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科技》2006,(11):59-5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总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5%左右。与国外棉花生产相比,我国的棉花生产存在着棉花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合纺中高支纱和低支纱的原棉、品质一致性较差、"三丝"(异性、异形、异色纤维)合量高等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棉纺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棉需求进一步增加,类型多元化、质量一致性和专用性的需求也更加强劲,新疆作为我国棉花生产上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区域,也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更大的压力,以标准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1 纺织品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世界范围服装及家用装饰用料的总体趋势是回归天然纤维,国内外纺织品市场表现出棉织物需求逐渐回升,棉纺工业尤其是高档棉制品企业的生产也处在逐步回升阶段。据有关资料,世界纯棉服装销售量和销售额1999年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0%和8.4%,含棉量在60% 以上的服装,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增加了3.9%和3.8%,但含棉量在60%以下的服装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减少了11.2%和11.7%。人造纤维制成的服装销售量也减少了7%(图1)。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柔软、舒适的室内装饰用品及其家用产品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需求,呈现出国际棉纺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势,特别表现出含棉量高的纺织品销售量增长高于含棉量低的纺织品。而由于棉纺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加大了原棉需求量。 我国纺织品出口由于受国际棉纺织品旺销的影响,表现出增长的态势,特别是纯棉产品出口增加显著。据海关统计,1999年1月我国纺织品出口涨势强劲,同比从下降18.5%回升到增长86.5%。预计未来国内棉花销售量仍将保持回升的趋势,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到位,国内市场也开始启动,纺织行业产销全面回升。 综观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的趋势,预计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纺织品贸易量将仍然保持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必将加大其出口量,从而带动棉花消费量增加,刺激原棉市场。 2 世界棉花生产和消费水平稳步增长 90年代,世界棉花平均总产1 900×104t,消费量1 892.2×104t。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统计的资料(图2),世界棉花总产和消费量尽管年季间有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同步稳定增长。1999年棉年度,世界棉花需求量增长7%,棉花库存下降了9.5%,产需缺口71×104t,是1994年度以来当年产需出现缺口最大的一年。据美国农业部8月11 日预测,从2000年8月开始,世界棉花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库存也会继续降低。预计2000年全球棉花产量1 902×104t,比上年度减少0.8%;消费量2 001×104t,比上年增加1.8%,当年资源缺口将达109×104t;年度内世界棉花库存将减少102×104 t,减幅11.4%。这种当年资源有缺口,库存进一步减少的情况将继续存在。由此,今后年际间的变动不可避免,但棉花产量和消费量仍呈增长趋势,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作为主要能源材料及主要化纤原料的石油不断涨价,棉花的需求量将在今后十年内保持增加势头,这就为新疆乃至我国的棉花生产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疆已建成具有150×104t棉花生产能力的全国最大产棉省区。为保证我国棉纺工业的原料供应,改善棉花供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棉花已成为新疆农民增收、出口创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但由于我国棉花连年丰收,而消费疲软,加之进口?..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棉花经过西移定居新疆之后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推动了我国纺织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生产发展。新疆土地辽阔,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优势,新疆棉花采取“因地制宜、宜棉则棉”的原则进行生产,以发挥区域优势。新疆棉花经历了以人工劳动为主到全面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变革,打破了大型设备进口垄断的局面,实现农机设备自主研发、规模生产和投产使用,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升了棉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为国内外棉花市场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7年,中国棉花生产、消费、进口、出口均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态势;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开局良好,新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推动下棉花品质得到提升,"良好棉花"助推国内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并且质量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棉花品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是由中国国情、农情、棉情和纺织业行情决定的,是中国棉花生产"走稳走准""以质保量、保规模"的有效路径,是中国由产棉大国转向产棉强国的发展之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在棉花产业的具体行动。最后,对推进中高端品质原棉生产引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植棉是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分析目前江苏省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总量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走过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植棉面积不断萎缩,目前全省棉花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从育苗移栽棉花栽培措施繁杂程度、国家棉花收购价格波动情况以及入世后我国原棉进口动态变化等3个方面,对现阶段江苏省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论认为:当前棉花生产农艺措施繁杂,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籽棉收购价格无序波动,植棉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近6年来我国原棉进口量持续增长,美国棉花补贴政策导致国际棉价持续走低,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发展方针,分别提出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对策;未来10年内以扩大盐碱地植棉为重点,通过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等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逐步实现原棉自给;10年之后通过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适宜密植的半矮秆、早熟新品种,以机械直播棉取代育苗移栽棉,走机械化植棉之路,使植棉业融入现代农业,推动江苏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就美国政府棉花生产补贴政策、国家征收进口棉花的滑准税对我国植棉业和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山东作为产棉大省,全面提高棉花生产质量是进一步提升自产原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要求。本文阐述了优质棉的概念,分析了山东省的棉花质量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全面发展优质棉生产的战略意义与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黄淮海平原棉区和新疆棉区, 其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0%以上.70年代未80年代初,由于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长江中下游棉区逐步萎缩,并向黄淮海平原棉区转移,致使黄淮海平原棉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80年代后期,黄淮海平原棉区因病虫害严重,效益下降,棉花主产区转向生产条件优越的新疆棉区.1995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7%和20. 8%,至此新疆棉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省)区,肩负着保证国家棉花储备,促进我国棉纺工业发展的重任.1996年,国务院根据当时棉花生产形势,决定于"九五”期间在新疆建成国家特大型商品棉基地.随着国家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的启动,带动了新疆棉花迅猛发展, 199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达99.93×104hm2,总产140×104 t,分别占全国的22.4%和31.1%.目前,年播种面积500×104hm2,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 ,棉花总产量350×104~400×104t,具备了生产优质陆地棉、优质中长绒陆地棉、超级长绒棉等多类型原棉产品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是我国惟一的长绒棉产区.新疆棉花素以原棉品级高、色泽洁白、纤维长、经济产值高、生产成本低而著称.据统计,新疆棉花生产单位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较其它棉区高40%左右;在新疆种植业商品产值中棉花产值占65%~70%;农民纯收入中35%来自棉花收入,南疆棉花主产区则占到60%以上.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在新疆特大商品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品质和发展多类型棉为突破口,以转换流通体制为保证,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和"稳定高效优质棉区,彻底退出低产风险棉区”的基本原则,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战略布局之中,定位于国际市场和国内优质棉市场,通过品种优化工作、无公害植棉工程、植棉全程机械化工程、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工作、无形市场网络工作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改革基地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强生产、流通、企业、科研、服务之间的联合,使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原棉生产向棉产业综合发展转变,逐步摆脱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使新疆棉花生产真正成为依靠自身优势 ,按照市场规律发展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博州棉区属新疆早熟棉亚区,是我区重要的优质原棉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由于目前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阻碍棉花生产持续、高效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原棉和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全面取消,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了棉花及其产品的进出口关系.目前,国内用棉数量高达800万吨,2010年前可达1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原棉生产能力约为600万吨.2006年我国棉花属丰产年,国内棉花生产总量约为600万吨,缺口2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新疆棉区适宜推广的自育棉花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棉区4个亚区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能生产多类型、多用途原棉,且均是枯、黄萎病疫区。因此,推广品种必须是优质早熟、高强力、抗枯萎病、抗(耐)黄萎病的高产品种,才能满足纺织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面积对比试验,并进行有效选择,编制出以生  相似文献   

16.
陆永跃  尹楚道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385
研究了棉铃虫卵在棉株的垂直方向上及在不同器官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各代分布以上部4~6 层果枝为主,而且在空间格局上都是聚集的;(2)2 代时以嫩叶、顶心及边心为主,淮北3、4 代,沿江3、4、5 代顶心及边心、嫩叶、老叶处卵量分布比例减小而繁殖器官上比率明显增大;(3)适时摘除顶心、边心及无效花蕾是减轻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棉花病害主要有19种,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为害特点,一般分为四大类: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部病害及叶部病害。在抗虫棉田,苗期病害、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尤为突出,选用种衣剂,可提高苗病防治效果,用抗病品种防治黄萎病是重要措施,对红叶茎枯病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钱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67-5469,5480
综述了国内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种群消长、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