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口服隐丹参酮排泄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崔颖  薛明 《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2):30-32
给猪单剂量(40mg/kg)口服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后),收集尿液,引流胆汁,以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检测CT和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的浓度,分时间段计算排泄量、累积排泄量及排泄率。结果,在48h内尿液中CT及TS排汇率无很低,分别为0.0023%和0.0006%;CT及TS在胆汁中的浓度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4h内排泄率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建立了用反相HPLC同时进行猪血浆中隐丹参酮(CT)及其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Ts-ⅡA)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采用YWGC18键合相柱作为分析柱,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二苄基为内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CT:88.09%,Ts-ⅡA:88.51%;原药及代谢物的检测限为10ng,血浆中最低检出浓度为16ng/ml。日内、日间的变异系数为1.54%~6.28%,血浆浓度0.04~2.5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14(CT)及0.9988(Ts-ⅡA)。用此法对5头猪进行了ivCT后的CT及Ts-ⅡA的血浆浓度测定,得出了药时曲线数据。  相似文献   

3.
隐丹参酮在猪体内外的代谢转化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猪经口服及静脉给予抗菌活性成分隐丹参酮后,采用溶剂萃取,TLC反复分离、纯化,并用UV、IR及1HNMR鉴定。隐丹参酮在猪体内可代谢转化为丹参酮ⅡA。体外全血及肝匀浆温孵试验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体外与全血及肝匀浆温孵条件下,仍可被转化为丹参酮ⅡA。体外抑菌试验显示,代谢产物丹参酮ⅡA仍然具有抗菌活性,但与原药比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取奶牛和黄牛各4头,单剂量(分别为5mg/kg和10mg/kg)静注青蒿琥酯后,收集自然排出的尿液(24h),以薄层扫描法检测青蒿琥酯及其代谢物双氢青蒿素在尿中的浓度,并计算排泄总量及给药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尿液中AS和DHA的排泄总量均很低。AS与DHA的排泄量之和,在奶牛尿中不超过1.3%,在黄牛尿中不超过0.5%。说明游离型的AS和DHA在尿中排泄量很少。  相似文献   

5.
给大鼠口服甲状腺粉,每只8m g/d,连续30 d,大鼠出现甲亢体征,检测心肌微粒体Na+ 、K+ -ATPase,Ca2+ -ATPase 和Mg2+ -ATPase 活性。结果:甲状腺粉组以上各项指标分别为7.6±1.3 ,16.5±1.8和21.8±2.2μm olPi/gHb /h,均明显低于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和对照组(P< 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上述结果表明,甲状腺粉诱导甲亢过程中心肌微粒体ATPase 活性降低;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ATPase活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中药"清宫液2号"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宫液2号由甘肃丹参和红花等中草药组成,剂型为混悬剂。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专用制剂,治疗总有效率达95%,患牛愈后妊娠率为84.9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青、链霉素。为确保清宫液2号的质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制剂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消炎醌及其主要成分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炎醌”是甘西鼠尾草要经一定工艺提取分离生物活性成分研制而成的抗菌消炎新药。其主要要成分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等,为了研究它们的抑菌作用,用丙酮作溶剂,小檗碱、土霉素作对照,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无乳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等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受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无乳链球菌效果均强于小檗碱,但稍逊于土霉素;而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等基本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复方茜草灌注液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茜草、苦参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隐丹参酮的回归方程Y=1×106 X+744 462,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61%。丹参酮ⅡA的回归方程Y=2×106 X+2×106,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2.05%。结论:建立的鉴别方法直观、简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制定复方茜草灌注液质量标准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厩肥、堆肥、绿肥、秸秆肥、沼气肥、城市垃圾、无害工业废弃物、生物肥料等等。一、农家肥料1.人粪尿。人类排泄物养分丰富。人粪每人年均排泄量为90千克,其中含氮1.80%、磷0.90%、钾0.6%、有机质20%左右。人尿每人年平均排泄量700千克,其中含氮7.0%、磷1.82%、钾2.67%、有机质3%左右。吉林省按1000万成年人计算,粪尿总排泄量相当于32.2万标吨化肥,是一项很大的肥源,现在的问题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没有很好收集,甚至变利为害,造成环境污染。2.牲畜粪尿。牛、马、猪、羊等牲畜…  相似文献   

10.
选用6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两组,Ⅰ组照度为3lx,Ⅱ组照度为5lx,每组三重复,试验期49d。结果表明:Ⅰ组比Ⅱ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2.8%(P〈0.01);料肉比降低了10.5%(P〈0.01);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京地区3个奶牛场的55头6月龄以内的犊牛为调查对象,在16头犊牛的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平均感染率为29.1%(16/55)。A、B2个奶牛场犊牛的感染率(分别是40.0%和35.7%)高于C场犊牛的感染率(19.2%),但3个奶牛场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各奶牛场1~3月龄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比4~6月龄犊牛高(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乳房注入剂有效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将供试品用正己烷萃取后挥干,甲醇溶解后检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ZORBAX SB-C18键合硅胶柱(4.6×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A)-0.026%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V(A)60→90,V(B)40→10;20~30 min:V(A)∶V(B)=90∶10);流速1.2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中隐丹参酮含量在500~1750μg/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5%,RSD为1.55%;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1125~3937.5μg/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RSD为1.64%。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牛慢性氟中毒X线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70头水牛分为Ⅰ组(32头来源于氟值水平正常地区的水牛)、Ⅱ组(14头来源于氟污染地区但未见有临诊症状的水牛)和Ⅲ组(24头来源于污染地区且有临诊症状的水牛),并对所有水牛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和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骨矿物质含量在Ⅰ组与Ⅱ组间、Ⅰ组与Ⅱ+Ⅲ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水牛骨X线变化可归为中度氟骨症。Ⅰ组与Ⅱ组间血清ACP、T-P、ALB、Ca++、Mg++、K+、HPO42-、F-和尿F-的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HYP的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Ⅲ组间血清ACP、T-P、ALB、HYP、Ca++、Mg++、K+、HPO42-、F-及尿F-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LDH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Ⅱ+Ⅲ组间血清ACP、T-P、ALB、HYP、Ca++、Mg++、K+、HPO42-、F-及尿F-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Ⅲ组间所有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X线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给10头猪分别按体重5mg/kg单剂量内服和肌注恩诺沙星,采集自然排泄的猪粪、尿,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法测定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浓度,计算采样间隔内单位时间药物排泄量占给药量的比例,比较2种不同给药途径原形药物和环丙沙星的排泄规律。结果显示,2种给药途径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总排泄量的影响不显著,仅对药物排泄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2种给药途径的试验猪粪样中恩诺沙星的排泄量均高于尿样;内服与肌注给药后96h内,粪和尿中检出的环丙沙星分别占给药量的3.93%和4.02%,累积排泄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之和分别占给药量的9.89%(内服)和9.57%(肌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两栋鸡舍内,用A.P液(用0.1%盐酸肾上腺素和2%的行果芸香碱1:1混合液)对产蛋率40%左右的低产鸡滴鼻点眼,以提高产蛋率,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I栋鸡两试验组产蛋率分别提高6.4%3.7%(P〈0.01),Ⅱ栋鸡舍产蛋率分别提高6.0%,4%(P〈0.01),表明A.P液对提高低产鸡产蛋率胡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喂大快对产蛋鸡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46周龄海兰褐蛋鸡12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00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试验Ⅰ组,基础日粮加0.2%喂大快,C组为试验Ⅱ组,基础日粮加4.3%玉米,加0.5%的芝麻粕,减去0.5%动物蛋白及1.5%的油和3%沸石粉,再加0.2%的喂大快,营养水平与对照组接近。饲喂4周,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比对照组平均蛋重提高7.89%,料蛋比下降6.8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平均蛋重提高7.03%,料蛋比下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24只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健康公鸡,测定了花生粕、胡麻粕和芝麻粕的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去盲肠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显著高于未去盲肠鸡(P<0.05);在花生粕中,胱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AAD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在胡麻粕和芝麻粕中,除酪氨酸和脯氨酸外,其它各种氨基酸及16种氨基酸总和的AAAD和TAAD未去盲肠鸡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鸡盲肠微生物对内源及饲料中未消化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具有分解作用,干扰饲料AAAD和TAAD测定。对于不易消化、氨基酸含量相对不平衡的低品质蛋白质饲料干扰尤其严重。在测定的3种饼粕中,花生粕氨基酸消化率最高,胡麻粕次之。过度热处理的芝麻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47.3%,赖氨酸消化率为21.7%。  相似文献   

18.
湖南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雏鸡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湖南省5县(市)8个鸡场的348只鸡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并用25只雏鸡作了隐孢子虫的人工感染试验。调查表明:4个县(市)有鸡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8~25.0%,总感染率为12.1%,其中2~4周龄鸡为3.6%,8~40周龄鸡为15.1%,伊莎鸡、AA鸡、罗曼鸡、艾维茵鸡、泰国肉鸡分别为21.9%、13.6%、9.1%、5.4%和0;10只阳性鸡器官粘膜涂片检查盲肠、法氏囊、直肠的染虫率分别为100%、60%和40%,气管、十二指肠和小肠中段未查到虫体。雏鸡人工感染试验表明:经鼻腔和眼结膜感染潜隐期均为5天;经口感染潜隐期为4天,第8~19天排出卵囊数较多,第12天排卵囊达到最高峰,显露期为21天。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两栋鸡舍内,用A·P液(用0.1%盐酸肾上腺素和2%的毛果芸香碱1∶1混合液)对产蛋率40%左右的低产鸡滴鼻点眼,以提高产蛋率。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Ⅰ栋鸡舍两试验组产蛋率分别提高6.4%、3.7%(P<0.01);Ⅱ栋鸡舍产蛋率分别提高6.0%、4%(P<0.01),表明A·P液对提高低产鸡产蛋率确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猪内源氨基酸的估测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饲喂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0%、5.0%和8.0%的3种纯合无氨日粮时,荷术猪每天回肠末端干物质排泄量和排泄物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1)饲喂不同纯合无氮日粮时,荷术猪各天回肠末端干物质排泄量变异系数(C.V%)随日粮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2)从各组荷术猪回肠末端干物质排泄量变化规律看,至少需3头试验猪,经预饲3天后,再收集3天食糜才能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