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人参两个栽培品种园参和移山参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新鲜园参和移山参根经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真菌的5.8S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从人参中共计分离到内生真菌48株,园参中分离得到27株,移山参中分离到21株。通过形态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5株,分为14个分类单元,归属到8科9属12种。不同栽培品种的人参内生真菌形态各异,表现出了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枝条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程序,从橡胶树枝条中分离到18株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18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2个目,2个科,7个属,其优势菌群为无孢菌群(Mycelia Sterilia).通过温度测定,确定橡胶树内生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内生真菌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um pxysporum f.sp.cubense)和橡胶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e)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ITBB2-2对两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好.ITBBBB2-10和ITBB2-15次之,ITBB2-3对香蕉枯萎病菌拮抗作用明显而对橡胶炭疽病菌拮抗作用不明显,其它内生真菌对两种植物病原菌无拮抗作用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人参种植对非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未种植人参和种植人参的非林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人参使得土壤中真菌和细菌OTUs数目均有一定的减少。与对照组土壤相比,种植人参后非林地土壤中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等细菌和Roze11omycota、Chytridiomycota、Unc1assified等真菌的丰度明显减少,而Acidobacteria、Thaumarchaeota等细菌和Mortierellomycota等真菌的丰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某一时期或全部阶段内生活在植物体内的、但对寄生植物组织并不引起明显的病害症状的真菌。目前,有关植物内生真菌生物学、生理生态学、次生产物化学的研究日益增多,显示了内生真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要开发茶树内生真菌,首先是从茶树体内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其次是对这些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本文就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作了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茶树内生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甘蔗根系的共生关系,分析了有6年宿根年限的甘蔗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种群结构.采集其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Nested PCR技术对AM真菌的18S rDNA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说明两者的AM真菌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根系中有6种不同的AM菌群.  相似文献   

6.
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种类丰富、结构新颖,是提取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理想资源。近几年关于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胁迫抗性和参与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本文将从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角度对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活性、毒性,降解作用以及参与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机理进行研究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田栽参是吉林参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参是一种名贵药材 ,它对治疗疾病 ,增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参的主产国 ,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吉林省又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 ,产量占全国的 80 % ,世界的 70 %。人参是吉林省种植业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虽然面积不大 ,但产值名列全省各品种的第二位 (玉米列第一位 )。现在人参产业已是我省特别是东部长白山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也是我省“十五”期间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势产业 ,是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人参自古生活在地球北温带的茂密森林中 ,森林的生态环境养育了人参。我国发现和利用人参已…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清水浸种(CK)和咪酰胺浸种(Soak)两个处理,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和分离培养等方法,研究浸种剂咪酰胺对水稻种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oak处理水稻种子表面真菌数目显著减少,而对水稻种子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包括细菌群落Shannon 指数、Chao1 指数、Observed OTUs、β多样性以及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在农业生产中,咪酰胺浸种作为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的措施对种子内生菌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硫素对大豆根围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素水平对结荚期大豆AM真菌侵染率的影响及其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硫水平对大豆AM 真菌的侵染率和菌群结构均有影响,其中大豆根系和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在硫素水平为0.02 g·kg-1时较高,当继续增加硫素水平时反而有所降低,不施硫时最低,表明适当施加硫素能够提高AM真菌的多样性,高硫水平反而抑制AM真菌的多样性.通过对DGGE图谱中G1等12条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12条条带对应的菌种均为球囊霉属(Glomus)AM真菌,表明该试验中球囊霉属是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优势AM真菌.  相似文献   

10.
解读清乾隆皇帝咏参诗三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雯虹 《人参研究》2002,14(4):47-48
人参有着几千年的药用史 ,它具有补元、养气、贻神的神奇功效 ,古代的许多文人学者留下了大量的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这些记载对后世研究人参有着重要意义 ,这其中清朝乾隆帝的三首咏参诗在人参文化研究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乾隆在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 ,他在位60年 ,活了 88岁。传说 ,他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60年只是为了尊重其祖父康熙的愿望 ,而他在有生之年就传位于太子嘉庆而去作太上皇。众所周知古代帝王都追求长生不老 ,很多人甚至不惜代价寻求仙丹妙药 ,但是几乎没有哪一个帝王获得比乾隆更多的寿龄。究其原固 ,可能很多 ,但人参所起…  相似文献   

11.
从采自中国海南和泰国的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 Hook.f)树皮样品中分离得到213株内生真菌,依据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对其中142株进行初步的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分属34个属,未知属37株。其中,采自海南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13属,未知属13株;采自泰国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27属,未知属24株,表明不同地区的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差异。海南产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为根霉属(Rhizopus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泰国产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 spp.)和毛霉属(Mucor spp.)。  相似文献   

12.
乔雪  李月茹 《人参研究》2012,24(1):10-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黑参中7种人参皂苷Rf、Rg2、Rh1、Rc、Rb2、Rb3、Rd的含最,并建立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4.6minx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一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rain-1.检测波长203nm,以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7种人参皂苷Rf、Rg2、Rh、Rc、Rb2、Rb3、Rd含量分别为0.06%、0.05%、0.03%、0.02%、0A0%、0.08%、0.23%。结论首次同时对黑参中的人参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可作为参类药材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13种药用真菌中筛选出党参发酵的优势菌种,并对优势菌种与党参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 对党参发酵产物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根据党参发酵情况确定灵芝菌为党参发酵优...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东北黑土玉米田土壤真菌群落对旋耕、深松、深翻和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机制,在长期定位种植区采集旋耕(RT)、深松(SU)、深松秸秆覆盖(SS)和深翻秸秆还田(DP)土壤样品,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土壤中优势菌门, SU、 SS处理下子囊菌门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的相对丰度最高, DP处理下担子菌门银耳纲(Tremellomycetes)的相对丰度最高。土壤中腐生菌群、与玉米共生的内生菌和外生菌根菌在 SS中相对较高。4个处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为 SS>RT>SU>DP。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土壤碱解氮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在黑龙江西部玉米种植地区以深松秸秆覆盖的耕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参根、茎叶、花中6种人参皂苷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分析常见皂苷在人参不同药用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以人参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d的含量,分析比较这几种皂苷在人参根、茎叶、花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对6种人参皂苷在人参根、茎叶、花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所建立的方法线性关系、重复性和回收率良好,适用性强。6种单体皂苷总量花>茎叶>根,人参皂苷Rf是人参根的特征成分,人参皂苷Re在人参花中的含量明显高于人参根和茎叶,占人参花中6种皂苷含量总和一半以上,其次为人参皂苷Rd。  相似文献   

16.
研究林下山参不同季节人参皂苷的动态累积及规律。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对不同季节林下参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人参根的各个部位的长度,重量进行测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林下参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林下参9月份的总皂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高于其它采收时间。林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具有特征是:9月份含量达到峰值,10月份含量稳定或是略有减少。辽东地区林下山参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人参(Panax ginsengC.A.Mey)须浓缩液对部分细菌与真菌的抑菌实验,探讨了人参产品效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人参的主要药用成分为人参皂甙,国内外研究工作很多。我们从1980年开始研究人参的多糖,并确定人参果胶具有药理活性。当时从综合利用提高人参产品的经济效益出发,从提取人参皂甙后的废渣中提取人参多糖,并已生产为防治肝炎的新药,以后又为更好的开发人参的地上部分,先后系统地分别从人参的茎、叶、果中提出水溶性多糖。利用多种不同方法与途径进行分离纯化后,依次确定了它们的主要结构,论文大多已发表。下面将人参根、茎、叶,果中水溶性多糖研究情况,由于篇幅关系仅作一简要的概括性的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通过对大田甘蔗施用不同的化肥量和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根系内生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内同时存在两种内生真菌,即丛枝菌根(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通过对甘蔗根系进行染色观察后发现,凡是施复合肥的处理,在甘蔗根系中除了存在丛枝菌根(AM)真菌,还检测到较多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影响土著AM真菌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