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林景观自然要素包括山石、水、植物.传统园林梁园与现代园林千灯湖公园在自然要素的塑造上具有不同的理念、表现以及形式.总结探索了岭南地区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之路:融传统于现代,发展岭南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以其"疏朗通透,兼蓄秀茂"的特色独树一帜。而作为地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园林在务实、包容、创新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也让岭南园林在探索现代地域园林景观的道路上领先于其他的传统园林。广州岭南印象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是探索具有当代岭南特色的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不仅传承了岭南园林的自然之美和传统意境,还在现代功能上进行了务实性创新,让人们在高密度居住环境中找回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户外环境里享受邻里般放松舒适的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3.
随着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园林景观的审美要求也 日趋提升,而景石因其独特的趣味性、观赏性和生态性备受园林设计者的青睐。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研究 史料,结合广州、深圳两市公园绿地中优秀的景石作品实例,归纳了现代岭南园林景石常见的应用形式及 置石手法,探究了景石与植物、水体、建筑、地形等园林要素的组合关系,最后总结出景石在现代岭南园 林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岭南园林特色概述与“现代岭南园林”的探索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章 《广东园林》2012,34(6):20-23
中国园林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相比中国的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其"疏朗通透,兼蓄秀茂"的特色独树一帜。而作为地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园林在世俗务实、以人为本,以及包容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无疑是做得最好的。这也让岭南园林在探索现代地域景观的道路上远远领先于其他的传统园林。奥雅中信红树湾住宅区的景观设计是奥雅公司探索"现代岭南"景观的一个成功案例,它不仅传承了岭南园林的自然之美和传统意境,还在现代功能上进行了创新,让人们找回高密度公寓居住区中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放松的户外环境里享受邻里般的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5.
园林造景与中国传统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剖析园林选址、园林组景、园林植物各园林造景要素与传统风水的内在联系,旨在用传统风水理论的科学内涵来指导未来的园林设计,从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并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理念创造出更多宜人的风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佛山中海万锦公馆项目为例,说明岭南园林在现代居住地产园林项目中的继承和发展现状.佛山中海万锦公馆项目采用"一轴、三园、六院、三进、九井"的空间院落形制,还原传统造园模式"一池三山",以现代手段和方法营造岭南建筑风格、营造岭南园林植物景观、提炼岭南传统符号、应用传统岭南色彩等岭南元素,并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进行了园林铺装...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园林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城市绿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园林景观是园林内景的布置,对园林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园林景观种植文化起源较早,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建造园林,且留下了众多园林景观种植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这些种植文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应用价值,对传统园林种植文化进行了阐述,包括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创造理念,分析了园林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包括植物意境创作、植物观赏法等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探讨了园林种植文化的扩展,包括生态科学的应用、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常规美学规律作为参考等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热带园林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敏  吴刘萍 《广东园林》2004,11(1):8-14
热带园林,是一种基于气候带资源特征的地带适宜性园林形式,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营造中生态与关学和谐共存的典型文化载体之一。对热带园林基本概念、发展特点及其景观特色的学术研究,有利于构建地域景观适应型的“地带园林学”理论体系,开拓中国岭南园林与世界同气候带相关园林形式交流借鉴的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园林景观是在利用与改造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过程中产生的,我国作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如何将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特点及其美学特征,提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借鉴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期使人们在学习、借鉴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过程中,结合现代景观的各种因素,以现代园林景观发展为基础,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佛山岭南天地旧城改造项目成功诠释了岭南园林的艺术特色,项目建设中注重岭南建筑特色和岭南文化的传承,造景手法兼容并蓄、大胆创新。从岭南天地园林布局特征、艺术装饰、园林小品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佛山岭南天地园林景观营建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莫伯治先生岭南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与实践和林松先生应用苏州古典园林理念在建设“苏州庭园”别墅区的实践,阐述两大古典传统园林在现代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与分析景观挡土墙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以及景观挡土墙的表现形式、构成要素、表现内容和设计原则等,并具体说明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和美化传统挡土墙,使之更好地与现代园林景观相契合,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植物是现代园林景观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元素。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植物造景手法包括分景、借景、框景、对景等,其体现的应用理念为结合地域文化创造园林景观、在特定环境中塑造植物景观、根据立地条件营造特色景观等。结合某CBD庭院植物造景设计案例,借助园林空间艺术造景手法与其他造园要素巧妙融合,合理配置相宜的植物种类,营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6.
岭南地区最早引入欧式园林要素的是广州沙面的洋房花园,如拱形门窗、铁枝花纹栏杆、彩绘玻璃等。但这些要素的引入并没有完全颠覆岭南园林以中国山水文化为主导的审美情结。广州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梅州人境庐、桂林雁山园等都是晚清时期的岭南园林代表作品,因山水文化及山水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均体现出"接近自然"的审美特点,同时寄托出园主人淡泊明志、超脱凡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广州造园成就六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园林悠久的发展历史出发,追溯到岭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夕,广州造园事业建设步履艰辛,但成绩斐然,期间建成了白云山山庄旅舍、兰圃、北园酒家、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等一批优秀庭园,广受国内外园林界同行所赞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造园事业发展迅猛,建成了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影响全国,享誉海内外精品庭园,使岭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继承传统,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并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  相似文献   

18.
因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人文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近代广东住宅园林独具特色,既继承了传统岭南园林的环境适应性和人文要素,又扬弃融合了西方园林的造园手法。文章着重研究近代广东住宅园林的布局特点,特别是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所形成的布局样式和风格,为现代园林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岭南园林景观是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岭南地域性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体现。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开展景观设计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景观及其外部空间的生态交流特性,增进公园景观与区域大环境的和谐发展。文章以广州琶洲塔公园为例,从地域文脉的角度阐述了新时期园林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广东园林》2014,(2):54-54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12014年《广东园林》杂志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征稿:风景园林教育;岭南园林历史研究;园林古建筑保护;庭园设计;花镜设计与应用;酒店园林景观岭南盆景;湿地植物景观与建设。欢迎惠赐稿件!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