长,但降水过多地区将使木质素的效能弱化。4)1年生草本与多年生的灌木植物组合配置,可持续性发挥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8.
弥芸 《陕西林业》2011,(5):23-23
造纸污染和沙漠治理是两大"世界难题",最近一种环保型沙漠治理新技术材料在研制,并在宁夏等地的实验应用中取得了成功,成为破解这两大世界难题的新的突破口。这种名为"工业木质素制备植被用可降解固沙材料"把化学固沙与植被固沙有效结合,不仅能大大降低固沙成本,加快我国治沙的速度,提高沙漠治理的效果,而且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9.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中卫格状沙丘铁路固沙是从1957年开始,采取沙障固沙与植物固沙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8年来的工作,有成功也有失败,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就植物固沙方面提出初步总结(本文不涉及沙障固沙,沙障固沙在另文讨论)。包兰铁路在中卫县境西,通过腾格里沙漠的东南前沿。这里主要是格状沙丘,高低起伏很大,形成一望无际的沙山。其立地条件很差,主要特点是植被稀少(覆盖度仅1—  相似文献   

11.
陕北柠条的种群分类及其与水土保持和固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柠条居群的分类、生态、地理特征与造林固沙关系的研究,提出该居群的造林固沙区划。即:长城附近及其以北的沙地,应以小柠条和大柠条相结合;志丹──清涧以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黄土区,应以小柠条为主;志丹──清涧以南至整个渭北高原以秦晋锦鸡儿为主。  相似文献   

12.
对章古台针叶固沙林土壤(0~300 mm)结构与湿度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固沙林营造初期对沙地土壤有改良作用,随林龄增大林地土壤出现板结状况并呈加重趋势;固沙林深层土壤(200~300 mm)板结严重,土壤水分状况较差,干化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3.
红杞柳扦插无性繁殖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杞柳是柳编产业的主要条材,又是湿地保护、防护堤坝和水源涵养以及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树种。文章对红杞柳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无性繁殖及造林技术,做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4.
植被类型变化对民勤地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勤是受干旱,风沙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综合治沙是改变该区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植物固沙是综合治沙的关键。文中就几种沙生植物群落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N、P、K的转化速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合理经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固沙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按兼用林经营。为取得最佳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采用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其有主导影响的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密度对主要林分因子和树冠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林分产量影响遵循密度效应规律 ,有自然稀疏过程。抚育间伐是人为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 ,既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又有可观的间伐经济收入。本项研究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杏树是我国北方退耕还林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山杏适应性强,抗旱、耐寒、耐瘠薄,不论平原、高山、丘陵、沙荒,都能生长结果,其管理容易、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其生态效益,山杏是北方发展林果、防风固沙的有效树种。  相似文献   

17.
对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白音诺勒乡设立的黄柳小红柳高立式活体沙障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柳的最适埋条深度为75-90cm,小红柳沙障建植最适埋条深度为65—80cm。综合考虑2个树种沙障的地上地下生长状况、防风固沙能力、适应性以及柳编开发利用价值的大小.可以认为黄柳作为嫩江沙地的主要沙障材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嘉峪关工务段黑山湖防沙工区铁路防风固沙林二白杨、灌木柳等树种的地下滴灌试验,对其灌水量、水分运动等指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初步确定了合理的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灌溉周期.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每次灌溉时间为10 h,每公顷防风固沙林带地下滴灌年灌水定额为6 135 m3,每次灌溉定额306.75 m3;全年灌水时间分别为4~9月每月灌溉3次,10月下旬灌越冬水1次,灌溉时间为20 h.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杨柴生物沙障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平茬对杨柴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茬后的第1年内,预留盖度10%和留茬高度0 cm(齐地刈割)对杨柴生长最为有利;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  相似文献   

20.
沙地柏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的抗旱特性及形态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测试,发现沙地柏叶片小,大部分退化为磷片状,气孔少且凹陷,栅状组织发达,无海绵组织,角质层厚,机械组织强化。且具有束缚水与自由水值高、其子叶内水势低、蒸腾速率低等抗旱性强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固沙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