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郁风 《中国茶叶》2006,28(1):38-39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897—1989)晚年应约撰成《茶经述评》一书,于1987年5月出版发行,1988年8月第二次印刷,两次共印4600本,早已告罄。由于首版还是铅字印刷,受条件限制,书中图片模糊不清,吴老很不满意。该书出版至今已近20年,深受海内外有关人士欢迎,茶界公认其内容质量高,视为经典之作。2004年,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决定对《茶经述评》修订再版,在2005年吴老诞辰108周年纪念“茶寿”和“吴觉农纪念馆”在上海建成开馆之际发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先生新著《茶经述评》已于1987年冬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茶经》的巨著,也是一部新的茶经。书中对《茶经》原文有译注和述评。译注通俗易懂,可帮助读者对《茶经》的理  相似文献   

3.
4.
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中国的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晚年巨著《茶经述评》即将出版,这部“二十世纪的新茶经”“无疑是茶叶科学的里程碑”,它的出版,是我国茶叶界一件大事。 这一喜讯,引起了我的联想。自唐以来,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陈舜年同志在《福建茶叶》上发表的“也评《茶经》”一文,感到不乏精辟之见,受益非浅,启发很大,不禁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评论《茶经》的文章,确有不少,但看法很不一致,似乎主要是观点角度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要求达到比较一致的看法,在评论中似应至少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吴全生 《福建茶叶》2016,(3):375-376
《茶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系统描写茶事的典籍,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茶叶从17世纪传入西方国家后,世界各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了中国茶文化,并逐渐建立其属于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茶文化发源于中国,对世界文化体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更是被很多国家所关注,并翻译了很多版本。本文主要以《茶经》的英文翻译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进行几点论述。  相似文献   

7.
8.
黎云 《茶报》2003,(2):41-41,40
  相似文献   

9.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其译介工作在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西方译者卡朋特的译本为例,首先分析了《茶经》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原理,而后从《茶经》中所蕴含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传达,分析了译本的得与失,以期为后续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由著名篆刻、书法家高式熊书写的楷书《茶经》全文,最近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编印出版。高老楷书《茶经》创作于去年他95岁时,书法精美,融楷隶于一体,富有欣赏和收藏价值,这是高老继2006年出版《茶经印谱》之后的又一杰作。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茶经》版本,亦为著名高龄书法家手书《茶经》之最。高式熊,1921年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市书协顾问、上海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几千年的成熟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著作内容,尤其是有很多描述茶及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这些著作中,陆羽《茶经》是其无可替代的经典作品。本文拟从陆羽《茶经》的具体创作背景和价值理念分析入手,结合陆羽《茶经》中处世哲学的具体展现和诠释表达,从而探究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这一处世哲学理念具体思维的借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茶经》奥句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作文,字简意深,往往几个字便代表着一句话或一个层次的意思。在叙述事物过程中,也是极其精练,不象现代语体文那样,层次明朗,叙说详实。加上事过境迁,方法习惯都有很大改变,有时甚至是旧貌全非。因此现代的人在学习古代作品时,往往是朦胧模糊,解文析义颇费推敲,不少内容一直至现在,仍没有完全揭开其迷底。  相似文献   

13.
《茶经》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典籍之一,而它的英文译本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还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不可忽略的重大意义。为此,本文从典籍《茶经》的英文翻译策略的角度着眼,说明典籍《茶经》的内容并加以全面的、具体的分析,以更好地使外国人民感受和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潘国培 《福建茶叶》2016,(10):349-350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保证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使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笔者仅选取了茶文化这一重要的中国文化的载体的传播现状,以及其典型代表《茶经》的译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郁风 《中国茶叶》2003,25(1):28-29
唐朝陆羽《茶经》创作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距今已历1200余年历史,流传版本很多,最早的刻印本当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左氏百川学海本。换句话说,《茶经》自问世到南宋末季刻印以前的500年间,都是靠手工抄写流传,因而不免出现一些讹误之处。古谚云:“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即使最早的宋刻本也有讹误处,因此历代也有校订的。 历史上校订陆羽《茶经》大多是民间私人进行,只有《四库全书》版《茶经》是经过清代朝廷组织翰林编修们审订,并经爱茶的乾隆皇帝“御览”后,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集·谱录类中,盖“文渊阁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章,表明权威性,但细一阅读,内容却很糟糕。据称是采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相似文献   

16.
17.
林燕腾 《福建茶叶》2023,(4):172-174
清代《茶经》一文记录清代漳州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贮茶、施茶的方法,保留许多古代制茶和茶艺的科学技术,也表达了清代漳州人对茶品的精神追求。对于研究茶史和地方史提供可贵资料。作者陈常夏为清初会元,任过清代官员。晚年隐居漳州江东,生前关心民瘼,敢为民请命,人称“铁山先生”。著有《江园集》14卷,《茶经》出于该书集。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往往一词多义,而这些含义之间又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具体的上下文中,含义是确定的,这些单音词只能有一种含义和用法。因此,对《九经》中的“茶”字是否当今的“茶”字的考辨,不仅应从所处的时代背景、山川地理、生态气候等大处着眼,还应联系文章的具体  相似文献   

19.
叶宇兰 《福建茶叶》2016,(10):311-312
唐朝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事专著,也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从历史典籍文化翻译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茶经》英译本在语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与原著的异同,综合评判了其语言运用的得与失,为以后的茶文化典籍翻译实践提供了借鉴,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茶与儒通,通在中庸之道,通在格物致知,克明峻德,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茶文化与儒学思想具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做出茶道专著滥觞之作的《茶经》,自然也对儒家思想做出了较多的体现。本文以陆羽《茶经》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做出切入点,从陆羽《茶经》对儒家中庸之道与精俭思想的体现两个方面对陆羽《茶经》中饱含的儒学思想进行了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