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行系统作为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间为着力点,阐述了生态游憩型绿道的功能,浅析了生态游憩型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黄嘉隽 《花卉》2019,(12):68-6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土地的不断扩张,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交通拥堵,城市生活空间受到挤压。而城市绿道系统以及城市慢行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结合,为上述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本文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通过对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各设计要素的分析,对今后的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沂“水环”滨水绿道慢性空间项目,科学组合滨水绿道慢性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首先分析了新沂“水环”项目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设计原则,总结了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了科学规划设计策略,有效组织了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设计要素,为研究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东莞市绿道网建设为研究范围,阐述东莞市绿道网工程建设中要做好规划设计选线、完善绿道慢行道及绿廊系统的设计、提高使用频率、加强安全管理及后期养护管理等工作,才能保证绿道网工程真正造福于百姓。  相似文献   

5.
周口市中心城区绿道建设发展滞缓,市民对休闲、健身慢行系统的要求日益迫切,绿道规划设计及规范化建设尤其重要。文章以《周口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为依托,结合中心城区实际,以沙河、颍河、贾鲁河为带状主线,贯穿绿道绿廊,串联各公园绿地,形成网格化生态绿道体系,并以各种园林植物营造生态良好、清新宜人的慢行长廊,让市民充分享受绿色福祉,迅速提升周口对外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绿道通常依托于风景道路规划绿色景观路线,具有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推动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简述了城市生态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内容和作用,分析了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姚岚 《现代园艺》2019,(11):140-142
"城市双修"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措施,绿道建设在城市双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双修的视角,从生态修复、功能激活以及慢行系统构建方面阐述绿道的作用和意义;列举新加坡绿道建设的成功案例加以借鉴,并以成都为例进一步阐述"城市双修"视角下的绿道建设应该注重增强绿道连通性、城市功能产业带动以及居民的可达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城区中建设强度较低、绿地比例较高的区域,在发展慢行系统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也存在着城市迅速扩张对于‘三山五园’整体性、生态功能的破坏,绿道与周围地区联系不够,使用率不均匀等问题。展开有关绿道使用现状的调研,探究影响城市居民使用绿道的因素,并思考绿道未来的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许多江河洲岛正面临城市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绿道网络的构建是洲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宜居环境营造的关键环节。现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江心洲为例,通过归纳江河洲岛的景观共性特征,分析江心洲的生态本底、文化脉络和规划发展要求,确立"环""轴""链"耦合的洲岛绿道网络策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具体构建措施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慢行系统设置手段。以期为我国众多江河洲岛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陈文杰 《现代园艺》2014,(20):150-152
老城南历史街区是南京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之一,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笔者设想通过借鉴绿道建设理念,拓展贯通明城墙和内外秦淮河两侧线形绿地空间,串联整合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慢行交通路网,打造一条文化体验型绿道系统,实现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和线型绿色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展示老城南历史文化的绿色廊道。将来,沿着明城墙和秦淮河逐步向北扩展和延伸,把玄武湖、明故宫、紫金山等南京历史文化代表性景区容纳进来,升级为南京的文化绿道,成为展示南京文化的新视角,从而催生一个新形态的南京绿道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出行、城市慢行理念的逐渐形成,近些年,许多城市着力进行关于绿道与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以城市道路慢行空间景观提质改造为对象,探讨了对这类空间的改造意义及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这类空间进行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以"原型"的理论为指导,以台州乌龟山公园为例,通过资源利用、地形处理、场景营造三方面,结合公园基础设施、慢行系统,研究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钟德超 《花卉》2019,(8):147-147
武汉市自2012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全市绿道系统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建设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山水特色、武汉地域风格的绿道网络,受到市民广泛欢迎。本文从武汉市建设绿道的意义、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绿道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要阐述武汉市绿道规划和建设管理情况,探讨绿道建设管理的要素及处理方式,从而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快速增加,导致了许多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慢行空间作为慢行交通和娱乐休闲功能的载体,具有绿色、环保、低碳的特征。城市慢行空间系统的景观塑造,一方面可以突显城市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主动选择慢行交通。本文以石家庄市一环的慢行空间系统的景观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完整的慢行空间网络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各个部分的景观体系构建内容和相应的景观要素设计内容,最终得出了石家庄市一环内的慢行空间系统的景观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5.
植物是瓯江大花园绿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平衡、生态隔离和景观美化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丽水瓯江大花园三种类型绿道的植物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瓯江大花园绿道的实地调查,提出城镇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及绿道连接线植物设计建议及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植物设计指引,以期为瓯江大花园绿道植物景观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公共空间所暴露出的诸多健康问题,提升滨水慢行系统的空间健康价值成为城市公共健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杭州市昌化镇昌化溪滨水景观带建设实践为例,梳理分析了我国滨水慢行系统建设中影响健康价值的环境因素,从主题性、可达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本性入手,构建了滨水慢行系统的健康策略,为城镇区域滨水区域的慢行系统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们而言,骑行系统的连贯性直接影响人们的交通体验。在这种情况下,绿道骑行系统美化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应该通过连贯性问题引发原因的分析,得出可行的优化策略。本文以嘉兴绿道骑行系统为例,对基于绿道的骑行系统连贯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邓腾峰 《现代园艺》2014,(11):81-83
基于不同的功能考量,提出各类绿道在规划选线时应注意的重点和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圳龙岗中心组团绿道系统规划选线的实践,分析不同绿道在选线设置中,合理利用现有地形、路径,串联主要节点以确保发挥最大功能效益,从而确定合理的绿道网布局。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提出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理念,投入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本文就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伦敦滨水空间的持续繁荣得益于长达百年的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建设的支持。通过总结伦敦滨水地区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贯通性""多样性""持续性""聚集性""一体性"五大特点,深入探讨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如何作用于滨水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