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及其对茶尺蠖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应用到茶尺蠖的防治,本研究对辐射不育机理与辐射不育技术成功应用的几个关键点给予了详细阐述,并根据国外利用该技术成功防治害虫的事例和国内利用该技术在部分鳞翅目害虫上的防治研究概况,进一步对其是否可以应用到茶尺蠖的防控进行了简要分析,且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药剂导致害虫不育是防治害虫的一个新途径.1980年以来笔者用灭幼脲一号乳剂采用Mitlin饲食法于室内对粘虫成虫产卵不育做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5oppm处理羽化后一天内的雌、雄蛾,交配后所产卵,不育效果达99.8%,几乎全部不育.用5ppm、50ppm同时处理羽化后第三天雌,雄蛾,交配后所产卵,不育效果分别为99.4—99.0%,9.96—99.1%,效果十分明显.不育效果似与成虫羽化天数无明显关系.这一研究结果,对控制迁飞性昆虫为害及其数量变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昆虫控制手段,通过持续产生不育的雄性昆虫,达到控制昆虫种群的目的。近日,他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这种新型"精确制导"的昆虫不育技术(pgS IT)将极大提高人类控制农业害虫和病媒昆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昆虫控制手段,通过持续产生不育的雄性昆虫,达到控制昆虫种群的目的。他们在1月8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这种新型"精确制导"的昆虫不育技术(pgSIT)将极大提高人类控制农业害虫和病媒昆虫的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昆虫控制手段,通过持续产生不育的雄性昆虫,达到控制昆虫种群的目的。他们在近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这种新型"精确制导"的昆虫不育技术(pg SIT)将极大提高人类控制农业害虫和病媒昆虫的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农业研究人员就一直在寻求各种手段将不育的雄性害虫释放到野外,以控制和消灭害虫种群。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  相似文献   

6.
小黑麦/小麦杂种不育性(以下简称DR不育性)利用研究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九三科研所合作进行的。经研究得知:DR不育性雄不育高于雌不育,以DR不育株为母本、小麦为父本自然回交制种,可以生产大量杂种F_0种子,通过2~3次自然回交和辐射产生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7.
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成功地解决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与优质的矛盾,从而使双低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呈现多类型并用的局面。以Po1A、陕2A和MICMS为代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已大量应用于生产中。细胞核雄性不育已应用的有三类:一是李树林(1985)报道的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双显性核不育;第二类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双隐性核不育;第三类是陈凤祥(1993)报道的二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控制的三隐性核不育。  相似文献   

8.
李正红  梁宁  马宏  刘秀贤  宗绪晓 《作物学报》2011,37(12):2187-2193
木豆是世界上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木豆杂交制种需昆虫传粉,制种地传粉昆虫的种类及数量是制种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木豆杂交制种中传粉昆虫与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极为少见。国内尚无传粉昆虫种类、数量及木豆杂交种制种产量的任何研究报道。本文调查了云南省元谋县CGMS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augh]杂交种ICPH2671制种田访花昆虫种类、数量、访花频次及杂交种制种产量等。结果表明在云南元谋,木豆访花昆虫共有5目15科25种,其中主要5种传粉媒介为绒切叶蜂(Megachile velutina)、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5)、圆柄木蜂(Xylocopa tenuiscapa)、蜜蜂亚科一种(Apinaesp)和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2)。木豆盛花期,制种亲本不育系每个分枝昆虫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2.8次,而恢复系植株上的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5.2次,表明昆虫对恢复系花朵有明显偏好;在前述昆虫访花频次下,不育系单株干籽粒产量达383.7 g,恢复系单株产量为357.0 g,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这样的昆虫访问频次已能满足杂交制种中将花粉由恢复系传至不育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沈福成  陈文强 《种子》1992,(1):29-32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系法,不育系的选育。目前的两系不育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育性受难于人为控制的气温影响很大,没有找到典型的光敏型。因而作者认为寻找新的典型的光敏不育质源是当务之急。作者新发现的短日照光敏不育材料所含的短日光敏不育基因可能有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寻找光敏不育基因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技术制种,在密度2000株/667m2,父本∶母本为1∶4~1∶6,每667m2放置1~1.5桶意蜂时,种子产量可达50kg/hm2; 与人工授粉相比,昆虫传粉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较低,而铃重与每铃种子数有很高的正相关,每铃种子数实际又是由杂交花粉量决定,所以提高昆虫传粉的杂交花粉量,从而增加每铃种子数是提高其制种产量的关键;蜜蜂传粉虽然每个工种子产量较高,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尚存在困难.在不育系少量保纯繁殖时,或者在成片的棉花制种生产中,蜜蜂传粉制种或者以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NE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远缘杂交的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的一类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材料,叶色深绿,营养体旺,不育性稳定彻底,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达100%,完全不同于核不育、Pol cms和陕2A。恢复源的寻找是NEA育种利用的关键。蒲晓斌等利用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创新资源及引进资源,采取辐射诱变和广泛测交方式,发现了能恢复NEA育性的基础材料。进一步的遗传研究表明,恢复NEA育性的是细胞核内一对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恢复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NEA是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远缘杂交的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的一类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材料,叶色深绿,营养体旺,不育性稳定彻底,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达100%,完全不同于核不育、Polcms和陕2A。恢复源的寻找是NEA育种利用的关键。利用丰富的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创新资源及引进资源,采取辐射诱变和广泛测交方式,发现了能恢复NEA育性的基础材料,进一步的遗传研究表明,恢复NEA育性的是细胞核内一对显性基因。利用含恢复基因的基础材料,进行广泛转育,正反杂交、连续回交、复合杂交、聚敛杂交、测交、连续自交、配合力测定、单株品质测试,选育出一系列稳定纯合的NEA胞质双低恢复系,如NR67、NR722、NR403、NR1917、NR9482。  相似文献   

14.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豆不育系昆虫传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借助昆虫为大豆不育系传粉是杂交大豆育种的重要手段。试验以不同大豆不育系为材料,在网室、温室以及海南等条件下对蜜蜂、熊蜂和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蜜蜂、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均可作为大豆不育系的传粉媒介,以苜蓿切叶峰的传粉效率最高。冬季在温室内不宜以昆虫作为传粉媒介繁育不育系。在海南人工加光能够满足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可以在网室内借助苜蓿切叶峰传粉繁育不育系或生产F1种子。不同基因型大豆不育系间其异交结实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1609A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粳型保持系Ⅶ 78B 与糯型保持系 45B 杂交,再与 45A 经多代回交选育的高单宁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单宁含量高、植株矮、抗性好、适宜机械化生产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金糯 272、佳酿红 9357 等优质酿酒专用高粱品种,为更好推动 1609A 所配品种的高效推广与应用,根据 1609A 的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配套的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不育系提纯和去杂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强  周天理  郑秀萍  许明 《种子》2002,(5):86-88
不管是两系法还是三系法,要提高杂交沙妥的纯度,关键是抓不育系的纯度,为追求不衣系的高质量,本文探讨了采用遗传提纯法,体系循环法,核心种子技术,花培提纯技术,人工去杂技术,化学杀雄技术,叶色标记技术以及特殊性状标记的利用等对不育系进行提纯和去杂。  相似文献   

18.
高粱新选不育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人工控制授粉和田间自然鉴定等方法,对6个中晚熟不育系和6个早熟不育系进行了配合力、柱头生活力和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中晚熟不育系中V_4A的一般配合力、柱头生活力、育性、熟期、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等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好;早熟不育系中1105A的一般配合力、穗长、千粒重、育性等性状表现较佳.这两个不育系可在我国高粱春播中晚熟区和早熟区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雌雄不育性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秉华  王山荭 《作物学报》1996,22(2):238-240
在生物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突变,经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每个物种都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类型和品种。显花植物的雄性不育现象是人们首先注意并加以研究利用的遗传变异之一(刘秉华,1991);雌性不育虽也有发现,但迄今为止,对其产生的内在机制还知之甚少;受一套遗传基因控制的既雄性不育,又雌性不育的材料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仅在少数植物上发现过(Palmer,1992),小麦中尚未见有报道。雌雄性不育材料是一种奇特的遗传资源,通过深入研究,一定会发现许多有用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杂交小麦育种两系法将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实现一系两用,繁育程序简化,配组自由,选育出优良组合的概率增高;克服了三系法细胞质负效应和广谱恢复源难以找到的难题;解决了化杀法对分蘖作物杀雄不彻底,难以配制出纯度很高的杂交种问题,预计将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最主要方法。但两系法现有不育系仍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温敏型人为精准控制气温困难,温光互作型不能摆脱温度影响,光敏型杂种优势利用仍存在制约因素。新型小麦光敏不育系中光121S育性转换只受光长控制,不受气温影响,且配合力好、杂交优势强,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两系不育系不过关的难题,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概述了小麦两系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分析了光敏不育系中光121S应用前景,以期为小麦两系杂交育种研究和优良光敏不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