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夏季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猪舍环境的影响,为发酵床饲养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3)日龄、体重(8.4±0.2)kg的断奶仔猪母猪300头,按密度一致原则随机分为高床饲养组(traditional concrete-based house,TCB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试验期42 d,测定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及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于试验第15、29和43天时,每个重复选取4头仔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分别测定第29—35和36—42天猪舍内氨气浓度。【结果】在1—14、1—28和1—42 d时,发酵床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床组(P<0.05),腹泻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00时,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发酵床组与高床组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5和29天时,发酵床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床组猪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猪舍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在生物发酵床(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坪(对照组)猪舍饲养的猪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肉样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苯丙氨酸、色氨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较普通圈舍猪肉组高11.65%,试验组猪肉必需脂肪酸总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残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猪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72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发酵床模式饲养,一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喂养64 d后测定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试验过程中观察生猪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生猪的发病率(P0.05),促进生猪健康生长;同时,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可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猪舍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环保猪舍。为了探究发酵床猪舍养猪的饲养效果,进行了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水泥地饲养)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0 g和613 g、料肉比分别为2.46和2.61,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与肉质性状方面,试验组猪的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胎次相同、日龄相近的“杜×大×申”商品猪9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分别在水泥地面猪舍(对照组)和发酵床猪舍(试验组)中饲喂137 d,测定其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6头猪屠宰并测定肉质及药物、重金属残留.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7.2%,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60.1%,且差异显著(P<0.05).发酵床猪舍饲养的肉猪在胴体斜长、背膘厚、6~7肋骨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瘦肉率方面优于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发酵床猪舍饲养的肉猪与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在嫩度方面差异显著,在肉色和肌内脂肪方面有差异倾向,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说明发酵床养猪可以显著提高猪肉的嫩度,改善猪肉的风味,有提高瘦肉率的趋势,但对屠宰率、肉色等肉品质指标及安全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30 kg的杜长大三元猪120头,根据体重相近、胎次一致、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饲养)和发酵床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验期53 d.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4.53%(P<0.05),料重比减少2.11%(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3.86% (P <0.05),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降低5.81%(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12.8% (P <0.05),总蛋白含量提高11.95% (P <0.05),白蛋白含量提高5.39% (P>0.05),球蛋白含量提高18.6% (P <0.05),总胆固醇含量降低9.97% (P <0.05).通过发酵床饲养,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日龄相同的杜梅二元杂交猪40头,初始体重为20.1±0.6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6头猪,分别在有运动场的水泥地面猪舍和发酵床猪舍中饲喂101 d,全程记录试验期间每天户外、水泥地面猪舍及发酵床猪舍内的气温。结果表明,50~70日龄阶段舍内气温,水泥地面舍29.4℃、发酵床猪舍27.5℃,发酵床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均好于水泥地面组;70~90日龄阶段,水泥地面舍与发酵床舍气温相同,发酵床组日增重、料肉比均高于水泥地面组,采食量低于水泥地面组;90~130日龄阶段,发酵床猪舍气温略高于水泥地面舍,采食量、料肉比和日增重无显著差异;130~150日龄阶段,舍外气温低于19℃,发酵床舍平均气温19.9℃,水泥地面舍18.6℃,发酵床组日增重、采食量比水泥地面组分别提高了6.4%和9.9%,料肉比均为3.32。说明发酵床养猪对猪的生产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小气候环境改变是促进猪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舍环境的影响,选取400 头平均体重21.57 (依2.20)kg 的(长伊大)伊杜杂交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 次重复,每个重复10 头猪,试验期为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 日粮,传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微生态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传 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干清粪圈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干清粪圈栏 饲养;发酵床模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发酵床圈栏饲养。结果表明院发酵床模式组猪的 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舍区氨气、硫化氢、悬浮颗粒的浓度和细菌总数较干清粪圈栏组降低,空气环境质 量接近对照组水平。证明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猪舍垫料的良好管理,合理及时地补充、翻松与更新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会渐渐损耗,床面会自然下沉,当床面下沉超过20cm以上时,就应及时补充垫料,同时补充发酵菌、盐和水等。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饲养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发酵床饲养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5 d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仔猪8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肥育试验期为135 d;试验结束时,提前12 h禁食,称重,每组随机抽样6头猪血样,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他血液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试仪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猪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检测不同饲养方式对藏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舍饲和放牧饲养的300日龄藏猪18头,取背最长肌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藏猪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甘氨酸、丙氨酸及鲜味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且两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M_(EAA)/M_(TAA))都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M_(EAA)/M_(NEAA))都高于60%,都达理想蛋白要求;舍饲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膳食推荐M_(PUFA)/M_(SFA)最好高于0.4,放牧组藏猪高于0.45,达理想值。通过微量矿物元素含量检测发现舍饲组锌和铬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硒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放牧饲养藏猪脂肪酸组成好,肉质风味优于舍饲饲养藏猪。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放牧加补饲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内蒙古赤峰草原的放牧犊牛16头,分为放牧组和放牧加补饲组,测量体重、体尺等生长性能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总蛋白(TP)、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等血液指标。结果表明:1)在正试期的0~30 d 2组犊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31~60 d放牧加补饲组犊牛日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在整个试验阶段,放牧加补饲犊牛体尺指标除胸围外,均高于放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放牧加补饲使犊牛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放牧加补饲犊牛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介素1(IL-1)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和白介素2(IL-2)含量有高于放牧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补饲可提高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的生长性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并可改善西门塔尔犊牛整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个不同基因型猪胴体糖酵解潜能(GP)、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差异,分析胴体GP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7头汉普夏纯种阉公猪(体质量为(19.48±1.136)kg)和6头长撒公猪(体质量为(20.5±1.500)kg)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圈饲养,待体质量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GP、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长撒猪的背膘厚、熟肉率和b值极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1),pH2和剪切力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5);长撒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1),胴体GP、屠宰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考虑2个猪品种的综合效应,胴体GP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背膘厚、pH2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眼肌面积、屠宰率、平均日增质量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pH1、剪切力、L值和a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结论】猪胴体糖酵解潜能是影响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蛋白质效率和存活率均有提高的趋势,饲料系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黄霉素显著提高了白细胞吞噬百分率(P<0.05),对白细胞吞噬指数、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百分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黄霉素提高了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10月到1999年7月,对四川三个规模化猪场猪舍建筑设计及其与舍内温热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测量、调查和分析.其目的在于针对四川特定的自然气候环境,与猪舍建筑设计和猪舍温热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测量包括猪舍各主要设计参数,以及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分别在四个季节有代表性的日期里选择不同的时间,对舍内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臭气浓度等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各猪场猪舍设计类型均符合四川盆地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2)封闭式产仔舍和保育舍存在保温性差,湿度过大和换气不良等问题;(3)封闭式猪舍的问题可以从改良猪舍外围护结构及通风系统入手,结合制定合理的空气环境管理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在基础日粮相同的前提下,研究不含(对照组)或含有稀释1 000倍(Ⅰ组)、2 000倍(Ⅱ组)、5 000倍(Ⅲ组)3个剂量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饮水,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鸡死淘率、料质量比降低,出栏质量增加,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Ⅰ组鸡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新城疫HI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半净膛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瘦肉率仅试验Ⅰ、Ⅱ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鸡腿肌的红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黄度、亮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免疫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在养殖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设置2.0%、4.0%、6.0%和8.0%4种投饲率,研究不同投饲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型试验水体养殖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WGR)和相对增长率(LGR)随着投饲率的升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效率(FE)则随投饲率的升高逐渐降低.模糊综合评价试验养殖水体水质结果显示,水质状态随投饲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变差.研究认为,养殖50 g左右的罗非鱼较适宜的投饲率为4.0%,该投饲水平能实现养殖对象较快生长和保持较好的水质.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IBW/d;三期(25~33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IBW/d.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仔稚鱼的生长.7~15日龄(一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100%IBW/d投喂组最高;16~24日龄阶段(二期)幼鱼的SGR与前一阶段的变化趋势相同,以80%IBW/d投喂组最高;而25~33日龄(三期)时,SGR以20%IBW/d投喂组最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2)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鱼体相对增重率(WGR)和SGR,投喂水平与WGR和SGR呈正相关性,除最低投喂组外,其余组别的投喂水平与饲料转化率(FCE)呈负相关.(3)各期仔鱼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随着投喂水平升高差异显著.7~15日龄(一期)阶段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以40%IBW/d处理组最高;16~24日龄(二期)时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25~33日龄(三期)时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也是呈现降低的趋势,以30%IBW/d处理组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花椒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该试验选择320只1日龄艾维因肉用雏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机分成4个处理组(Ⅰ、Ⅱ、Ⅲ和Ⅳ),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对照组,喂基础日粮,Ⅱ、Ⅲ、Ⅳ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上,分别添加0.4%花椒混合物(添加0.1%花椒)、0.8%花椒混合物(添加0.2%花椒)和1.2%花椒混合物(添加0.3%花椒),进行为期6周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Ⅲ、Ⅳ组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升高(P<0.05),肉鸡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球蛋白含量和新城疫抗体效价均升高,其中Ⅱ、Ⅲ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球蛋白含量和新城疫抗体效价著升高(P<0.05)。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0.2%或0.3%的花椒对肉鸡的产肉性能、免疫指标和屠宰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