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颖娟  赵杨  邹应斌 《作物学报》2016,42(10):1516-1529
为探明不同穗粒型超级稻产量构成特点、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后期生理指标的关系。以不同生育期品种准两优527、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黄花占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期播种以确保不同生育期品种在相似的温光条件下灌浆结实。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平均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两优培九产量最高(9.47 t hm-2),玉香油占产量最低(8.39 t hm-2)。依据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品种分为大粒型(准两优527)、中粒型(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小粒型(玉香油占、黄花占)。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大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快、强度大、峰值持续时间短,上、中、下部枝梗籽粒均为一段式灌浆;中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快、强度较小、峰值持续时间长,其上部枝梗籽粒为一段式灌浆,中、下部枝梗籽粒为两段式灌浆,高峰值分别在抽穗后12~18 d和24~30 d;小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慢、强度小、峰值持续时间长,其上、中部枝梗籽粒为一段式灌浆,下部枝梗籽粒为两段式灌浆。平均籽粒灌浆速率与品种的穗粒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大粒型品种为0.68 mg d-1,中粒型品种为0.48~0.51 mg d-1,小粒型品种为0.41~0.47 mg d-1。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后期剑叶、根系生理指标有关,籽粒灌浆启动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剑叶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逐渐上升,POD活性、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先后出现2次升降过程。可见,不同穗粒型超级稻品种产量构成及籽粒灌浆特点的差异明显,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品种的穗粒型及枝梗着生的部位有关,也与后期剑叶及根系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区域性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择河南省6个主栽小麦品种,用三次多项式方程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与粒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以郑麦0943最高,千粒质量达50.64 g,许科316千粒质量最低,仅为45.02 g;各个品种之间灌浆速率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千粒质量与最大灌浆速率(Vmax)、理论最大粒质量(W)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灌浆速率(V)、有效灌浆持续期(Se)、有效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Vs)间的相关系数亦较高,这表明优化Vmax、W、V、Se、Vs等灌浆特征参数值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质量。籽粒产量以豫麦49-198最高,显著高于其他5个小麦品种。提高籽粒产量除有效增加籽粒质量外,还应与穗数、穗粒数相互协调,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相似文献   

4.
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直立大穗型水稻品种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特性,以沈农265等5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用Richards方程W=A/(1+Be-bt)1/N对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过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差异最大,相对一次枝梗籽粒和上部二次枝梗籽粒而言,中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峰值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但是达到峰值后下降缓慢,因此籽粒增重曲线接近直线,最终粒重也与其他粒位接近。可见尽管供试的直立大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但是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完全可以正常充实。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灌水及化控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灌浆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灌水和化控处理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灌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粒色小麦为材料,采用不同灌水及化控处理,研究花后小麦颖壳、籽粒、旗叶叶绿素含量、千粒重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后5~30 d,灌2水比灌3水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快,花后15 d和25 d时,灌2水与灌3水处理的千粒重差异显著.灌水对灌浆速率的影响与千粒重相似.籽粒、颖壳、旗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灌浆速率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本试验中化控处理对籽粒灌浆和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蛋白质积累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小穗大粒型春小麦品种东农7742,研究了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蛋白质积累方式,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成熟,各部位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穗内成熟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差9%;不同穗位籽粒蛋白质积累相对含量的顺序为中部粒>下部粒>上部粒;不同粒位蛋白积累相对含量的顺序则是第2小花粒≥第1小花粒>第3小花粒。不同位置籽粒蛋白质的积累能力与其相应的粒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完全一致,表明着生部位和发育时间的早晚及生理机制的差异,影响着蛋白质的积累过程和最终合成。  相似文献   

8.
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小麦叶片衰老及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3个品种小麦开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变化、旗叶衰老及其与籽粒增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NR活性首先升高然后再下降;NR的活性与籽粒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但NR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速率间显著相关;旗叶衰老,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绿叶面积一粒增重显著负相关。皖18、蒲麦8441开花后植株早衰明显,千粒重低,矮旱781植株衰老畔慢,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籽粒的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产量也存在差异,剖析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于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种类型4个品种,分析了不同穗粒位的粒重、蛋白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粒重和蛋白质积累量的穗粒位间变异大于年份(环境)间变异和基因型间变异;蛋白质含量的年份间变异大于基因型间变异和穗粒位间变异,而成熟期穗粒位间变异最大。大粒品种易受环境影响,小粒品种比较稳定。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开花后各时期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中筋小麦,但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差异较大。开花后各时期,强势粒的粒重、蛋白质积累量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弱势粒,中部籽粒显著大于上部和下部籽粒;随着灌浆进程穗中部与下部籽粒的差异变小,至开花后36 d时,中部和下部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籽粒灌浆进程,不同品种各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积累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均呈"高–低–高"的"V"型曲线变化,灌浆后期,中部和下部强势粒以及下部弱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穗粒位籽粒。粒重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开花后18~21 d,快速增重时期为开花后12~26 d;籽粒蛋白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开花后21~24 d,快速积累时期为开花后13~32 d。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特征是籽粒不宜过大,小花位粒数不宜过多,且中、下部籽粒较多,开花后13~26 d灌浆速率快。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干物质积累和运转动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类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型曲线。中粒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中粒型和大粒型品种叶片干物质积累峰值在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积累峰值在灌浆期;小粒型品种叶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均出现在灌浆期。不同类型品种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移动率表现为 :大粒型 >小粒型 >中粒型;茎鞘物质转运率和移动率表现为 :中粒型 >大粒型 >小粒型;子粒重量来源于开花前养分积累的比例表现为 :大粒型 >中粒型>小粒型。大粒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小粒型品种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茎鞘物质输出量较少,大量光合产物滞留在茎鞘中。灌浆至成熟期的CGR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穗颈节间组织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用7个不同穗型的中稻品种,研究了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的穗颈节间组织特性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韧皮部面积,茎横切面、茎壁、髓腔面积,均是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穗颈节间输导组织特征与空壳率的大小无关,但它是籽粒充实的重要前提和解剖学基础.穗颈节间茎的粗度、茎壁的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子粒充实度及灌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子粒灌浆及发育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子粒充实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据此对河南省小麦子粒灌浆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子粒充实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它可以较好地反映子粒生长潜力的发挥程度。河南省的高产小麦品种可以划分为四种灌浆模式:①高灌浆速度与短灌浆持续期相结合类型;②长灌浆持续期与早开花相结合类型;③长灌浆持续期与晚开花相结合类型;④低灌浆速度与长灌浆持续期相结合类型。其中,①②模式类型比较适合河南省的生态条件,子粒充实度较高。子粒充实度与子粒灌浆持续期、子粒灌浆完成期、开花期、起始生长势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福在  张满贵 《作物学报》1989,15(4):335-341
本文阐述了糜子籽粒灌浆的一般过程,并指出:粒重较大的品种灌浆速度明显高于粒重较小的品种,而灌浆历期无重要的差别。灌浆速度易受温度的影响,但是,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速度与时间具互补作用,使粒重保持在相似的水平上。穗重的差别亦取决于其增重速度而不是增重历期。不论穗重大小,同一品种千粒重相同,因此认为穗粒数  相似文献   

14.
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王瑞英  于振文 《作物学报》1999,25(2):227-231
两个冬小麦品种的强势籽粒和弱势籽粒的灌浆特点不同,鲁215953表现为弱势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短,而鲁麦14表现为弱势粒灌浆速率低。籽粒发育过程中,IAA, iPA含量变化为双峰曲线,ABA为单峰曲线,而GA含量变化因品种而异。弱势粒内IAA, GA与iPA水平低,iPA含量第一峰出现早,籽粒灌浆高峰之前的ABA含量低,并且其ABA含量升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冀东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子粒发育调控机理,以及为区域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冀东地区9个主栽春玉米品种,对其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以金科玉3306最高,粒收1号最低;金科玉3306的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其他品种平均高出3.11%、7.69%和6.41%。在产量构成因素和相关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穗行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不同品种子粒灌浆参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早粒1号的活跃灌浆期短,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纯玉958的活跃灌浆期最长,但最大灌浆速率最低。产量与最大灌浆速率(Rmax)和平均灌浆速率(R)呈正相关,与灌浆持续期(T)、活跃灌浆期(P)呈负相关。说明在保证子粒安全成熟的前提下,选用灌浆持续期短,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对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冀东地区春玉米品种的选择上推荐金科玉3306、东单913和早粒1号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与同化物供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相似文献   

17.
潍麦8号叶面积、穗粒重及其灌浆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的试验比较,研究潍麦8号旗叶面积、穗粒重及灌浆特点。发现潍麦8号具有高产多穗品种叶片小而上冲的特点,且灌浆速度快、穗粒重高。这解决了许多大穗品种穗大叶大、株型披散、易造成田间郁蔽的问题,证明较小的叶片能够提供较大的光合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曾浙荣  庞家智 《作物学报》1996,22(6):720-728
1992 ̄1994年在北京对华北6省市以及国外近年来育成的一些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每亩40万穗左右,亩产400kg的条件下,决定籽粒产量的最重要性状是千粒重;而决定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是平均灌浆速率(AR)。山东品种的千粒量和AR在6省市为最高。采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求得有关灌浆参数。开花早的品种灌浆速率(R,Rmax)高,灌浆持续时间(T)较长,千粒重也高  相似文献   

19.
陶志强  闫鹏  张学鹏 《作物杂志》2021,37(4):73-166
为探讨随时代发展我国玉米品种在更替过程中植株光合特征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适应性,选用3个不同年代的玉米主栽品种白单4号(1960s)、中单2号(1980s)和郑单958(2000s),设置2个播种期(2018年4月15日和4月25日)形成2个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比较2种便携式光合分析仪(SPAD-502叶绿素仪和SunScan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基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光合特征的差异,对基于籽粒产量计算得到的耐热指数(STI)与SPAD、LAI和基部PA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遭受灌浆期高温胁迫后,产量逐渐提高、产量降幅逐渐减少、STI逐渐提高;单株玉米穗位叶的SPAD值和群体LAI的降幅逐渐减少,群体基部PAR的增幅逐渐减少;STI与SPAD值、LAI的降幅、基部PAR的增幅均达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研究结果可知,玉米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强了自身对灌浆期高温的适应能力,当遭受灌浆期高温胁迫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单株叶片光合能力、群体光合有效辐射的截获和利用能力,进而提供充足的光合同化物,满足产量形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