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06,对中野5112、恢复系桂649及其35份优良杂交后代F4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体材料中野5112和其中的13份杂交后代材料携带有Xa23抗性等位点,占37.14%,受体材料桂649和另外的22份杂交后代材料没有携带Xa23抗性等位点。说明Xa23基因的遗传比较稳定,出现在优良杂交后代的机率较高,为选育和创新优良的抗白叶枯病育种中间材料,进而育成抗谱广、抗性持久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群体的MAS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野生稻中发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转入3个优良恢复系中,为培育新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奠定基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快速选育抗白叶枯病新品系.选取前期所得的材料进行P6菌接种鉴定,利用Xa23基因连锁的EST标记C189对接种所得的272份接种鉴定表现有抗性的材料进行标记检测,共得到含有Xa23基因的材料254份,研究发现所得到的材料已经基本稳定,可选取最优品系参加新品种的区试. 相似文献
4.
5.
以转Xa 21基因的水稻优良恢复系BR527为抗白叶枯病基因供体,分别与不育系金23A、G46A、D62A、D200A进行组配,研究该基因在改良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方面的作用。分子检测表明,供体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给杂交组合;田间接种鉴定发现杂交组合对P1,P2,P3,P4,P6和CII,CIV,CV等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或高抗,揭示Xa 21基因的抗性好,抗谱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这些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对照组合比较没有明显改变。说明该基因可以作为一个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在杂交水稻抗性改良上上加以应用,与此同时,得到了四个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杂交和回交的方法,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水稻材料IRBBL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早稻恢复系东南恢012的为受体材料,在低世代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高代稳定株系中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早熟恢复系材料。通过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对8份材料进行田间接种鉴定,筛选出7份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材料,并对这些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籼型水稻品种中鉴定、筛选出7个不同抗级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源,加入高感病标准品种TN1,作8×8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是:在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占75.24%。显性方差占20.36%,上位性方差占4.22%;广义遗传h^2B=97.98%,狭义遗传力h^2a=73.90%;最小加性基因数k=4,显性基因数k'=4;具不完全正显性,所有显性座位的作用方向相一致,不同显性座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7进行精准检测和世代跟踪,通过分子标记检测Xa7基因材料的纯合或杂合型。【方法】根据Xa7、xa7和无等位基因型序列的差异,通过Premier 5软件设计了含4条引物Xa7-F、Xa7-R、Xa7null-F、Xa7null-R的功能标记Xa7fun,且采用PCR方法分别对不同遗传资源材料进行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和验证,自然高温下于孕穗期对含Xa7基因的3份杂交改良系及亲本采用剪叶接种法接种7个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抗性鉴定,并于成熟期考察记录其农艺性状。【结果】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Xa7基因纯合型材料R084可扩增出大小为91 bp的条带,无等位基因型材料Nip可扩增出大小为153 bp的条带,杂合体Nip/R084可扩增出大小为91 bp、153 bp的条带,共显性标记Xa7fun得到的电泳条带与引物设计时预测的目标片段完全吻合;18份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均未扩增出91 bp大小的功能条带,说明这些材料均不含Xa7基因;杂交改良系Ry-1、Ry-2、Ry-3均仅含有91 bp大小的功能条带,表明Xa7基因纯合;在高温下,华占对7个菌株表现为高感...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评价和利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7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评价和利用取得相当进展,评价了大量包括地方品种、野生稻和国外引进的种质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了许多抗源。其中有些具有基因Xa-3和Xa-4的抗源广泛地用作杂交计划中的供体,选育出一批优良的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抗性和全生育期抗性的评价,同时,广泛地进行了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研究,包括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亚种间杂交后代和杂交稻育种后代的抗性遗传行为。并就系统研究抗性基因,培育包括1-2个有利基因的改良抗源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Xa21转基因水稻后代对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正常生长季节,对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Xa21转基因水稻中花11号、盐恢559的T2-T4代株系,以及盐恢559-Xa21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种进行白叶抗性鉴定和田间农艺性状调查:所获得的转基因材料均为Xa21基因的单考贝插入,其遗传行为符合孟德尔的一对基因分离规律;Xa21基因在纯合或杂合状态下对白叶枯病都具有良好的抗性;在转因基后代中发现有生育期迟熟、叶片黄化、颖壳有褐斑等变异类型,绝大部分转化系未见农艺性状有明显变异。经筛选鉴定,获得与受体亲体本状一致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盐恢559-Xa21株系。 相似文献
11.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7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孕穗期对44份重点株系进行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孕穗期都表现抗病.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选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籼稻IRBB21为抗源供体(Xa-21),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的晚粳T91-50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花培转育显性抗性基因Xa-21.结果表明,连续回交结合在B2F2中选择偏粳的抗病植株花培,是籼粳亚种间转育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快速、有效方法,并对连续回交转育显、隐性抗性基因的技术特点、速度和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转hrfAXoo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编码harpinxoo的hrfAxoo基因连接到双元载体pBI121上,构建成含hrfAxoo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pBMH9。以粳稻R109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由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含有hrfAxoo基因的重组质粒pBMH9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用G-418抗生素做抗性筛选,产生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为85%,转化植株的再生频率为53%。根据hrfAxoo基因两端序列和pBMH9中外源片断的旁侧序列设计2对引物,通过PCR扩增验证转化水稻中的靶基因序列。对部分转基因水稻进行RT—PCR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rfAxoo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能正常表达。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在,ID、T1和T2代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较好的抗性;在转基因系中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本研究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5.
Y73是一个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后代株系,它兼具了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的特性和栽培稻优异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Y73和易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IR24为亲本创制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并利用该群体构建了Y73特异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155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和56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标记,覆盖约1 540.0 cM的水稻基因组区域,平均图距为7.89 cM。该遗传图谱的构建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和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的定位、重要基因的分离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 Acc8558和高感品种 H359为亲本 ,采用单粒传方法建立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 ,利用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 2 2 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 .1996、1997年对该群体连续 2 a进行了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并对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白叶枯病的抗性由 1对主效基因控制 ,且存在一些微效的修饰基因 .该主效基因位于第 5号染色体的 R830与 P2 2 / M17- 4两标记之间 ,距 R830和 P2 2 / M17- 4的距离分别约为 4 .8c M和 6 .1c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