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功能。SLC7A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功能新基因控制脱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到真黑色素与总黑色素的比例,进而改变了动物的毛色和肤色。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SLC7A1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功能.SLC7A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功能新基因控制脱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到真黑色素与总黑色素的比例,进而改变了动物的毛色和肤色.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SLC7A1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作者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TYRP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及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坪乌骨绵羊以其乌骨乌肉特征而闻名,而黑色素的沉积量是影响其形成乌骨乌肉特征的直接因素。黑色素的形成受多基因调控,但影响黑色素的主效基因尚不清楚。该文从黑色素的合成以及影响其合成的相关功能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形成机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兰坪乌骨绵羊是我国特有的珍品,其体内所含有的黑色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黑色素对乌骨绵羊的乌骨和体色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论文对乌骨绵羊资源环境,外貌特征,品种特性,饲养管理,选育利用,黑色素的形成及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黑色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黑色素的分类、生物合成机制、分析方法、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分布、沉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新近在云南发现的乌骨绵羊乌质性状形成相关的黑色素的生成的基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乌骨绵羊和黑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色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黑色素的分类、生物合成机制、分析方法、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分布、沉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新近在云南发现的乌骨绵羊乌质性状形成相关的黑色素的生成的基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乌骨山羊肌肉组织中黑色素的的分布、含量和来源是探明乌质性状形成机理的关键。本研究以普通山羊为对照,用多巴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背最长肌组织切片中黑色颗粒分布;用酶解法测定乌骨山羊肌肉中的黑色素含量;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乌骨山羊血清中的褐黑素、碱溶性黑色素和血浆颜色。结果表明:乌骨山羊肌肉组织中存在黑色素颗粒,而普通山羊肌肉组织中没有黑色素颗粒;乌骨山羊肌肉内黑色素含量为0.416%,其含量是普通山羊的7.6倍(P0.01);乌骨山羊血清中的褐黑素、碱溶性黑色素的含量与普通山羊的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组织中没有发现黑素细胞分布。由此推测,乌骨山羊肌肉组织中黑色素是黑色被毛毛囊外根鞘黑素细胞分泌,经血液运输到肌肉组织中沉积,缓慢形成乌骨山羊肌肉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9.
黑色素是一类具有光保护、化学保护和体外抗病毒特别是抗艾滋病病毒等作用的生物多聚体,其在医药、保健和化妆品行业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动物黑色素的性质、分类、生成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乌骨绵羊黑色素特性、分布与沉积及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melanin)产生于黑色素细胞,是由酚类或吲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成的不易溶于水的聚合体,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植物机体,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酪氨酸在酪氨酸酶作用下生成多巴,多巴经过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形成黑色素。现有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α-MSH/MC1R/cAMP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及相关调控因子(MITF、MC1R、TYR等)参与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哺乳动物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毛囊组织,而乌骨绵羊的内脏组织也能存在大量黑色素细胞,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乌骨绵羊的乌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与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密切相关,受机体组织黑色素沉积程度的影响。文章简述了黑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及其合成路径,回顾了近年来发现的调控动物机体黑色素合成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理,总结了影响乌骨绵羊黑色素沉积和分布规律相关候选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深入研究黑色素沉积调控机理及候选功能基因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蛔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1(nad1)基因部分序列(pnad1)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鸡蛔虫的pnad1,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序列长度一致,为408 bp。由于鸡蛔虫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鸡蛔虫的分类鉴定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蛇四棘食道口线虫线粒体cox1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四棘食道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四棘食道口线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 X 1.83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3 bp,与GenBank公布的线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分离株与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在98%以上,与其它科线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1%。四棘食道口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明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四棘食道口线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者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家禽、猪、反刍动物、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生产实践中科学合理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着色即色素在动物皮肤、脂肪组织或蛋黄内的沉积。本文系统阐述了色素的来源、特性、配合使用;着色的基础、过程和脂肪与抗氧化剂对着色的促进作用;影响着色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食源致病菌耐药性较严重,为了解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耐药情况,本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源自四川省动物性食品的76株沙门氏菌进行了25种抗生素(组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76株沙门氏菌对利福平(96.05%)、黏菌素(78.95%)、磺胺异噁唑(64.47%)、先锋唑啉(60.53%)、氨苄西林(60.5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6.58%)、甲氧苄啶(53.95%)及强力霉素(52.63%)耐药率较高。76株沙门氏菌对25种抗生素(组合)共产生了66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97.37%(74/76),主要对青霉素类、先锋唑啉、链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及黏菌素表现出多重耐药。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食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已较为严重,应加强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用RT-PCR方法从某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命名为PRRSV GD-ZQ株,可致Marc-145细胞病变。细胞分离培育病毒至增殖性能稳定后,分别扩增分离病毒的Nsp2、ORF3、ORF5基因并测序,绘制进化树比较分析遗传进化。结果显示分离毒株的Nsp2、ORF3、ORF5基因序列与美洲型VR-2332、CH-1a等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0%~95.8%之间,与欧洲毒株LV的相似性在48.2%~49.3%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与CH-1a株处于同一分支,分离毒株的Nsp2序列与以HEB1为代表的PRRSV变异株相似性在98.3%~99.4%之间。该病毒在细胞盲传5代能产生稳定规律细胞病变(CPE),且第5代病毒TCID50达10-5.6/0.1 mL。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D-ZQ分离株是PRRSV变异株,具有"高热病"PRRSV毒株的变异特点,为了解PRRSV在时间上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变异幅度和变异范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的rfbS基因在第237和598位碱基的不同,设计和合成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建立快速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PCR方法,并应用该法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样品进行了PCR鉴定。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特异性地鉴定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达18 pg/μL DNA,4.7×104 CFU/mL菌液,表明建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能准确而快速地鉴定鸡白痢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8.
Auditory function of llamas and alpacas was assessed objectively by means of brainstem auditory-evoked response audiometry (BAER) to establish the normal hearing range an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blue eyes, white coat, and deafness. Sixty-three camelids were available for the study. Thirteen animals had blue irides; 1 animal had 1 blue and 1 pigmented iris. Wave latencies, amplitudes, and interpeak latencies were measured under general anesthetic. Click stimuli (dB [HL]) were delivered by an insert earphone. Four to five positive peaks could be detected; waves I, II, and V were reproducible; wave II appeared infrequently; and wave IV generally merged with wave V to form a complex. Peak latencies decreased and peak amplitudes increased as stimulus intensity increased. A hearing threshold level of 10-20 dB (HL) was proposed as the normal range in llamas and alpacas. None of the animals with pigmentation of coat and iris showed any degree of hearing impairment. Seven of the 10 blue-eyed, pure-white animals were bilaterally deaf and one of them was unilaterally deaf. However, 2 blue-eyed, white animals exhibited normal hearing ability. Three blue-eyed animals with pigmented coat did not show any hearing impairment. All white animals with normal iris pigmentation had normal auditory function; so did the 1 animal with 1 normal and 1 blue iris. The high frequency (78%) of bilaterally deaf animals with pure white coat and blue iris pigmentation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pigmentation anomalies and congenital deafness in llamas and alpacas.  相似文献   

19.
无菌采集病死红腹锦鸡肝脏、脾脏和心血,接种多种培养基分离细菌。以生化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鉴定分离细菌及其致病性。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细菌16S rRNA,测定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可以致小鼠死亡。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同源性超过99%。由此证明,该红腹锦鸡死于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几例新型仔猪腹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对近来多省份流行的仔猪腹泻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研究其防治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镜检、菌落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试验等方法对该病进行综合研究。从多个发病养殖场的腹泻仔猪病变部位分离到一株魏氏梭菌,并探索了其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当前发生的严重仔猪腹泻与感染魏氏梭菌密切相关,采用治疗魏氏梭菌病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及利用灭活自场疫苗对其预防效果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