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中小尺度气象系统中,增加了测报的难度。由于强对流天气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较大。因此,要掌握各种强对流天气的测报要点。基于此,重点对雷雨、龙卷风等几种强对流天气测报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做好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建议,提高强对流天气测报和地面气象测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浅析强对流天气时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对流天气主要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变化剧烈、破坏力极大并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这种天气具有重大的破坏性。它常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位对流云块中,空间尺度小,水平范围也不大,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千米。在强对流天气下,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如果业务不熟练且没有全面系统的掌握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要领,在进行测报工作时就很难做到正确处理。强对流天气主要有雷电、冰雹、大风及龙卷风等,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复杂性,如何做到及时、准确的对其进行观测是地面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赵维梅 《农业与技术》2013,(10):189-189
强对流天气对于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影响极大,而在平常的天气测报中也不免碰到强对流天气,所以如何在强对流天气中做好地面测报工作成为天气测报员的又一挑战,文章将对几种常见的强对流天气状况下的地面测报工作提出处理策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测报工作要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炳兰  谭金闪 《吉林农业》2011,(12):170+147-170,147
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因此,如何在强对流天气情况下做好测报工作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强对流天气,分别从雷雨、冰雹、大风和龙卷风四种强对流天气现象下,提出了地面测报工作的处理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雷雨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的经验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面测报工作是与民生大计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在强对流天气特别是雷雨天气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地面的测报工作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雷雨天气下做好地面测报工作的经验与技巧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提前了解天气的习惯。因为天气不仅直接决定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安排,还很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者工业的发展有影响。因此,气象部门做好气象测报的工作至关重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天气总是千变万化,遇到了强对流的天气,气象测报工作是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就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气象预报工作的要点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闽北是气象灾害高发地区,天气情况转变明显,由平静的天气突然转成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给测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此,强对流天气下测报针对如何开展强对流天气下测报工作预防的措施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9月9日发生在吉林省辽源市的一次风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背景下,位于离冷涡中心较远的东南部为不稳定区,易发生强对流天气.冷锋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初始扰动;地面中尺度辐合的移动发展触发了中低层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将降雪天气地面怎样做好测报工作,包括观测、记录与发报等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以供观测工作人员参考,提高地面测报工作效率。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境内降雪并引起积雪的情况不是很常见,虽然气象局内对降雪天气的地面测报有一定的技术规范,但是介绍仍然不够具体集中。为此,对降雪天气的地面测报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希望为气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提供依据,尽量减少降雪对正常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对2016年6月30—7月1日湖北地区强对流天气环的流特征和触发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雨带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850 hPa江淮切变线以南,850 hPa西南风急流轴左前侧,地面江淮准静止锋附近;925 hPa南风急流和850 hPa西南风急流在湖北地区低层建立的水汽通道为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同时湖北地区上空垂直方向的水汽输送也加强了当地的强对流天气;湖北地区上干下湿的大气状况和高对流有效位能为此次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地面江淮准静止锋、地面低压、低层江淮切变线、中层低压槽、低层冷涡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触发条件,有利于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文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016-3020
利用NECP 6 h一次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2011年7月12日焦作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后西北气流中,中高层干冷平流、低层暖湿平流的大气层结增强了对流不稳定的发展,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强的辐合上升和CAPE的高值区等物理量场均与强对流天气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能够提前预警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春娥  牛乐田  胡伟  张亚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98-13000
通过对2013年7月31日夜间咸阳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高、低空环流形势的有利配置密切相关,高低空干湿区的重叠对强流天气落区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低空急流是触发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潜势不稳定能量;地面场上辐合区形成及冷空气的入侵,非山区站风速的突增,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预示作用;超级对流单体的增强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带状回波的发展,增强引发了这次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是能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非常规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雷达资料分析等对福建高架雷暴和地面雷暴2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强对流均发生在高空急流轴右侧辐散区下方,低层均有切变线和急流影响,但高架雷暴的触发系统是中层急流和切变线,地面雷暴则是地面辐合线和底层切变线.地面雷暴造成的强对流灾害天气强于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资料等,对2015年5月10~11日桂林市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高空槽、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锋面共同影响的结果。过程前期为暖区降水,锋面在影响桂林时,锋面前絮状云系回波容易造成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垂直的锋面过境时,在有利地形的作用下,雷达回波很容易看到飑线形成,强对流天气往往发生在飑线中;山脉阻挡雷达回波时会使回波快速加强,从而使强对流天气明显加剧;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锋面后细长狭窄的强度在60 d Bz以上、高度在13 km以上的回波带状中。当风廓线从高层到低层伸展为深厚的干层区域时,天气趋于稳定,强对流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3月21日出现在上饶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主要是在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上饶地区处于西南气流中,且风速辐合,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把水汽以及能量输送到上饶地区上空,高空槽东南移,带动地面较强冷空气南下,在较强冷空气的触发下,高能得以爆发释放,进而产生大风、冰雹、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具备一定能量场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触发机制。上饶地区春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通常处在高空副热带高压边缘,低层有丰富的水汽(湿舌附近),且具备一定的热力条件以及动力条件,再加上冷空气的作用共同推动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观测,地面测报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环节,地面测报是对地球表面的情况进行观测,为气象、天气、气候以及气象研究等提供信息。西藏那曲地区的气象情况十分复杂,也就导致地面测报工作比较困难。本位对西藏那曲地区气候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几点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监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客观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春末发生在滁州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包括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局地冰雹,并伴有飑线特征,江淮之间北部对流强度大于南部;满足滁州地区低槽型强对流天气环流特征,高低层系统构成前倾结构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低空急流输送水汽条件,热、动力因子相互配合在地面辐合线的作用下触发对流;天气尺度系统移速慢是导致滁州地区强对流天气反复出现的直接原因,且天气尺度的有利背景使得发展的对流系统更具有组织性;地面自动站的风场资料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区与未来移动趋势有较好的监测与预报反应;通过雷达径向速度识别逆风区对雷暴大风的监测和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积分液体含水量可作为冰雹预警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应用客观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中北部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东北冷涡影响的背景下,东北冷涡东移南下,冷涡后部强劲西北风急流与地面冷锋前西南风气流带来的高温高湿空气形成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爆发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能量锋区前沿的不稳定区内;多普勒雷达分析表明,线风暴上的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造成了江苏中部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天气,通过雷达径向速度识别中气旋或逆风区对雷暴大风的监测和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积分液体含水量可作为冰雹预警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