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荔枝霜疫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霜疫霉病也叫荔枝霜霉病、荔枝疫病,是两广荔枝产区发生最普遍、受害最严重、损失最大的荔枝病害.病菌主要为害近成熟的果实,亦可为害叶片.病源菌借风雨传播,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病害流行时,常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荔枝开花至果实成熟期,如遇多雨天气,则发病严重,烂果率高达30%以上.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性差的果园发病较重.病菌为害果实多从果蒂侵入,初在果皮表面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蔓延后病斑呈黑褐色,果肉腐烂,有酒酸气味,流褐色汁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着生白色霜状霉.叶片受害,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病斑,潮湿时病部也着生霜状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苦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苦瓜疫腐病发生普遍、为害重,此病主要为害果实,一旦发生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在各地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发病达70%,各地果农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为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若幼果期适逢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也多。幼果受侵染水立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4.
车前草白粉病 (Erysiphecichoracearum)是车前草上一种重要病害 ,主要为害叶片和穗部。病菌以菌丝体和闭囊壳在车前草的病苗上越冬。次年春季在菌丝体上产生分孢子和闭囊壳中释放子囊孢子侵染车前草 ,引起发病。南昌地区车前草叶片于 4月中旬开始发病 ,5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 ;穗部于 5月上旬开始发病 ,6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温度 2 0~ 2 5℃ ,晴天或多云 ,并有短时小雨 ,有利此病发生发展。温度高于 2 8℃ ,雨日多、雨量大、会抑制其扩展蔓延。氮肥施用过量 ,发病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2 5 %敌力脱EC防治效果最佳 ,达 89.9% ;其次 6 0 %防霉宝WP防效 74 .3%。  相似文献   

5.
苹果轮纹病在西南各地时有发生,云南省滇西北一些地方发病率达70%。苹果轮纹病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病菌侵染果实多集中在6~8月,若幼果期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较严重。幼果受侵染小专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6.
一、打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 1.打瓜疫(腐)霉病 疫(腐)霉病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最适温度为28~30℃.4月底至5月上中旬打瓜幼苗出土,气温回升,病菌开始繁殖,重茬地或带菌种子地病菌即侵入幼苗为害.若此时突然受寒潮低温影响,幼苗遭受轻度冻害后,给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若遇雨天,相对湿度增大,则打瓜疫(腐)霉病极易流行.  相似文献   

7.
桂中地区柑橘园多数建在丘陵山地或丘陵山地小山脉间的冲积小平地,由于多年的种植和各种气候因素的影响,近年,各种病害发生严重.主要病害有柑橘急性炭疽病、溃疡病、萎缩病、疫病、疫菌褐腐病等,其中为害最为严重的是疫菌褐腐病,为害果实,使得果实产量和品质大受影响,直接影响了种植户的收入,因此广大种植户迫切需要掌握柑橘疫菌褐腐病的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芳 《农家科技》1997,(5):12-13
<正>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补,严重时缺株率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果腐率达20~30%。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  相似文献   

9.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猝倒病(1)发病症状猝倒病主要发生于苗床。幼苗发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细条状。病害发展迅速,子叶未及凋萎,幼苗便猝然倒伏。幼苗出土前发病引起烂种、烂芽,苗床发病后常向四周蔓延,引起成片猝倒,遇高温、高湿,死苗及其附近床面上多有白絮状菌丝。(2)病原及发病特点猝倒病由瓜果腐霉真菌引起。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便产生游动孢子或芽管侵害寄主幼苗,引起发病。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带菌肥料、农具携带传病。病菌在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所以苗床低温、高…  相似文献   

10.
一、桃褐腐病(一)症状及发生特点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花、枝梢和叶片。果实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以近成熟期受害最重。受害果面初为褐色圆斑,很快扩展全果,造成褐色软腐。病斑表面产生同心轮纹状的灰褐色绒球霉状物。花受害后变褐枯萎,潮湿时腐烂,表面丛生灰霉。嫩叶受害从叶缘开始变褐萎垂,似霜害。新梢受害产生椭圆形、灰褐色、凹陷的溃疡斑。桃褐腐病菌在病僵果、病枝或地面上的枯枝落叶上越冬,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桃树花期和果实成熟前后有两次发病高峰,前期造成花腐,后期造成果腐。该病在春、秋多雨气温低的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11.
<正> 葡萄灰霉病又称灰霉疫腐病,是近几年来我省葡萄栽培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害。在上海、山东、四川等地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花序,表现为花序干枯,脱落,一般造成产量损失达30—50%。此病除为害葡萄外,也能为害草莓、柿,某些蔬菜和花卉作物。因该病是一种新病害,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因此,了解该病的症状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对防止其扩展蔓延是极其重要的。一、识别特点: 葡萄灰霉病菌主要侵染花序,幼果和近成熟的果实,也能侵染新梢、叶片和果梗。病部初为淡褐色、水浸状,逐渐变暗褐软腐,后期萎缩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层。用手触动,发病的花梗易断裂脱落。发病严重时,整个果穗干枯落光。成熟期果实感病,初期呈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穗软腐,失去经济价值。新梢、叶片感病后,呈现不规则病斑。在贮藏期,该病也易发生。该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凡是发病部位均易产生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2.
苹果轮纹病主要为害果树枝干和果实,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枝和病果上越冬。病枝上的病菌是每年苹果轮纹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侵染发病重,树势衰弱的发病重,幼果期侵  相似文献   

13.
一、梨黑星病 1.发生规律梨黑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芽鳞、病叶、病果及病枝条上越冬,在有病源的情况下,梨黑星病的发生及流行主要取决于降雨和空气湿度,春雨早且偏多,尤其是5~7月雨量特别多,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容易引起病害的流行.在病害流行的年份,从花期到采收期均能发病.5~6月叶上发病较重,7月份果上开始发病,7~8月高温多雨是果实发病盛期.对那些管理粗放,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将利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1危害症状葱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病斑暗绿色,水浸状;扩人后成为灰白色斑,周缘不明显,沿葱叶纵向蔓延,很快成为长形白斑,宽度超过葱管周长一半,甚至更大:叶片和花梗病部失水后缢缩变细,造成葱叶下垂、枯萎;多雨期间或湿度人时,病部K山白色绵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毛消失,但撕开病叶仍可见葱管叶内侧有绵毛状的白色菌丝体。2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烟草疫霉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环境条  相似文献   

15.
正苦瓜白粉病(Balsam pear powdery mildew)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除为害苦瓜外,也为害葫芦科的其他瓜类。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苦瓜生长的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生长中后期发病最盛(图1)。春夏秋季均可发生,田间发病率可达100%,导致减产40%以上,严重时导致全株早衰死亡,苦瓜品质降低甚至绝收。1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次之,果实较少发病。叶片发病,植株染病先从下部老叶开始,然后迅速向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4类病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褐腐病。又称水泡病、湿泡病。主要为害蘑菇、草菇、平菇等。该病由疣孢霉的病菌引起。主要特点: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而大豆疫病是由疫霉引起的大豆根腐和茎腐病. 一、大豆灰斑病 1、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带菌种子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大豆灰斑病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高温高湿条件下,子叶上病斑处形成的分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分生孢子2d后侵染力下降26%,6d后失去生活力.生产上该病害的流行与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如品种抗性不高,又有大量初侵染菌源,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花后降雨多、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等很易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1为害及发生特点1.1褐纹病。该病只为害茄子,从苗期到果实成熟均可受害,常引起死苗、枯枝和果腐,以果腐损失最大,病果不堪食用。茄果在运输和贮藏中仍侵染为害。另外,留种田的种茄有时亦发生较重,常因此病而采收不到种子。病菌附着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气温28℃ ̄3  相似文献   

19.
水稻菌核秆腐病简称水稻秆腐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病害。近几年来,该病在我市范县、濮阳县水稻产区部分田块严重发生,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可造成碎米粒增多、米质下降,一般减产20%~30%,高者可达50%~60%。 1.田间症状识别 该病病原以小球菌核病菌和小黑菌核病菌最为常见,但二者为害病斑的形状和颜色基本相同。水稻苗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以抽穗以后发病  相似文献   

20.
<正>日灼病主要是由于阳光直射果面或早晨棚膜、果实上出现露珠,太阳照射在上面聚光生热,致果皮细胞灼伤。脐腐病则主要是由于高温干旱导致土壤中的钙元素移动性减弱,根系吸收钙元素的能力降低,使果实暂时出现缺钙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缺素症,果实多分批次出现该病。一、症状1.日灼病症状。发病初期,病部呈黑褐色,逐渐变褐色,最后成为白色,皮层变薄,组织坏死,干燥后易受真菌侵染,腐生黑色霉菌。日灼病一般在果实向阳面出现。2.脐腐病症状。脐腐病又称顶腐病或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被害果于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出现病斑,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