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策勒县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4个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土种黄牛进行冷配改良。1980—87年用冷冻精液共输精配种母牛11066头,1986年全县9个冷配站用冻精配种的2505头母牛,在1987年已繁殖了犊牛1607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平均为64.15%,名列地区前茅。该县的固拉哈马乡老巴扎冷配站输精员买买托夫达同志,输精配种的226头母牛已繁殖犊牛163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达到72.12%,基本上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城地区黄牛冷配工作是从1978年开始在面上推广的。四年多来,黄牛冷配头数逐年增加,1982年全区冷配母牛3.4万头,占母牛受配总数的5O%。今年年底予计可以达  相似文献   

3.
策勒县黄牛的品种改良是从1980年开始的,但是在1995年以前极大多数母牛的冻精冷配,都是在4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下旬结束,也即春末和夏季及秋初6~7个月时间配种,而秋末和冬季及早春5个多月都不配。然而自1995年起定点进行母牛冬季冻精冷配试验,1996和1997年在农区4个乡镇进行了推广。通过试验和在农村大面积的生产实践证明,母牛冬季冻精冷配不仅能明显的增加配种的数量,而且能显著提高冷配母牛的产犊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液氮消耗和能更好的观察出发情母牛等等。现将母牛冬季冻精冷配的一些好处简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4.
精河县的黄牛冷配技术更新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细管冻精新技术,在实践中证明细管冻精冷配技术比颗粒冻精提高受胎率20%~30%,1996~2001年6年时间累积冷配母牛数已达9,815头,平均受胎率达74%,技术推广第一年(1996)全县冷配母牛数为148头,其受胎率为61%,到了2001年全县的冷配母牛数达5,065头,其受胎率预计达82%左右,2000~2001年县兽医站冷配点完成冷配520头,受胎率达到86%,个别家庭牛场和养牛专业户已达90%,双胎率达2%.  相似文献   

5.
<正> 母牛冷配是目前牛的品种改良工作中推广使用最多的一项繁育技术,然而影响冷配受胎率的因素很多,笔者多年从事母牛冷配工作,对冷配的一些技术措施进行了摸索、改进。现介绍如下:1 母牛发情的鉴定 母牛发情鉴定是及时发现母牛发情,正确掌握配种时间,防止误配漏配,提高受胎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饲养乳牛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生产牛奶,但乳牛配种妊娠与否直接关系到牛奶产量问题。本人从事乳牛冷配工作20年,累计冷配母牛达3万多头次。现从以下几点谈谈提高母牛冷配受胎率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牛良种化的水平,关键手段就是运用冷配改良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在牛的冷配改良工作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运用冻精技术开展杂交改良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观察和确定母牛的发情期、找出母牛的排卵规律,以及母牛授精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母牛冷配受胎率的目的,实现母牛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1 黄牛改良冷配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永济市黄牛改良从1983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有38个黄牛冷配站点,50名冷配技术员,年冷配母牛在1万头左右,受胎率达到88%以上,冷配站点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冷配设施比较齐全,在全区来说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产后母牛冷配受胎率的高低,是影响繁殖率的首要因素,根据多年工作实践,要想提高产后母牛冷配受胎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母牛饲养管理水平母牛放牧应实行小群体放牧为主,采取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使母牛群能放好、吃饱;收牧后要每天补喂适量食盐,饮水充足,每头牛日补精料0.5 ̄1.0kg;为保证母牛体况,哺乳犊牛最好采取6月龄断奶。只有使母牛达到上等膘情,才能保证受胎率的提高,从对比试验,上等膘情母牛受胎率与膘情差的母牛相比,冷配受胎率可提高30% ̄35%。2掌握给母牛冷配输精的适宜时间2.1根据母牛发情的外部表现母牛从开始发情到…  相似文献   

11.
母牛子宫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生殖疾病,对正常发情母牛冷配受胎影响极大。据讷河镇配种站1985年~87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3%左右的发情母牛有不同程度的子宫炎。为减少子宫炎对正常冷配受胎率的影响,提高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该站对这部分发情母牛进行配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宁化地处闽西北山区,冬季气候寒冷,影响冷配受胎率,1996年冬情期受胎率仅38.3%。经3年摸索,1999年冬情期受胎率提高到49.8%,现小结如下。1 引起冬季黄牛冷配受胎率低的原因 1.1 冬季是枯草期,母牛饲料单一,营养不足,一般农户饲养的母牛只喂给稻草,补充少量的稀粥,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时间一长,牛体掉膘,不仅发情受到影响,也导致排卵机能失调。另外冬季气温较低,昼短夜长光照不足,母牛舍外活动时间少,母牛性机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现母牛发情不正常,或只发情不排卵,或排卵时间延后等现象,失去正常的受胎机会。1.2 冷配点的配种…  相似文献   

13.
对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正确鉴定母牛发情、适时输精、搞好冻精的解冻和活力检查、掌握输精方法及搞好母牛生殖器官疾病的防治是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要想提高母牛冷配效果,首先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部门要密切配合技术部门,一方面,党政部门能为技术研究提供很好的条件和政策,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牧民对母牛冷配技术的认识了解.增加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来提高其自身职业技能,同时,还应当通过讲课、交流等方式将冷配技术的各个环节宣传到牧民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提高母牛冷配效果打好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为适应黄牛改良,开展母牛冷配,现将当地母牛发情排卵规律与输精适期材料整理如下: 一、当地母牛发情排卵规律的观察1.观察目的:为提高冷配受胎率,摸索  相似文献   

16.
高春国 《中国牛业科学》2006,33(3):15-18,22
本研究围绕解冻后精液保存温度、母牛发情规律、输精部位和情期输精次数等影响牛冻精冷配受胎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精解冻后,在低温(4℃)下保存6h、在常温(10-15℃)下保存4h和在高温(28℃)下保存2h输精对受胎率没有显著影响;曲靖母牛发情表现明显,在发情母牛卵泡发育至成熟期时冷配受胎率最高(84.40%);母牛发情配种所占比重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母牛2-4胎时冷配受胎率最高,达72.03%,5胎以上的冷配受胎率则有所下降;母牛冷配最佳输精部位是卵泡发育好的一侧子宫角和子宫体内,同时输精可得到较高冷配受胎率(80.38%)。在同一个情期,输精1次与2次对受胎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南方很多省份,肉牛主要以散养为主,导致母牛发情后常不能及时冷配,而冷配员却又闲着的现状,从而使母牛配种率低、存栏母牛有下降趋势。针对此情况,研发了肉牛冷配软件(软著登字2009SR11157,软件产品登记测试(2009-12-S2701)),对发情(乏情)预报、发情控制以及冷配员日常工作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管理。冷配员通过规范地记录日常工作数据,逐步输入计算机,利用软件制定的日常工作计划实施冷配。结果表明:(1)对发情正常但漏配的母牛,通过软件准确预报有效黄体期,实施1次PG同期发情技术,同期发情率高于直肠检查组;(2)对乏情母牛,既实现了不通过直肠检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又获得了较高的受胎率;(3)规范了母牛的繁殖记录、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并促进了牛繁殖数据记录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8.
产后母牛冷配受胎率的高低,是影响繁殖率的首要因素,根据多年工作实践,要想提高产后母牛冷配受胎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母牛饲养管理水平母牛放牧应实行小群体放牧为主,采取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使母牛群能放好、吃饱;收牧后要每天补喂适量食盐,饮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称“站外冷配”是指饲养户不把发情母牛牵到冷配站(点)配种,而请输精员上门冷配的技术服务项目。晋江市开展母牛站外冷配已有十多年历史,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若干提高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使站外冷配平均受胎率从十多年前的62%提高到现在的83%。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业务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我省牛品种改良工作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省已建牛改冷配站1085个,年冷配母牛约20万头,产犊率有很大提高。但新建的牛改点和老的牛改点比较发展极不平衡,冷配产犊率高低相差46.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母牛冷配空怀率高,产犊率低是当前牛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据笔者数次深入基层牛改冷配站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提高牛改冷配受胎产犊率,生产中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本功训练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