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富春江水库位于钱塘江中游,历史上曾盛产河蟹。自1958年动工兴建富春江电厂大坝后,河蟹资源逐年下降,1962年大坝竣工,河蟹也随之绝迹。为了恢复河蟹资源,建德县渔政站从1977年5月开始逐年向水库增殖放流蟹苗.几年来,共向水库投放蟹苗488公斤,蟹种900公斤。  相似文献   

2.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中游,盛产河蟹。自1958年9月动工兴建富春江电厂大坝以后,河蟹的产量和资源逐年下降;1968年12月大坝竣工,河蟹也随之绝迹。为了恢复这一名特产品,建德县渔政站从1977年5月开始,逐年在库区放养蟹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中游,自1958年9月动工兴建富春江电厂大坝,至1968年12月竣工蓄水,淹没富春江,兰江和新安江的部分河道及沿江土地,形成了8.4万亩的富春江水库(建德县境内为5万亩)。  相似文献   

4.
<正> 河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是我国淡水增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但至目前,从各地报导来看,河蟹放养,仅限于沼泽、外荡、湖泊等自然水域,很少有在各类水库中放养的;即使有,也是在上述湖盆基础上,经过筑堤、建闸,拦蓄洪水的水库,如我省的白洋淀、江苏省的骆马湖水库等。为什么不广泛利用水库增殖河蟹资源呢?据说是“因为河蟹掘洞,损害大坝,影响水库安全!”究竟河蟹在什么地方掘洞?洞有多深?对大坝有多大影响?现就调查情况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5.
河蟹对水库大坝无直接影响;河蟹外逃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防止河蟹外逃可在库中心设置几处灯光和防止盲目投种;捕捞蟹可用大拉网、灯光诱捕和饵延绳钓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泥河水库是一座大型平原水库,主副坝长度总计6160。1999年观察了养殖河蟹对大型土坝水库安全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河蟹在水库中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河蟹为中国特产,因大螫上密生绒毛而称之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我国河蟹增殖和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小型水库养蟹,在大型水库尤其在高寒地区的大型水库从未有人进行过养殖。1999年我们通过对水库资源的调查,选择泥河水库和东湖水库(面积在40000亩以上)作为大水面河蟹养殖的试验场地。在对河蟹苗种品系进行慎重选择后.于1999至2001年进行大水面河蟹养殖,经过4个月的养殖,于当年8月中旬至10月上甸进行捕捞,回捕时平均规格达到100g/只,最大个体达200g/只,回捕率高达31%。结果证明,规格160-260只/kg的河蟹苗种是比较适合高寒地区.大水面养殖的。河蟹最佳投放期在春季,最佳生长期在7、8两个月,最佳回捕期在9月份。  相似文献   

8.
新安江大坝对渔业生产影响的回顾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水库、富春江水库分别于1959年和1968年相继建成后,对钱塘江水系的渔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是水温和水流的变化导致鱼类区系的组成,鱼产量等均与大坝未建成之前有明显的不同。新安江水库平均水深达34米,水温分上、中、下三层,下泄的水温终年维持在10~17℃,下游平均水温比建库前降低5.5℃,最高水温降低11.6℃,最低水温升高4.4℃。二个水库拦蓄了大量的洪水,使洪峰流量削减三分之二,月径流量变化均匀,枯季增大200~400立方米/秒,汛期流量削减1000~1600立方米/秒。由于大坝阻隔,水温、流量、流速的变化,致使钱塘江、富春江一带鱼类产卵场减少三分之二,鱼产量只及过去最高产量的十分之一,鲥鱼等名贵经济鱼类显著减少。库区的鱼类由原来的107种减少到83种,但由于库区水面增大,鱼产量比过去增加20~40倍。从新安江大坝对渔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可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积极组织养殖生产,实行增养结合,粗养与精养结合,以及多种经营等,这是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 ,河蟹养殖发展十分迅速 ,呈现出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户逐年增多、养殖方式广泛采用的良好势头。特别是稻田养殖已成为近两、三年来河蟹养殖发展的亮点 ,仅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 ,1999年河蟹稻田养殖面积就达到25万亩 ,养殖产量达8000吨。可以讲 ,河蟹养殖已成为一些地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头戏。但随着河蟹养殖热的逐年升温 ,河蟹养殖的效益也正逐年下降 ,河蟹养殖的风险正在逐年加大。最近 ,笔者接触了一些蟹农 ,对他们的养蟹经颇有一番感触。“蟹苗不能拿一处的”这是一句购蟹苗的养蟹经。虽然只有几个…  相似文献   

10.
河蟹营养需求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它以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区域有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养殖产量逐年提高,2000年23万t,2003年37万t,2004年达42万t。随着河蟹精养、半精养模式增多,河蟹养殖越来越多地依靠人工配合饲料作为其营养来源。河蟹养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有关学者对其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研究的开展。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河蟹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河蟹养殖规模逐年增加,为提高河蟹在高纬度地区适应力和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于2002年11月到2003年4月在东发机械化渔场进行了河蟹池塘越冬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港水库地处沧州东北部,面积533.33hm^2,水草繁茂,已养殖河蟹多年,2005年暴发了河蟹纤毛虫病,造成河蟹行动缓慢,摄食减少。不蜕壳,生长缓慢。严重的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大港区水产服务中心同专家共同深入调查研究、进行了多次防治试验,最后确定采取施用治疗纤毛虫病的有效成分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配方,根据水量分布,病害程度,全水库泼洒药液,该配方治疗效果显著,3d后河蟹纤毛虫开始脱落死亡,蟹体变得干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河蟹人工放流和放养的不断发展,河蟹产量逐年上升。如何使河蟹集中上市,我县争年在马家荡试用了一种新的成蟹暂养法——竹笼吊养,效果较好,现将暂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库湾是整个水库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利用库湾发展水产生产,是水库渔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报道表明,土拦库湾培育苗种和养殖成鱼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富春江水库的情况看,过多的库湾被切割,却又会改变库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库区渔业生产。本文就富春江水库库湾渔业利用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蟹味美肉鲜,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充分利用河西地区灌溉型水库资源,探索河蟹在甘肃省养殖技术,促进河蟹产业在当地的发展,笔者于202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进行了"利用灌溉型水库增养殖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养殖河蟹纯利润高于养殖鲢鳙等其他大宗水产品,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河蟹大水面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传统的河蟹养殖流程与生态条件不配套,经常出现河蟹个体偏小,或产生疾病而大量死亡,成活率偏低,导致养蟹渔农亏损现象常有发生。发展河蟹大水面生态养殖,既可提高河蟹的品位,又可充分利用湖泊自然资源,提高大水面的产出,是当前水产品价格普遍低迷时期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我们于2000~2001年在吴江市水产养殖场盛泽分场庙前荡不减少常规鱼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了河蟹放流生态养殖,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现对该荡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的水域条件养殖的水域为太湖下游的小型…  相似文献   

17.
开拓利用富春江大水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德县地处浙西山区,1968年建造了富春江电站大坝后,富春江、兰江和新安江的部分河道及沿江土地被淹,形成了8.4万亩的大水面,其中5万余亩在建德县境内。这一辽阔水域,含氧量常年变化在6.18—10.02毫克/升,  相似文献   

18.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辽平原西部,境内大中型水库、湖泊、泡塘等水面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充分挖掘水库的渔业潜力,调整水库的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水库经济效益,2004年我们在盐铺调度管理站开展了水库养殖河蟹技术试验,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诸城市石门水库位于诸城东南山区,四周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良。2006年,该水库被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养殖基地,鲢鱼、鳙鱼等多个品种被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水库被认定为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我们经过综合考察该水库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渔业管理等情况,认为该水库适合大水面放养河蟹,能改善水域渔业资源结构,提高水库渔业综合效益。2010年3月从江苏赣榆海头河蟹育苗场引进河蟹苗种13万只,进行了水库投放。通过科学放养与管理,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富春江水库银鱼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富春江水库的生态条件及银鱼资源现状,并就加快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