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调压灌溉系统各部分压力变幅的对应关系是合理确定调节压力限的基础。通过管网各节点压力变量的分析及建立水泵机组供水扬程与调压罐压力平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田间压力变幅、水泵扬程变幅与调压罐压力、水位变幅的直接对应关系,据此可很简便地根据田间灌水质量所要求的田间压力允许变幅及水泵机组经济安全运行所允许的扬程变幅,综合确定调压罐的调节压力限。  相似文献   

2.
利用调压池水位变化对多井联合运用低压管灌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是一种简单、易行、投资省的自控方法。同时调压池具有调节压力、流量及防水锤等功能。该文叙述了利用调压池自控方法的原理,从供水、用水及调压池三者间的水量平衡关系,推导了满足水泵机组断续运行允许周期条件下,调压池有效调节容积计算式及调压池总容积计算式,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说明。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实际供水工程并基于特征线法,建立了包含水泵、管道及水锤防护措施的全系统过渡过程数学模型,模拟了停泵工况下系统的压力变化过程.通过计算发现,由于局部高点内水压力较小,为了保证沿线不出现负压,采用常规空气罐方案时,空气罐体积达到530.00 m3.针对常规空气罐方案体积过大的问题,提出了空气罐双向调压塔联合防护方案和空气罐单向调压塔联合防护方案,并对比分析了2种联合防护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联合防护方案都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空气罐的体积.空气罐双向调压塔联合防护方案下,空气罐体积降至40.27 m3,但双向调压塔高度受测压管水头控制,水泵扬程较高时导致其高度较高,双向调压塔高达到27.00 m;单向调压塔的高度不受测压管水头限制,联合防护方案下空气罐体积为43.83 m3,但为了保证局部高点不出现负压,需增加沿线单向塔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明确调压罐的大小与其能耗间的相互关系是经济合理设计恒压喷灌系统的基础,本文首先通过试验,确认水泵机组启动功耗同机组运行过程功耗相比可忽略不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恒压喷灌系统功耗的数学模型,由此分析了调压罐大小与系统功耗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压灌溉特点和水泵性能曲线与机组断续运行的关系,提出了改善机组运行状态的几种调节方法,并给出了相应调整量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6.
大型泵站水泵机组工况调节方式定量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选择水泵机组工况调节方式,实现大型泵站优化运行,考虑机组起停机特性、安装维护性、可靠性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优化运行功能,在保证抽水流量的前提下,以设备投资与运行总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定量选择水泵机组工况调节方式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泵站的扬程变化范围、运行时间、变工况优化运行、运行费用及设备投资.应用该方法对典型泵型的工况调节方式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泵站运行扬程偏离高效区较多或扬程变幅较大时,泵站需要设置变角或变频变速工况调节机构.泵站年运行扬程分布不同,工况调节方式选择受到一定影响.设备费用降低后,泵站采用变角调节或变频变速调节的扬程适用范围增大,设置工况调节方式实现优化运行的效果更加显著.该方法为定量确定水泵机组工况调节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恒压供水系统调压罐容积大小及水泵流量间的分配关系是关系到系统经济及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总结几种典型容积计算式及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泵并联供水各种工况下最不利运行情况,依据电动机允许启停运行的频度和周期,给出了恒压供水系统调压罐容积的合理计算式,进而给出了大小泵流量间的合理分配关系,并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压供水特点,提出了调压罐与变径、变速综合调节的基本原理,从经济运行角度出发,给出了调压供水系统变径、变速最佳调节量的计算式及其调节对系统调压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淮安四站采用站内多机组叶片全调节日优化运行数学模型,以日耗电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应用试验选优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同一时段内水泵各机组在叶片安放角相同时的优化运行效益。结果表明,考虑峰谷电价、不同负荷工作时,淮安四站站内多机组叶片全调节优化运行与定角恒速运行相比,单位费用及机组累计开机时长降低,且负荷越小,节省幅度越显著;泵站运行时基本上是高电价对应于小叶片角、少开机台数,反之亦然;此外,提出了一套不同日均扬程及提水负荷下泵站叶片全调节优化运行预案,该成果可为日均扬程变幅较小的大型泵站站内多机组叶片全调节优化运行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淮安站-淮阴站站间优化运行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丘陵区低压管道规划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丘陵区低压管道的规划设计,在管道系统布置、调压池设计和水力计算等方面,都存在着比平原区更多的技术问题。管道系统布置,主要就管道埋置深度,泵压与自压,水泵经济扬程,压力管道设计和管道附属设备提出了一些观点;通过对调压池的功能,构造和运行三方面的分析,认为调压池的建设,主要应满足低压管道运行所需的设计水压要求,在管道水力计算中,分别就自压管道水头压力和泵压管理水头压力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同时对给水栓处水头压力过大和过小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水泵机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穿堤泵站扬程变幅大、低扬程工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设计中对水泵机组的结构选型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开发出新型圆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水泵机组,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机组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运行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恒压喷灌系统允许的压力变幅内,水泵的实际工作区往往偏离其高效区,因而降低了水泵的运行效率,增大了系统能耗。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水泵变径或变速调节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泵扬程的确定农民朋友,在购买水泵时,您也许会遇到不知该如何选择符合要求的流量和扬程的问题。在此,我们作一简要介绍。水泵铭牌上所列的扬程称为“额定扬程”,其所对应的流量称为“额定流量”(这时水泵的效率最高)。对一台水泵而言,扬程并不是一个常数,当泵转...  相似文献   

14.
高扬程梯级泵站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高扬程梯级泵站泵型选择、扬程匹配、流量平衡、调节机组的设置及水锤防护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充分利用水泵扬程与流量的调节性能和进出水池有限的调节容量,达到各站流量扬程平衡的目的,以保证工程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水泵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对抽水蓄能机组产生极大影响,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水泵水轮机内部流态及压力脉动的详细特征,针对某一模型水泵水轮机,分析2种不同导叶开度下从较小流量到较大流量的内部流动和压力脉动。结果表明,小流量下活动导叶开度小时和大流量下活动导叶开度大时压力脉动较小,瞬时扬程的波动变化也小,流动平稳;小流量下活动导叶开度大时和大流量下活动导叶开度小时受到许多低频的影响,频率成分比较复杂,压力脉动幅值较大,瞬时扬程的波动也大,内部流动紊乱。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扬程填料密封结构水泵一般是从水泵的压水室直接引取高压水对填料进行密封和润滑,使得填料密封腔内轴封水压力过高,泄漏量过大,压紧填料又增加轴(轴套)与填料的磨损,为此专门设计了调压阀,用于调节轴封水的压力。介绍了调压阀的结构、使用与调节原理,调节阀开启度与轴封水压力、流量关系的试验确定方法等。使用情况表明,使用该阀能实现对轴封水的压力、流量的自由调节,确保轴封水达到最佳的压力和流量。  相似文献   

17.
调压灌溉系统压力动态变化过程简化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恒定流模型为基础,采用一次采分近似及线性化处理,建立了调压灌溉系统压力动态变化过程的简化计算模型,经与非恒充模型比较,简化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计算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泵允许调速范围的数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泵调速经济运行受泵允许调速范围的制约。本文用数解方法确定在不同净扬程下由该范围所决定的泵转速与流量的变化范围,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9.
初步分析了低扬程泵及泵装置压力脉动的基本规律. 基于浙江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排涝泵站立式泵装置不同叶片角度和不同流量时的压力脉动特性模型试验结果,研究泵装置的叶轮室进口、叶轮室出口、导叶体出口和出水流道出口处的压力脉动规律. 从叶轮与导叶之间的水流条件、水泵运行工况等方面,对低扬程泵装置压力脉动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提出了导叶体与叶轮间隙的大小、导叶体的叶片数对低扬程泵装置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水力因素和水泵制造等方面提出了避免低扬程泵装置压力脉动有害影响的对策:适当加大叶轮与导叶之间的间隙,避免水泵在偏离最优工况较多的条件下运行,提高水泵抗空化性能等;从避免产生共振的角度,提出适当加大叶轮叶片厚度、导叶叶片厚度和加强水泵的结构设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实际需要的扬程与所选用水泵的额定扬程不相符合时,水泵就不在高效区工作。在动力机已经选定的情况下,发现配套的水泵负荷不足或超负荷运行时,就要想办法调节动力机的负荷。 为了保证水泵在高效率下运行,可采用调节水泵性能的办法来满足高效运行的需要,也就是调节水泵的工作点(移动工作点)。 调节水泵性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