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曼宁糙率系数是描述地表水流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但目前对于特定地块表面糙率的确定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田间水流推进资料来计算曼宁糙率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用迭代法求解。经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和地面状况的田间观测数据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3.
畦田Philip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同步推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通过对畦灌地表水面线的概化,并将Philip入渗公式等同为α=0.5的Kostiakov修正模型,由此建立了利用畦灌水流推进过程同步推求Philip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模型.结合文献资料和大田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出不同地表储水形状系数σh下的入渗参数和糙率,并分别对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同步推求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是可靠的,并且计算方便,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军虎  费良军等 《灌溉排水》2001,20(1):32-34,54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性量数学模型,并将其与优化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确定膜孔灌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优化模型。实例计算与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该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溉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膜孔沟灌条件下地面糙率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孔沟谁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为灌,改垄背铺膜为沟中铺膜,其水流在膜上流动,经股上的特定孔口入渗到作物根部附近的主体中。水流前锋行进速度增加,流程时间缩短,提高了灌水均匀度和灌溉率。膜孔沟蠢的松散边界大部分由地膜覆盖,边坡和沟底土壤侵蚀微小,可视为明渠流。确定股孔沟灌水流表面阻力系数可用谢才公式求出。式中C为谢才系数,尤为水定半径(m),i为水力坡降,V为流速(m/s)。利用满宁公式可得:式中,Q为流量(m3/s),A为过水断面面积(m2),n为满宁系数。设过水断面为梯形,则:式中,b为梯形断面底宽…  相似文献   

6.
膜孔畦灌水流推进过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膜孔畦灌田间水流推进实测资料,根据膜孔灌室内点源入渗模型验证了大田膜孔畦灌水流推进距离与时间呈乘幂函数的关系,并推求了不同开孔率情况下的膜孔灌点源入渗参数。假定不同的田间糙率基于SRFR软件对膜孔畦灌水流推进进行数值模拟,使模拟水流推进时间与真实情况达到最佳匹配,来确定田间的糙率,为膜孔畦灌技术要素设计及田间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大型调水工程糙率系数设计取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性的取值策略。根据数据和曲线图趋势找到合理的糙率影响因素,可为今后大型调水工程糙率系数计算和选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 ,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性量数学模型 ,并将其与优化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优化模型。实例计算与方法验证表明 ,该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该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溉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植草河床的糙率系数取值和影响因素,采用室内物理模型和原体天然植物相结合的试验方法,选取东北地区河道滩地常见植被高羊茅,对3种不同流量、2种不同植物密度、3种不同植物高度,共21组工况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植草河床糙率值的大致范围是0.0332~0.0641,糙率系数随着冲刷历时和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植物密...  相似文献   

10.
地面灌溉土壤入渗参数及糙率系数确定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入渗参数的确定包括由田间试验测定、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根据灌水资料直接估算和借助灌溉模拟模型优化反求3种方式;田面糙率系数的确定包括由灌溉经验确定、根据灌水资料采用曼宁公式直接估算和借助灌溉模拟模型优化反求3种方式。对地面灌溉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的各种确定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根据灌水资料推求平均入渗参数和糙率系数已成为主要趋势,各种确定方法之间的差异有待通过田间试验资料进一步分析,与参数值密切相关的水力要素的分析研究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依据,提出利用灌水资料计算沟灌过程土壤入渗参数以及田面糙率的一般方法。该方法只需2组灌水推进过程资料,避免了大量的水深测量工作;根据所求得的沟灌入渗参数和糙率利用WinSRFR软件模拟水流推进过程,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相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模袋混凝土复合断面衬砌渠道糙率系数仍然根据经验确定的问题,开展了模袋混凝土护坡、砂砾石护底的复合断面渠道糙率系数的研究.将“Z-method”复合断面分割法与渠道剪应力公式结合起来,从渠道受到剪应力入手,把复合衬砌渠道断面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并将湿周作为基本参数进行计算,推导出了模袋混凝土复合断面衬砌渠道糙率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了验证公式的合理性,在河套灌区什巴分干渠和建设二分干渠2个不同渠段进行了原型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深、流量条件下,模袋混凝土复合断面衬砌渠道的糙率系数为0.024 5~0.026 5.利用试验资料,将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大相对误差为6.87%,表明推导出的复合断面衬砌渠道糙率系数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糙率n是表征水流能量损失的一个重要参数。仿真模型试验能比较科学地求得隧洞糙率。仿真模型壁面要和原型壁面同等光滑,当量粗糙度面与材料、加工工艺有关,与水力要素无关。模型试验求得的沿程阻力系数λ并不等于原型工程的λ,但模型试验求得的△就是原型工程的△。在此基础上通过Mikuradse公式和Manning公式最终可求得原型工程糙率n值。  相似文献   

14.
地表糙度与水力糙率间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星  裴毅 《湖南农机》2011,38(3):35-37
地表粗糙度是反映地表起伏变化与侵蚀程度的指标.目前,它与水力糙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在上方来水条件下,从水力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表粗糙度与水力糙率之间的关系,地表糙度受土壤的理化性质、降雨或上方来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具有随机性;地表糙度对水力糙率的作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不总是呈现一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截流工程中,加糙可以使河床底流速降低,其降低幅度与河床相对粗糙度有关,河床相对粗糙度越大,河床底流速降低值越大,反之,则降低值减小;底流速的降低,可以有效地减小舌状堆积体长度,减少抛投料和缩短截流时间,从而降低截流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较多的河工模型试验都面临模型表面糙率较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河工模型中提高表面糙率的方法,并对人工加糙糙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对满足阻力相似及提高模型的相似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输水渠道设计中,糙率与影响设计断面各水力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主要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测定不同流量下各水力要素值,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得出影响渠道输水能力的参数取值及水力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经试验分析得知在输水渠道设计时,某一输水区段内水面曲线和流量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关系.②同一底坡下,输水渠道时沿流...  相似文献   

18.
土壤入渗特性和田面糙率的变异性对沟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杨凌区粘壤土和砂壤土区域进行的大田沟灌试验为基础,在假定各灌水沟内部土壤入渗特性和糙率均一的条件下,重点分析各灌水沟之间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不同组合对沟灌水流运动过程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异性对沟灌水流推进过程和灌水质量指标影响较大,在模拟时必须充分考虑;而田面糙率的变异性对沟灌水流推进过程和灌水质量指标影响较小,可采用田块糙率均值代替各灌水沟的糙率。经实例验证,水流推进过程相对误差为7.28%,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和储水效率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分别为5.74%、6.18%和4.07%,结果表明其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规律,采用国内外学者对测定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方法和模型,根据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水流推进和消退的实测数据,借助win SRFR模型,通过模拟灌溉过程,总结了河套灌区小麦不同畦田面积不同生育期的入渗参数和糙率的规律。结果表明:1春小麦田面糙率的变化范围为0.12~0.17;入渗系数的变化范围为47.78~75.03 mm/hα;入渗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6~0.57。2田面糙率的变化规律总体表现为灌浆期分蘖期孕穗期拔节期,春小麦入渗参数随着小麦生育期逐渐减小,其规律为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3数据经Sigmaplot显著性分析得出:入渗参数各生育期互相都有显著差异,而糙率在各个生育期除了孕穗期与分蘖期和拔节期无显著性差异其他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激光测速仪,对壁面糙率突减时的明渠紊流进行试验,测量了糙率突减不同水深情况下明渠紊流的纵向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分析粗糙度突减对明渠紊流的影响,得到壁面糙率减小后明渠紊流的时均流速分布特点以及紊动强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