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作为稳定剂,研究了大豆多糖添加工艺对酸性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pH、调酸温度和均质压力对成品沉淀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0.25%,pH3.8,均质压力20 MPa,调酸温度10℃.按照此条件生产的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明显提高,沉淀率为1.41%,且饮料颜色乳白均一,酸甜适宜,清爽可口,没有豆腥味.  相似文献   

2.
研究椰子水饮料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矿质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椰子水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椰子水与水的用量比为2:1(w:w),复合胶的添加量为0.01%,乳酸钙的添加量为0.017%.折光糖度为7.0°Brix.pH为4.70,SO2添加量为30 mg/kg,在85~90℃罐装,100℃下杀菌45 min,可制备风味俱佳、稳定性好的椰子水饮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出红参、红枣复合饮料加工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为人参食品的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人参、红枣为原料,以感官评价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红参、红枣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并通过测定复合饮料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 优化的工艺为红枣汁:红参汁比例为21:1、糖添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绿茶和白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绿茶中的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0℃、料液比为1:50 g/mL、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110 min,提取率为19.68%;白茶中的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70℃、料液比为1...  相似文献   

5.
蛋白沉淀一直是影响酸性饮料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不同稳定剂配比进行正交试验,研制出蛋白含量大于1.5%的酸性双蛋白饮料配方,并确定了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用量为6%,蛋白糖0.035%,柠檬酸0.45%,pH值为4.12时饮料的12感及风味最佳;当稳定剂配比为CMC0.45%,卡拉胶0.06%,络合剂0、10%,乳化剂0.08%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对酸性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大豆多糖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低卡占度的稳定蛋白质,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以酸性乳沉淀率为指标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其深入开发.单因素试验表明,pH、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大豆多糖得率及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糖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的各因素的顺序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水平组合为pH3.5、温度125℃、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5.05%,蛋白含量为3.69%,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为0.72%.  相似文献   

7.
以pH中性的甜玉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中性条件下稳定性作用显著、高温耐热的亲水胶体,对其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并对优化的甜玉米饮料增稠剂配方进行验证试验;同时,研究其黏度、贮藏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采用模糊数学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感官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原汁含量20%的中性甜玉米饮料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海藻酸钠∶魔芋胶=0.03‰∶0.01‰∶0.06‰,离心沉淀率为3.50%,黏度为27.20 m Pa·s;通过此配方生产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增稠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商品性、经济性;最终产品体系均一,适口性好,具有独特的甜玉米风味。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7,(6):364-369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马铃薯饮料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试验以沉淀率、粒径、p H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了最适宜的马铃薯饮料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打浆次数对饮料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均质时间对饮料的口感更重要,预煮时间对饮料的酸度起重要作用。综合考虑成本与工艺要求等问题,确定马铃薯饮料加工工艺为:预煮时间30 min、糊化时间60 min、打浆5次和均质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艾纳香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艾纳香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30%的乙醇以1∶300料液比投料,以85 Hz的频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在该最佳提取工艺下,艾纳香总黄酮提取量为208.6 mg/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山楂、枸杞为主要原料,辅以木糖醇、白砂糖、麦芽糊精、卡拉胶等,应用超微粉碎法制备固体饮料.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法对山楂枸杞固体饮料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其水分及总黄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山楂枸杞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楂12.5%,枸杞37.5%,白砂糖27%,麦芽糊精5.5%,卡拉胶0.5%,木糖醇17%.饮料产...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固体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蒲公英为主要原料,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加工成固体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汁5%、木糖醇2.5%、低聚异麦芽糖2%、麦芽糊精0.01%、蜂蜜1.5%,复配混合后,经-40℃~40℃的真空冷冻干燥,所得到的蒲公英固体饮料的风味最佳,且脱水彻底,复水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胡萝卜尧柑桔为主要原料袁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复合饮料生产的最佳配方袁探讨了其稳定性袁确定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3.
在以橙汁和牛乳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及添加剂配制成果汁乳饮料中,添加微晶纤维索作为主要稳定剂并复配其它常用稳定剂,使饮料维持在均匀的稳定状态,因此具有较长的保质期.通过沉淀率及吸光度等指标确定了添加0.75%稳定剂时的最佳配比为微晶纤维素:果胶:大豆多糖为50:20:30.此条件下所配饮料稳定效果最好,粘度较低,可使饮料品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绿茶饮料制造过程中浸提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浸提温度(T)、浸提时间(t)及茶叶浓度(C)不同程度地影响成品的滋味、色泽、香气。利用正交实验法得到当T为90℃,t为3min,C为1.5%时,产品的感观品质最佳,验证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茶饮料浸提工艺参数的研究@于敏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提取技术对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优选出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0,纤维素酶500mg,超声波提取时间30min.在该提取条件下黄酮得率为2.28%.本实验优选的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抗氧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发酵豆乳饮料的研究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 《大豆科学》2000,19(1):80-84
发酵豆乳饮料是豆乳经乳酸菌发酵,配以辅料(蔗糖、稳定剂、酸味剂、无菌水)调配而成的乳酸菌饮料。为了探索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最佳条件,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豆固形物浓度为7%,蔗糖添加量为9%,混合菌种比例L/str为1:3,发酵温度为37℃,在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14h条件下,乳酸菌生殖生长最好。发酵豆乳经辅料调配,确定最佳配比。产品口感细腻,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是营养保健型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7.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三氯乙酸法、酶法和酶-Sevag结合法对费菜多糖脱蛋白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并对最优的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结合法的蛋白质脱除率分别为82.84%、55.66%、74.99%,多糖损失率分别为32.64%、35.72%、45.35%.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最优工艺条件:三氯乙酸浓度为10%,脱蛋白次数为4次,振荡时间为10 min,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2.84±0.11)%和(32.64±0.08)%.  相似文献   

18.
甘蔗梢包括甘蔗蔗茎顶部生长点及以下2至3节,约占全蔗茎10%-15%。蔗梢含丰富的氨基酸,开发蔗梢饮料及其浓缩汁,是甘蔗综合利用的好途径。本文在测定新台糖22号蔗梢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保留氨基酸、降低制品色值、降低浑浊度为目的,采用安全的豆浆—石灰法澄清蔗梢汁,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开发一款新型的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性饮料的乳饮料,以黑参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酒曲发酵后调配,以产品发酵感官、产品感官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黑参添加量为1.2%,酒曲发酵,添加量为0.6%,室温浸泡2h,37℃发酵3.5h,最佳配方工艺为:白砂糖5.5%,柠檬酸0.1%,草莓香精0.09%。该实验为黑参乳饮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