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养鸭地区均有流行,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知世界上RA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也已发现7个血清型,分别是1,2,6,10,11,13,14型,另外,3、5型亦有过报道。禽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eoli,简称E.eoli或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的总称,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 iem erellaanatipestifer,R 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自1982年郭玉璞等[2]从北京郊区鸭场首次分离到R A以来,流行于我国广东、福建、上海、四川、广西、江苏、河南、河北、湖南、江西等地。成为危害养鸭业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鸭疫里氏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鸭疫里氏杆菌病为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外膜蛋白作为鸭疫里氏杆菌不同血清型的共同免疫原性蛋白,可同时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异种血清型的免疫交叉保护作用,其与鸭疫里氏杆菌毒力密切相关,且在鸭疫里氏杆菌诊断及疫苗研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该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鸭疫里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没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周龄~7周龄雏鸭最易感,主要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发病率为5%~90%,病死率高达90%.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的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鸭疫里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血清型鉴定和疫苗免疫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鸭疫里氏杆菌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对养鸭业危害严重的2种病原。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免疫保护有一定的血清型特异性,使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H9亚型禽流感已成为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疫病之一,临床上不同品种、日龄的鸡、鸭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2007年宁波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鸭疫里氏杆菌病流行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因其血清型多且复杂,抗药性严重,其已成为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为进一步提高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水平,论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病是养禽业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对中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文章从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疾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及中兽医辨证论治进行论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药物筛选及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目前,我国普遍采用以新城疫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大规模流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个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是多种动物肠道内的常驻菌,因此其分布极为广泛,致病率也较高,并且多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通过开展病死鸡的病理变化检查、实验室检验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接诊的鸡新城疫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兽医临床2种疾病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不同,其发病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明确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以巴彦淖尔地区4家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患牛为实验对象,采集80份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51个菌株,其中有葡萄球菌31株,链球菌6株,肠杆菌14株。该试验明确了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有效防治及临床上合理地筛选敏感药物提供了有if,4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 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 份分离出12 种病原菌,其中65 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出234 株不重复菌株。分离率居前五位为:葡萄球菌63 株(26.9%)、大肠杆菌56 株(23.8%)、肺炎克雷伯菌42 株(17.9%)、肠球菌24 株(10.3%)、链球菌13 株(5.6%)。对本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12 种菌中的10 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试验选取的17 种常见抗生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有部分菌株还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有些菌株对部分药物耐药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40日龄内的番鸭,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并伴有腹泻,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时可致全群死亡,给番鸭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病原为呼肠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番鸭呼肠病毒。文章综合了国内外对该病的病原学研究成果,从病毒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基因组与编码蛋白、病原分布及流行特性、检测与防控等方面对该病的病原学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以期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番鸭"花肝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番鸭“花肝病”是番鸭的一种新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主要引起 1~ 3周龄雏番鸭发病 ,发病率为 2 0 %~ 10 0 % ,死亡率为 10 %~ 95 %以上。病鸭的主要症状为严重下痢 ,迅速脱水、衰竭死亡 ;特征病理变化为肝、脾、胰、肾及肠等内脏器官形成大小不等、斑点状、白色至灰白色的坏死性病灶。研究者目前均认为该病的病原为病毒 ,但在病原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实验宿主系统及各地疫区免疫防制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对该病原的类属地位未能作出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兔的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好地控制此病,本研究调查了青岛地区规模化兔场爆发此病时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及遗传多样性。2010年11月-2012年5月期间,采集青岛地区规模化养兔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兔的肝脏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Multiple—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型分析,应用ERIC-PCR方法分析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共分离到25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A型24株(96%),C型1株(4%)。用ERIC—PCR方法将25株分离株分于9个聚类中,其中V型为主要流行型。结果表明:青岛地区规模化兔场中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的毒素型主要为A型,且具有多种基因亚型,其中V型为主要流行型。此结果为该地区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是一种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优质饲草,其抗病性强,利用年限长,黄土高原一带是我国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油田的开发及农、工业活动的加强,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主要土壤污染物(石油、镉、锌、铅)改变紫花苜蓿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形态结构,降低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土壤污染物的特点、污染物对紫花苜蓿的作用机理、防治和应对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主要的致病特点是引起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及死亡,PEDV的感染也可引起怀孕母猪腹泻、厌食,从而影响母猪的正常繁殖功能。自2010年以来,PEDV变异毒株的流行已对全球的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影响,而已有的防控措施已经不能应对新的流行态势。近年来,针对PEDV变异毒株流行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新的技术及手段已经应用到本病的控制中。论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重点讨论不同检测方法和疫苗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于变异毒株防控中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Necrotic enteritis is an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hich caused by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he disease not only harms the livestock health and animal welfare,but also has been an emerging threat for breeding industry and human health. Antibacterial drug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on preventing this disease,however,drug-resistant strains were increasing with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the incidence of necrotic enteritis has drastically increas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t faced severe challenges.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crotic enteritis include the etiology,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signs,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measures and common drug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necrotic enteritis was objective analyzed, aiming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