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禽痢宁是防治雏鸡白痢病和成年鸡腹泻病的特效良药。本品是地衣芽胞杆菌生物制剂,在机体内迅速繁殖,能很快地抑制致病菌生长使机体增强免疫力,达到有效治疗作用。1 ̄6日龄和35、45日龄雏鸡日服本品0.08 ̄0.1g/只和0.1 ̄0.12g/只,分2次拌料喂饲,连续服用3天为一个疗程。1 ̄6日龄组雏鸡至42日龄的成活率为98.39%和35、45日龄组雏鸡至90日龄的成活率分别为95.98%和95.、19%  相似文献   

2.
《四川畜禽》1997,(4):47-48
本试验应用925雏痢康分10批对11796只伊萨褐及罗曼雏鸡进行了白痢防治试验和临床抗药性观察。结果10日龄内雏鸡成活率平均为96.1%;经临床反复试验证实,该工在一个鸡场连续应用一年半之后,效果仍然可靠,未见耐药现象。再且其它药物防治慢性呼吸道病和球虫病。收效显著,未出现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3.
禽痢宁是防治雏鸡白痢病和成年鸡腹泻病的特效良药。本品是地衣芽胞杆菌生物制剂,在机体内迅速繁殖,能很快地抑制致病菌生长使机体增强免疫力,达到有效治疗作用。1~6日龄和35、45日龄雏鸡日服本品0.03~0.1g/只和0.1~0.12g/只,分2次拌料喂饲。连续服用3天为一个疗程。1~6日龄组雏鸡至42日龄的成活率为98.39%和35、45日龄组雏鸡至90日龄的成活率分别为95.98%和95.19%、成年鸡按每公斤体重日服0.2~0.25g/只,分2次拌料喂饲,连服2日效果较好;用本品前每天死亡率为0.35%,应用本制剂后观察10天,死亡率下降0.2%,治愈率为99.8%,产蛋率原为65.7%,用药后20天产蛋率上升到80.4%。  相似文献   

4.
药物饮水法防治雏鸡病①雏鸡开食前后饮0.05%高锰酸钾水。预防肠炎。②1-10日龄雏鸡饮用0.01%痢特灵水,可预防球虫病和白痢。本刊辑药物饮水法防治雏鸡病...  相似文献   

5.
养鸡户应慎用氯霉素王庆普,孙占仁,王作权1995年8月,辽宁省普兰店市泡子乡刘某从普兰店市农场第二种鸡场购入AA肉仔鸡10D0只,在购入时用0.4%的氯霉素滴嘴开口,然后用0.4%的氯霉素拌粒预防雏鸡白痢,连用7日,雏鸡生长至20日龄时,再用0.4%...  相似文献   

6.
乳杆菌LB—9703制剂对雏鸡白痢预防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乳杆菌(LB-9703)微生态制剂对出壳雏鸡进行鸡白痢预防试验,使用剂量0.1ml/(羽.日),连用7天,同时设土霉素饲料添加剂组和对照组。8日龄时实施鸡白痢沙门氏菌强毒攻击,并观察至30日龄,结果证实:LB-9703组雏鸡存活率(96.97%)与土霉素对照组存活率(93.94%)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存活率(45.45%)差异极显著(P<0.01)。野外区域试验,共预防出壳雏鸡101825羽,30日龄时检查育雏鸡存活率。结果:应用LB-9703制剂雏鸡存活率(98.12%)与使用土霉素饲料添加剂雏鸡存活率(96.44%)差异不显著(P>0.05)并与实验室研究结果(96.97%)一致(P>0.05)。  相似文献   

7.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致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鸡,7~21日龄幼雏常发,发病率40%~100%,大多呈急性败血症过程,2~3周龄死亡达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与13龄、品种、营养、鸡群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在20日龄后死亡逐渐停止。但2008年10月南通海门某养禽场3000只130日龄开产鸡暴发无明显症状、但产蛋量有明显下降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东北龙芽Cong木的鲜嫩叶,按2%添加在低日龄雏鸡日粮中,从I日龄开始添加,连续饲喂3周,对照观察其对雏鸡增重及抗IBV攻击感染作用,试验结果,雏鸡在21日龄时,试验组雏鸡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多增重25克,试验组的雏鸡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5%,雏鸡在22日龄,用IBV攻击感染后,试验组雏鸡死亡率比对照组减少58.34%,说明龙芽Cong木鲜嫩叶对低日龄雏鸡既能促进增重,提高成活率又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选用AA10日龄雏鸡1000只,进行多糖酸盐饲喂试验。结果显示,多糖酸盐组比无机盐组提高增重8.3%,成活率提高2.0%,试验鸡每增生1kg,饲料消耗降低9.25%。  相似文献   

10.
对7日龄艾维茵雏鸡投服缓释免疫增强剂,至30日龄时试验组成活率为92.9%,对照组为82.5%;30日龄时用4种强毒进行攻击,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用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与氯霉素、呋喃唑酮防治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的试验结果显示,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与1/3 ̄1/2常用剂量氯霉素或呋喃唑酮合用,其效果优于单用常量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夏,新疆某养禽场2000只7日龄和10日龄肉雏鸡爆发以运动障碍、头颈扭曲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高达10%以上。给养禽场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经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动科系确诊为脑炎型雏白痢感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颈部皮下注射氨基苄预防雏鸡白痢并以常规治疗白痢药物作对照,结果表明:氨基苄预防保护率99.5%,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颈部注射氨基苄对雏鸡白痢治愈率为93.6%。  相似文献   

13.
应用阿布霉素(APR)进行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用阿布霉素预防白痢的二组鸡保护率分别为99.6%和98.3%。优于用土霉素、痢特灵的预防效果,而且其增重效果差异显著(P<0.05);用阿布霉素治疗白痢,治愈率可达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药物饮水法防治雏鸡病李范文(甘肃省畜禽良种场景泰730400)1开食前饮用(平常也可饮用)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水,可预防肠炎。2大蒜4~6头,掏碎挤汁加入5%~10%的1kg白糖水供雏鸡饮用,可预防肠道疾病。3给1~10日龄雏鸡饮用0.01%痢...  相似文献   

15.
殷秀玲 《中国家禽》2005,27(17):55-56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热、拉白色粥样或黏性稀粪便为特征,一般5~6日龄开始发病,7~14日龄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特别是7~1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  相似文献   

16.
鸡白痢菌苗与药物预防1—10日龄鸡白痢的效果鸡白痢是养鸡业的大敌,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育雏初期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常用的防治药物氯霉素,痢特灵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氯霉素易产生抗药性,还对免疫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并且还影响其生...  相似文献   

17.
鸡白痢多发于3~14日龄雏鸡.7~14日龄雏鸡最易感染.14—21日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以发热、排灰白色粥样或粘性液状粪便为特征.呈流行性,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球虫病多发于14。15日龄雏鸡。两病常呈暴发,给肉鸡业造成很大损失。如果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则可避免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NM6益生素添加剂在家禽养殖业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肠链球菌)六个菌株研制而成的NM6菌粉添加于饲料中作为药用:对雏鸡白痢、成年鸡腹泻(大肠杆菌病、长期和反复使用抗菌素疗效不佳的腹泻鸡群)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预防率在95%以上,治愈率在9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成活率。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能够促生长、增体重、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上笼率和生产性能。蛋雏鸡前期体重提高3.8%-26.12%,肉仔鸡前期日增重提高10.44%,料肉比降低11.7%,提高产蛋率5%左右。几项试验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HVT冻干苗常规免疫雏鸡、二倍剂量免疫雏鸡、常规免疫后又分别于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雏鸡和未接种任何MD疫苗的雏鸡,在饲养期间和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后,常规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61.9%,二倍剂量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1.4%,10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6.2%,21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81%;与常规免疫鸡比较,二倍剂量免疫和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鸡的MD发病减少率可分别提高9.5%、14.3%和19.1%。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免疫接种,可减少母源抗体对HVT苗的免疫干扰,明显提高HVT苗的免疫效果,其中以21日龄时二次免疫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 1990年4月14日,我场从北京农业大学试验鸡场引进京自雏鸡16400只。为提高雏鸡成活率,预防雏鸡白痢,我场用药物与生物制剂对雏鸡进行预防白痢和增重效果的观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目的白痢是危害养鸡的一大疾病之一,是养鸡业的大敌。此试验的目的在于筛选出一种对预防雏鸡白痢和增重均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或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