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土壤侵蚀环境及侵蚀类型空间特征的分析,划分了我国水土保持类型区,依据土壤侵蚀强度、危害性及水保效益等进行了水土保持评价并编制了《1:1500万中国水土保持图》,在些基础上对我国水土保持的宏观规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规划专家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专家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阐述了如何利用水土保持规划专家的知识建立专家系统知识库。  相似文献   

3.
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园林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环境。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进行转移,城市也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聚集地。在人居环境中引入园林设计,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塑造城市形象,展现生产城市的良好生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未来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泥石流发育历史、地质地貌及降水等条件,对西和县泥石流的分布、成因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认为,本县泥石流沿构造带、随岩性变化和人为破坏植被的地区分布。由此推断了泥石流的成因,探讨了泥石流形成与地形、固体物质储量、水源及新构造作用的关系,并得出本县泥石流发展的趋势将进入壮大阶段并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300米3中温发酵装置的运转试验,分析研究了奶牛粪便产气量与干物质浓度、池温的关系;中温运行耗能及输出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试验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本装置消化器保温性能、运行温度、环境温度对输出能的影响,并评价了装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蒙古国营谢尔塔拉种牛场草原站1979年以来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的实验为依据,用递推规划方法提出了该站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的长期改良规划。本规划对合理利用资金,逐步实现草场改良,促进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选择养母猪的马山村作试点,进行新农村人居环境生态规划与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建设人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乡风和生态文明的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建设、评价技术方法以及评价实践现状的概况。针对当前开展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从建立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政策措施体系及配套管理办法、研究突破评价方法及关键技术、制定颁布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与技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应积极发挥临近首都的区位优势,抢抓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良的自然条件,坚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先发展最有优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马铃薯、蔬菜、饲草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到2020年,全盟形成一三五七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整体布局,即:一个大基地、三大主导优势产业、五项产业发展服务工程和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适用范围及判别影响因素,对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应建立跟踪评价的全过程动态评价模式。根据农业行业的特点,指出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特别需要关注农区生物多样性影响、农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土地资源与土壤环境影响、水资源与水资源安全环境影响方面的跟踪评价。建议建立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古土壤看北京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焕伟 《土壤学报》2000,37(3):306-315
古土壤是在古自然环境条件下形的土壤,西胡林黄土剖面位于北京低山丘陵区,埋藏有七层古土壤,根据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可以划分出碳酸盐型古土壤、普通褐土型古土壤,淋溶褐土型古土壤和棕壤型古土壤。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土壤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各古土壤类型之间和发生层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古城磁测年和地层对比,确定古土壤的年龄。在研究古土壤性状的基础上,配合孢粉分析,可以勾画出北京低山丘陵区的环境变迁,北京地区自50万年前至1万前,交替经历了14次温湿、冷干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调查了十多个大中城市的20多座工厂化养猪场,对中国工厂化养猪场的饲养工艺、猪舍建筑设计、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现状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发展工厂化养猪场的趋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吕俊杰  杨浩 《土壤》2003,35(3):198-203
本文在系统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研究和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模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降水在凸—凹形坡上再分配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地面倾斜度大,降水常在坡面上发生再分配。通过研究,已得到几点结论: 1、坡面接收雨量与坡度的关系式为P_a=Pcosasinβ〔见文中式(1)〕;2、坡面上降水不发生再分配的临界值,7°坡面为7毫米,15°坡面为4.3毫米,27.5°坡面为3.2毫米,30°坡面为2.8毫米;3、土壤蓄水量沿坡的变化规律是,旱季,在坡的中部土壤湿度最大,雨季末,自山顶至坡脚,土壤湿度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5.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3,他引:46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空间植物学研究概况 ,评述了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等搭载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及其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现状。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方法途径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黄土区旱地土壤水资源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穆兴民 《土壤学报》1999,36(2):237-244
土壤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本文主要以天然草地深层土壤含水量为基础,明确了土壤水资源的地带与非地带性概念,分析了黄土区埋地土壤水分资源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指出,在相似的植被及地形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深层水分从面向北和从东向西逐渐降低以及从山顶到坡脚逐渐增大,表面出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在相似的土壤水资源带内,土地类型、坡度及坡向等地形因素导致土壤水分的局地分异,即土壤水  相似文献   

17.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08,45(5):846-851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开展土壤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质量演变和风险管理研究。认为将土壤环境划分为内部、界面和外部三部分,有助于认识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交换与循环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强调了开展土壤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交叉、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并从土壤颗粒表面-溶液、土壤-生物、土壤-植物、土壤-大气、土壤-水体等土壤环境子系统探讨了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促进不同尺度土壤环境的质量变化规律与修复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砷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砷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砷是高毒元素,在微量水平上就能对动植物体产生一定危害。砷的危害通过生物有效性予以表达,其生物有效性与其在土壤中的累积量及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就砷在土壤中的存在价态、与土壤胶体的结合形态、砷生物有效性及不同形态砷的测定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土壤中砷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盐渍土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83,自引:6,他引:183  
杨劲松 《土壤学报》2008,45(5):837-845
盐渍土在我国广泛分布,西北、华北、东北及沿海是我国盐渍土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耕地中也有大量盐渍化土壤分布。盐渍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中低产土壤类型之一,人类活动对其作用明显。本文回顾了我国盐渍土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目前盐渍土相关研究工作的现状和近期主要研究工作进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盐渍土研究的展望。建议重点进行土壤盐渍化评估和预警、土壤水盐运移过程及其模拟、植物与土壤盐分相互作用机制、土壤水盐优化调控、盐碱障碍治理与修复和盐渍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地质学正伴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取得新的进步。本文在论述成土母质与土壤发育、成土母质与土壤分类分区、土壤地质对农业与种植业结构影响、地质背景与土壤地球化学循环等土壤地质学主要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地质学与土壤学、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农业地质学、土地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地质学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土壤地质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