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带配子体克隆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深井海水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利用深井海水进行了克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深井海水培养海带配子体克隆,配子体生长速度较自然海水稍慢,但深井海水可促进配子体发育,加快孢子体的形成,缩短育苗时间,而且利用深井海水进行克隆育苗可取得较好效果.综合考虑克隆培养效果及降低育苗成本,克隆育苗可采取自然海水与深井海水交替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生产技术工艺包括克隆的扩增培养、采苗及幼苗培育3部分。从生产应用的角度总结并探讨了海带克隆育苗工艺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克隆在海带育苗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迎霞 《齐鲁渔业》1997,14(3):16-17
综述了海带雌,雄配子体克隆在海带育苗及育种中应用的原理及现状,同时对今后多倍体育种研究趋向进行了初步述评。  相似文献   

4.
通过5种海水不同消毒方式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发育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静置还是充气条件下,煮沸海水培养的配子体克隆生长最快,盐酸消毒的海水次之,次氯酸钠消毒海水最差,紫外线消毒和臭氧介于其间。煮沸和紫外线消毒海水中的海带配子体克隆发育率较高,2者非常接近,盐酸消毒和臭氧消毒海水中的海带配子体克隆发育也较高,而次氯酸钠消毒海水中的海带配子体克隆发育非常缓慢。试验证明除煮沸消毒外,盐酸消毒海水可以用于海带配子体克隆扩大培养。  相似文献   

5.
利用12C重离子束对东方海洋种质库保存的8个海带配子体克隆系进行3次辐射试验,辐射剂量分别为10、20、40、50、60、80、120、160、200和240 Gy.结果表明,使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发生变化的最低辐射剂量为60 Gy,随着剂量的增大,细胞死亡增多,240 Gy辐射剂量下仅有一个克隆系存活;80 Gy辐射剂...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夏苗培育法进行海带苗培育,其具有两大缺点:①育苗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②由于育苗时混采、混育,易造成品种优良性状退化。目前一些海带育苗场开始采用无性繁殖系育苗技术,即利用海带配子体克隆进行海带苗培育,育苗50~60天幼苗即可出库下海,不仅节约近一半育苗成本,并且可保持海带良种性状不退化,产量高。现将育苗方法总结如下:一、无性繁殖系培养1.种海带准备挑选种海带的方法和程序同传统采苗方法基本相同,选择个体宽长、颜色深褐、富有光泽、健康的藻体,并且藻体上孢子囊无附着物、成熟度好。用剪刀剪下约5厘米×5…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染实验,确认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配子体克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观察了对其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侵染的现象,并研究了抗生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和褐藻酸降解菌的作用,发现0.5-100mg/L青霉素对配子体克隆细胞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实验范围内各浓度青霉素对褐藻酸降解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其中100mg/L青霉素10d内可将褐藻酸降解菌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的1/20以下,可作为海带配子体克隆保存中有效的抑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裙带菜海上育苗产生的附着物问题,风浪对筏子的安全影响以及其他技术问题,因而提出了裙带菜育苗与海带相同的方向,以室内培育比较适宜,同时阐明了在室温条件下培育的原因。 实践的结果表明:1.室内水池育苗在每天的最大光强900~1000米烛,水温不超过海上温度,以过滤海水进行培养,裙带菜的配子体可以安全渡夏,秋后可以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幼苗,而基本不受附着物的危害;2.在水池环境育苗,竹皮比棕绳的育苗效果好,所以竹皮是裙带菜育苗的适宜生长基质;3.水池育苗的幼苗发生稠密,个体大,比海上育苗的幼苗发生量高20~128%。 我们对这一新的育苗法讨论了它的问题,并且认为:1.裙带菜的配子体有耐高温的性能,已为国内外的研究所证实,配子体于室内条件可以发育,也为斋藤报道过,因此配子体在水池渡夏并能培育出幼苗是可靠的。2.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幼苗可以满足养殖嫩菜或成菜的要求,所以是一种有效的育苗方法。3.水池育苗比海上育苗安全,劳动条件好;比低温育苗成本低。由于水池育苗形式符合海藻培养业的专门经营;又因其技术简易又适于小型分散经营,这种育苗法比海上育苗和低温育苗在我国北方沿海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研究了在充气悬浮培养及静置培养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0lx光照强度、充气悬浮培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克隆具有较高的瞬时生长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从生产应用角度出发,在配子体克隆一次附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附苗实验,系统探讨了海带配子体克隆二次附苗、育苗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1.25g/帘为最佳附苗密度;当幼孢子体普遍达到0.3~0.5mm时为最适宜起始洗刷时间,0.05MPa的压力为最佳起始洗刷压力;沉降式附苗法为最适宜附苗法;细胞最优过滤孔径为38μm。配子体克隆二次附苗幼苗发育速度快于孢子体附苗和克隆一次附苗,从而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901”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是影响“901”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试验结果表明,在15%条件下,配子体克隆的生长速度最快,其致死温度为25℃。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细胞数基本相同的雌、雄配子体克隆的生长速度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Fe3+在不同氮、磷条件下对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海带''黄官1号''雌、雄配子体克隆系为材料,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氮(N)、磷(P)营养盐的灭菌海水为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0μmol/L、0.36 μmol/L、3.60 μmol/L、8.90 μmol/L、17.80 μmol/L)的铁离子(Fe3+),通过测定光系统Ⅱ的最大荧光产量()观察配子体营养生长状况,通过计算发育率(包括卵囊形成率、排卵率、幼苗形成率)观测配子体发育与生殖状况。结果显示,N、P浓度分别为0.825 mmol/L、0.0336 mmol/L的条件下,浓度为3.60 μmol/L的Fe3+对海带配子体营养生长阶段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不同N、P浓度条件下,Fe3+浓度为3.60~17.80 μmol/L时能够提高海带配子体的最大荧光产量,且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能够促进海带配子体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Fe3+浓度为3.60~17.80 μmol/L时可显著促进海带配子体的生殖生长,且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0.05);即使N、P浓度达到0.825 mmol/L、0.0336 mmol/L,在无铁条件下所有的海带配子体维持在营养生长状态;即使Fe3+浓度达到3.60 μmol/L,在N、P浓度0.007 mmol/L、0.0003 mmol/L条件下,大部分海带配子体(65%)维持在营养生长状态,虽然小部分海带配子体(35%)进入了生殖生长状态,但生殖生长明显滞后于实验中的其他各个N、P浓度组。本研究表明,铁和N、P营养盐对海带配子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铁是海带配子体由营养生长到发育成熟再到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添加适宜浓度的氮(0.275 mmol/L)、磷营养盐(0.0112 mmol/L)条件下,浓度为3.60 μmol/L的Fe3+对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最大。该结果可为提高海带育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海带配子体种质资源保存是用锥形瓶保存,纸盖封口,但由于近些年来污染比较严重,所保存的海带配子体附着大量的细菌和各种杂藻,对克隆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保存海带种质资源,我们实验了三种不同的封口方式进行培养,探求其对克隆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证明,最有效的封口方式为:滤纸膜的封口方式,不论是对配子体细胞状态,还是对克隆增殖都要好于其它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元素对海带幼体发病及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厚  于波 《齐鲁渔业》1997,14(4):10-12
进行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死亡率、幼孢子体畸形率及育苗效果的比较试验,发现含有氮、磷、铁、硼的完全营养液育苗效果较好,缺氮、缺磷、缺铁各组则受到没程度影响。营养条件是影响幼苗发病和出苗率的重要因素。海带育苗中应添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海带种质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藻类,养殖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海带种质资源将为提高海带品种质量、实现海带良种化生产提供重要保证,使我国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产业在新世纪仍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海带的生活史分两个世代:孢子体和配子体。配子体是海带的单倍体阶段,在该阶段将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单个分离培养,可形成无性繁殖系。20世纪70年代,雌、雄配子体分离培养在我国首先获得成功,为保护海带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本文将介绍海带种质的保存技术,为海带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海带工厂化低温育苗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其中心环节是海带的“夏繁”和配子体、幼孢子体的“越夏”。围绕着这二个中心环节,试验研究取得了夏熟种海带培育、集约式平面采光、人工附着基的改进和制作、育苗期间的温光控制和制冷工艺、病害防治、以及水的循环与净化等配套技术和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海带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根据海带生物学特性,以人工模拟的环境条件,结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培育出大量幼苗,这对海洋及内陆水域中其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紫外线辐射的适合剂量范围,利用紫外线对东方海洋种质库保存的2个海带配子体克隆系进行辐射试验。通过三次预试验,辐射条件设置为:辐射距离12 cm,辐射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60、90、120 s。结果显示:辐射时间10、20 s配子体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受辐射影响,克隆约2个月的时间不生长;辐射时间30 s细胞存活率约为50%~55%;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细胞死亡增多;辐射时间120 s下,两个克隆系只有极个别细胞存活。在辐射距离12 cm时,辐射时间10~120 s作用范围内,雄配子体耐受力明显高于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18.
海带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带苗种 海带的育苗技术现已达到较完备的水平,应该说,现在市场上的苗种供应供过于求,这就迫切要求育苗单位更新育苗的品种,现有的“远杂11号”、“荣福1号”、“烟杂1号”、“福建海带”、“日本真海带”、“901”、“201”等急需改良,各育苗单位要根据国家海洋“863”项目,利用克隆、转基因或杂交技术,积极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优质海带苗,育苗场应该与养殖场紧密配合依据海区特点及加工生产需要,科学育苗,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促使海带既丰产又丰收。 二、海带养殖  相似文献   

19.
<正> 长期以来,在人工低温培育海带夏苗中,病烂甚多。其中以育苗前期的配子体死亡和小孢子体畸形(即变形烂)危害最大。病烂表现为配子体转化时细胞壁增厚,原生质外移,被粘液包围,进而空壳死亡,接着就是刚转化的小孢子体空壳,细胞膨大或排列不齐,发育畸形,而烂掉。这种病烂严重地影响了出苗质量和数量,也就是海带养殖的苗种供应。因此,找出病烂原因,进行防治,是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余贞  毕燕会  周志刚 《水产学报》2011,35(9):1343-1353
根据海带雄配子体抑制消减cDNA文库2个长为376 bp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Blastn搜索发现它们与掌状海带的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J130777)有70%的相似性,结合该EST以及掌状海带C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海带配子体CA基因部分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再以此为基础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然后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得到一条长2 804 bp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F827608),其中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长166 bp,3′-UTR长1 765 bp,且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ORF长873 bp。它编码一个由290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预测在20 Gly-21 Val处有一个典型的信号肽酶切位点,酶切后的成熟蛋白由27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3个锌结合的His残基所构成的催化活性中心,其分子量为30.44 ku,等电点为5.06。无论在cDNA或者DNA序列上,雌、雄配子体CA基因都没有差异,且无内含子。Southern-blotting杂交结果显示,海带配子体CA基因为单拷贝基因。蛋白同源性搜索,发现该基因的编码蛋白与掌状海带的α-CA蛋白有87%的同源性。基于36个C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所构建的邻接(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显示,自海带配子体中所克隆的CA基因位于α-CA蛋白所组成的一支,推测它可能为α-型,因而不在线粒体中起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结果表明,在增加CO2浓度的条件下,CA基因在海带雌、雄配子体中的日表达量均较未增加的条件下有所增加,由此推测该CA基因不属于胞外CA;基于海带配子体CA蛋白仅具有一个信号肽,可以推测它是定位于叶绿体外膜上,以泵的方式为叶绿体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